说到韩信相信大家能想到很多与他有关的词语和成语,例如“胯下之辱”、“国士无双”、“兵法如神”,韩信也确实是为刘邦打下天下的最为关键之人。在楚汉争霸时期,项羽无论是个人能力和带兵打仗的能力都是堪称时代最强,然而有一个人却能够与之匹敌,那就是韩信。
韩信统帅汉国三军,与项羽交战数回,战绩也是十分辉煌,达到了他口中的“战必胜”,也成功地将项羽手下的军队一点点蚕食,直至全部击败,项羽乌江自刎。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传世之将,国士无双,也不免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刘邦在天下稳定后大杀开国重臣,韩信也没有逃过,在他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说出四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月下追信,伯牙子期
韩信本是项羽麾下的一位将领,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在项羽的阵营,韩信自然是无法发挥出他高超的军事才能。项羽天生贵族,后又成为诸侯国上将军,统帅全军,且自身有着极高的武力值和军事才能,自然是恃才傲物,刚愎自用的。韩信在项羽身边提供了许多可行的军事建议,都被项羽一一驳回,也正是项羽的多疑自负,将韩信逼走,加入了刘邦阵营。
然而,加入刘邦阵营的韩信并未一开始便得到刘邦的信任,成为统帅全军的大将军,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兵士长做起。在此期间,韩信也并不能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只能将对战争的军事理念记录在羊皮上,在角落里堆成了一摞,也是无人问津。直至有一次,萧何发现了韩信自己编写的兵书,也就是这些羊皮卷,仿佛是发现了宝藏。
这个宝藏却向萧何抱怨没有明主之后在一个夜晚跑了,萧何知其才能连夜驰马去追赶,这也有了萧何月下追信的故事。在经历了前期许多的坎坷后,韩信也如愿在萧何用上性命的举荐下,成为了汉军兵马统帅。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信这匹千里马遇到了伯乐萧何,就如伯牙子期一般,也正是萧何知其才能,才有了韩信尽情发挥才能的舞台。
才华横溢,杀机四伏
在韩信担任汉军兵马大统帅后,带领汉国军队百战百胜,不仅击败其余诸侯国,后来更是将西楚霸王项羽逼上绝路,为汉室的建立扫平了一切前进路上的障碍。生逢乱世,刘邦非常需要韩信的能力来帮助他击败其余敌对势力;然而等其余障碍都已消除,那武力极为突出的那个人就成为了新的障碍,在刘邦眼中,韩信毫无疑问地就是这样的人。
其实,在刘邦与韩信的一次酒后谈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刘邦对韩信早已起了杀心,他为韩信挖了一个较为隐蔽的深坑,而韩信也毫不犹豫地向下跳了进去。刘邦问韩信,汉军阵营的这些将军都能带多少兵马,如英布、樊哙等人,在韩信眼中都是只能带一两万即到顶的人物,自然是嗤之以鼻。
当刘邦问起自己能带多说兵马时,韩信还是给出了较为中肯的回答“十万”;刘邦又问韩信其能够带领多少兵马时,韩信也是直接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多多益善”。也正是这个“多多益善”让刘邦大怒,韩信将自己麾下其他将领贬低得一无是处,更突出了其能力的出众,若是其谋反,那自己和麾下将领皆不是其对手,将其杀死的种子也就此埋下。
在汉室建立后,刘邦大封异姓王,韩信也被封为了楚王,掌管六郡之地,可谓威风十足。又因为其每次出门会带许多兵马就像阅兵一般,在其他将军眼中又是恃才傲物,人缘极差,故便有许多人站出来称其谋反,刘邦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却又念在他开国有功的份上,饶其性命,只是贬为了淮阴侯。
狡兔死,走狗烹
虽然韩信已经被贬为了淮阴侯,但是刘邦对其依旧是没有放下心来,再加上汉初许多诸侯国起兵造反,尽管韩信并无二心,可也无法在刘邦心中给其打上无害的烙印。于是,吕后便想出了“温水煮青蛙”这一手段,刘邦派遣萧何邀请韩信入宫,这个时候其实韩信自己也知一旦入宫,便是凶多吉少的结局。
然而韩信心中一直没有忘记萧何的举荐之情,甚至还扬言若是你萧何想要取我性命,那就拿去便是。就此,韩信随萧何进了宫,也如愿死在了宫中,可谓留得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惨下场。在韩信死后,萧何竟然看着尸体,口中缓缓突出了四个字“为国除奸”,这是完全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在韩信眼中,萧何可谓是世上最为懂他的人物,更是因为他的死谏,使得韩信有了担任大将军的机会。
可是,他在设计杀死韩信后,还将其称为国之奸臣,若是死去的韩信听到自认为最懂他的萧何竟这样称呼他,必然也是会死不瞑目。同时,其使用的手段在我们看来也是极为奸诈,并不磊落,也正是因此,萧何的做法至今依旧被许多人诟病。
结语
其实“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在封建时代并不少见,不管是后来的李世民还是朱元璋,对于初代打天下的功臣皆是痛下杀手。在乱世时,这些人是一把把尖刀利刃,将他们拿在手中,可以杀尽敌人;可是,在太平时,这些刀子在统治者的眼中,只会一不小心划伤自己,所以他们需要将这些尖刀毁去。汉初的大清洗运动其实刘邦也是在半推半就中,对开国功臣们或武力镇压或计谋杀害,这在统治者角度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作为韩信的知己,萧何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行如此,言如此,多少也是令人感到寒心。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