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考古已证实夏朝存在,但也发现一大硬伤,商汤或许并未灭夏

考古已证实夏朝存在,但也发现一大硬伤,商汤或许并未灭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3/12/8 5:22:10

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西周文献亦或战国以后的传世史书,成书年代至少已跨越了500年以上,间隔了商朝整整一个朝代,其可信度已然大大降低。

此外,文献中对夏的种种描述以及商汤灭夏的整个过程,与后世对纣王的描述以及武王克商的过程存在雷同,让人不免怀疑是否是周人出于对灭商的合法性需要,而复制出一段商汤灭夏的历史。

那么,作为“殷革夏命”的最直接见证者—商朝,又是怎么描述前朝的呢?

让人困惑的是,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并未发现有关夏朝的卜辞记载。武丁在对始祖商汤的歌功颂德卜辞中,屡屡提到商汤的征战,却唯独忽略了灭夏如此大的功绩,这一奇怪表现也让西周以后关于夏朝的记载可信度再次降低。

当然,甲骨文没有找到夏朝的记录,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出土甲骨文目前还未全部释读,下定论为时尚早;二是甲骨文并非史书文字,而属于卜辞,不能苛求其将一个早已灭亡的政权脉络写入卜辞当中。

所以,在殷墟出土之后,考古学家们开始了对夏墟的寻找,以期望能让夏朝“自证”其是真实存在的。

1959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被发现,出土的宫殿、井字形道路网络以及手工作坊遗迹表明这里具备了都城属性,经碳十四测定,二里头遗址一期的上限不早于公元前1750年。

但由于没有直接的自证文字,我们无法断定二里头究竟是属于夏朝都邑还是早商都邑,就连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宏教授都提出了“二里头可能是早商都邑的假说”。

不过,殷墟的考古发掘和西周的金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商朝始年。

根据碳十四测定,武王克商的时间为公元前1046年,商朝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前后。而对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碳十四测定,发现其时间上限为公元前1560年—公元前1580年,佐证了商朝的始年不会早于公元前1600年的结论。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的时间上限要比商朝始年早100余年。

此后,陕西石峁、山西陶寺等大型都城遗址相继被考古发现,碳十四测定年代均在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1900年,其文明程度也完全具备国家形态。

特别是陶寺遗址出土的陶扁壶朱书文字,与甲骨文呈继承关系。经过释读,第一个字为“文”,第二字则有两种观点,有认为是“”字,即认为陶寺是尧都;也有认为是“邑”字。

但不论是哪种释读,石峁、陶寺碳十四测定的时间下限,与商朝始年的时间上限,跨度刚好可以容纳一个500年左右的文明时期。也就是说,在商朝和尧之间,必然有一个朝代,这从考古学上其实证实了夏朝的存在。但是,我们无法直接得出它就是“夏朝”。

朋友们看到这里或许会产生困惑,什么叫“证实了夏朝的存在,却又无法直接得出它就是夏朝”?

因为如前所述,夏朝目前无法实现自证,我们只能通过时间跨度去比对文献记载,得知尧舜禹与商朝之间为夏朝。

但是,夏朝这个国号其实是周人给的,正如曹魏称刘备的政权为“蜀”,东吴称“西”,后世称“蜀汉”,但刘备却绝对不会如此称呼一个道理,夏朝人会不会称自己为夏还无法确定,这或许也是甲骨文中不见“夏”的原因。

“夏朝”(暂时用这个称呼代替)虽然得到了考古的证实,但考古也同时发现了它的一大硬伤。

目前二里头遗址共分四期,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一期比商朝始年早100余年外,二期至四期的碳十四年代均已处于商统治时期,第四期的时间已经介于公元前1565—公元前1530之间,此时商朝早已经建立。

出土的陶器和墓葬显示,二里头从一期到四期,未发生大规模颠覆痕迹,也未发现有商时期的贵族墓地。反倒是从三期开始,一改简陋的陶器随葬,出现了大规模的青铜器随葬品,特别是有了束颈盆等极具商朝文化特点的随葬品。

但与同时期的二里岗商朝青铜器相比,二里头的青铜器还非常原始,陶器上出现的刻画符号证实文字尚未形成文句,甚至还不如陶寺朱书文字,其文明程度远远落后于商。

这也就意味着,夏文明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落后的多。在商汤建商之后,夏商并存了很长时间。商汤或许并未灭夏,夏朝可能属于在先进文明侵蚀下的自然消亡。

参考资料:《史记》《考古发掘简报》《殷虚文字考释》

更多文章

  • 终于知道闻仲明知道妲己是妖,但没杀她的原因了,你看她是啥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闻仲为什么怕妲己,妲己比闻仲厉害吗,妲己蛊惑纣王杀闻仲

    封神中,闻仲闻太师是殷商的三朝元老,早在纣王的祖父商王文丁的时期,就尊师命下山辅佐商朝的天子,为保大商永垂不朽更是殚精竭虑 ,东征西讨,镇朝歌之江山,稳殷商之气数,为人更是刚正不阿,在朝中很有威望,同时对殷商也是忠心耿耿,手中更有先王赐下的打王金鞭,手持此鞭便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所以殷商的纣王对闻

  • 纣王的儿子有多出色?以至于周朝王族子弟也愿意助他复兴商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商朝的纣王的后人在哪里,商纣王的子女有哪些,历史上纣王的儿子叫什么

    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商纣王的儿子却很出色,甚至在周武王去世后不久,商纣王的儿子武庚还曾说服周武王的三个弟弟一起复辟商朝。那么,商纣王的儿子到底有多出色,以至于三个周朝王族子弟,居然愿意帮助他一起反对周朝复兴商朝?图片: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在商朝时剧照一、鲜为人知的周初气象在搞清楚上文提到的问题之前,有必

  • 考古显示,商朝周朝中间还有一个王朝,纣王不死或改变历史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战后,周武王兴奋地祭告上天:“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民”(我从今天开始建都于中国,统治天下),昔日的小邦周一跃成为天下共主。但是,商朝共主地位的失去,并不意味着殷商这个族群也从历史上消失。作为统治了中国(中原)近600年的中央王朝,殷人有着庞大的根基。有学者做过测算,直属于商王治下的人口数超过4

  • 考古学家找到3000年前古墓,发现商朝大秘密,殉葬制度极为可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朝墓发掘全过程,商朝发现的墓葬,商朝古墓有发掘的吗

    大家好,我是竹子。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驰名中外的文化遗址殷墟。在我们讲殷墟之前先介绍一下商朝的历史。商朝,从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先商”;第二阶段“早商”;第三阶段“晚商”。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

  • 纣王与妲己在一起30年,二人夜夜笙歌,为何妲己未诞下过一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妲己和纣王的历史资料,纣王和妲己最后的下场,妲己和商纣王的关系

    有史书记载,苏妲己在入宫前早与伯邑考相恋,进宫是被迫的,不情愿的。虽说苏妲己入宫后深受圣恩,但是心中对伯邑考的感情却从未忘却。苏妲己把自己定位的很清楚,她要讨纣王欢心来保证自己在后宫中的身份地位,但是她对纣王的感情绝对不是深爱,因此不愿为纣王生孩子倒也说得过去。纣王得到苏妲己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古

  • 维吾尔族与匈奴有关系吗?《史记》说,匈奴是夏朝王族的后代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匈奴是夏朝人的后代吗,匈奴能自称匈奴吗,夏朝时期有匈奴这个民族吗

    提示:我们要强调的是,《新唐书》距我们现在已有1000多年了,站在那个时段上,它说出来的话可能要比我们今人的说法有权威和可性度高得多,而作为匈奴部落的高车,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确实与突厥部落的“亲情关系”是不大的,甚至是敌对的。高车给匈奴人造车,匈奴人把他们造的车子装在帐篷上便于迁徙和逃跑。至于高车

  • 纣王专宠妲己,因她睡前有一个“坏习惯”,现代人表示不能接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商朝纣王妲己,纣王有多宠爱苏妲己,纣王与妲己的爱恨情仇

    ——《列女传》前言:历史上有很多红颜祸水的女人,其中的代表,妲己应该算是一个。无论是在史料之中的记载还是后期《封神演义》中的杜撰,都可以看出纣王对妲己是非常疼爱的,虽然在纣王的后宫之中,有很多的妃子,也是坐拥了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他却非常宠爱妲己,当然在很多的小说和影视剧中,对妲己的演绎成分非常的多,

  • 考古发现,大禹治水或失败告终,夏朝建立者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禹治水的考古发现,日本人看夏朝大禹墓,大禹治水的真实记载

    更棘手的问题在于,我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夏朝的文字,正是由于种种资料的缺失,导致了夏史的语焉不详,甚至有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比如夏朝君主的平均在位时间超长等问题。按照史书的记载,夏朝的前身是有崇氏部落,在上古大洪水威胁人类生存之际,有崇氏部落首领鲧受部落联盟推举治水,但未能成功。鲧死后,其子禹改堵为疏,耗

  • 纣王死后发生什么,周朝为何背骂名也要挖殷商祖坟?考古发现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上真实纣王简介,纣王的历史事件,殷商纣王的墓找到了吗

    顺治帝乍闻皇父突然薨逝,表现得十分悲痛,不仅身披缟服来到东直门外五里亲迎多尔衮的遗体,还将其追封为“清成宗”,尽显一派“父慈子孝”。没想到仅仅过去两个月,一切峰回路转。公元1651年二月,顺治帝剥夺了这位皇父的所有尊荣,将他从清朝皇族中彻底抹去,甚至毁了多尔衮的陵墓,直至两年后才承认“似属太过”。祖

  • 考古专家挖了8座女性古墓,推翻商朝最大冤案,周武王开了个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周武王之墓图片,周武王陵墓有没有被盗,周武王墓挖掘了吗

    鲧是大禹的父亲,上古有崇部落的首领,因争夺部落共主失败最终被杀。《山海经》把大禹的出世臆造为是其父亲孕育的结果,显然是有违常理的,但这又恰恰说明了原始社会末期“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时代已经落幕。父权社会的进入,同时也意味着女性地位的下降,并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朝历代的墓葬考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