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纣王到底做了什么,三星堆人为何翻山越岭也要跟武王灭商?

纣王到底做了什么,三星堆人为何翻山越岭也要跟武王灭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053 更新时间:2024/1/18 19:10:25

根据《尚书·牧誓》记载,除了周武王亲率的战车三百、虎贲三千、甲士四万五千人外,一同征伐殷商的还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族),而排在第二的就是“蜀”。

不仅如此,蜀军还充当了武王伐纣的先锋角色。《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武王伐纣时屡屡出现的“前歌后舞”描述,极有可能就是巴蜀地区军队战前举行的带有神学色彩的威慑仪式。

那么蜀人跟殷商究竟有什么仇怨,为什么要翻山越岭跟着武王伐纣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跟着武王伐纣的“蜀人”到底是什么人?

1934年,华西大学葛维汉教授首次在四川广汉市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当时称之为“广汉文化”。1958年,四川大学考古学调研组对“广汉文化”进行了内涵定性,认为是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被砖厂挖土而破坏的古蜀遗址,我国正式开了对古蜀文化的考古发掘,并按照考古工作惯例,以小地名来命名这处古蜀遗址,正式将其定名为“三星堆遗址”(意即三个黄土堆)。

自此,三星堆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和2021年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用惊世骇俗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出土资料来看,三星堆一号坑的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第一期(商王盘庚以后),二号坑相当于殷墟晚期(商王武丁以后)。

新发现的4号坑经碳十四测定,埋藏年代大概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属于商末周初。此后,三星堆权力中心发生变更,三星堆人举族迁往金沙遗址,三星堆文化演进为十二桥文化。

也就是说,在商周变革之时,古蜀文明的核心正是三星堆文明。那么跟着武王伐纣的蜀人,是不是就是三星堆人呢?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蜀王蚕丛,其目纵”。过去我们对“目纵”的描述感到十分困惑,直到三星堆大量出土了青铜纵目面具,我们才豁然开朗,原来目纵指的是眼球异常凸出的青铜神像,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其祖先的神性。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大型立人底座上发现了刻铸的“蜀”字图案花纹,与甲骨文中的“蜀”字一致。众所周知,甲骨文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带有标意图画性质。“蜀”字上目下虫的写法与三星堆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商朝晚期时所记载的“蜀”指的就是三星堆文化族群。

而追随武王伐纣的蜀人,则正是三星堆人,或者保守点说是三星堆人的直系后裔。

当然,证据还不止这些。

陕西汉中的城固、洋县商代考古遗存中发现的铜器群与四川地区的古蜀文化同源,出土的大量等腰三角形宽短援戈年代相当于殷墟第二期。

这表明,在商朝晚期时,蜀地就已经囊括了陕南汉中一带,而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三星堆人被崇山峻岭所阻隔,局限于四川腹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副主任王震中教授在2021年8月曾专门撰文表示:“以往,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中,有人认为甲骨文中的‘蜀’可能不是四川的蜀国,因为四川蜀国距离中原太远。我们认为,这是低估了上古先民交往的范围。”

三星堆人通过汉中通道北上秦岭的通道是畅通的,这为其加入武王伐纣联盟提供了可能。

此外,在陕西宝鸡弓魚国国君墓地出土的“鸭首形”旄青铜器跟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之“鱼凫形”纹饰由形式至内容皆高度一致,均刻画了鱼凫图案,寓意“以箭射鱼”。属于古蜀十二桥文化因素的遗物如尖底盏、尖底罐等也常见于弓魚国墓地。

弓魚国属于西周早期遗存,而十二桥文化则是三星堆人迁徙金沙后演进出的文化,毫无疑问,弓魚国正是三星堆人进入西周时期的后裔。弓魚国立国于西周腹地充分说明,三星堆人立有大功,因而后裔才能在西周王朝眼皮子底下筑城建国。

接下来再回到文章开头的疑问:古蜀人(三星堆人)跟殷商究竟有什么仇怨?

1.三星堆人与夏朝同源

三星堆出土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青铜神树、金杖,一度让世人猜测三星堆源自古埃及甚至外星文明。但实际上,三星堆出土文物总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包括金杖、纵目青铜神像在内的独有文化因素;第二类则是包括玉璋、玉琮、玉璧在内的在中原地区可以看到的文化因素。

根据出土文物显示,三星堆陶器以及玉器等礼器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同类器物相同,深受二里头夏文化的影响。三星堆的青铜牌饰、玉牙璋、陶觚形杯、陶高柄豆等, 在二里头遗址中都有类似器物,且年代不早于二里头文化第二期。

这说明,在二里头文化进入尾声的时候,三星堆文化正式兴起。

史料中也揭示了蜀夏的同源关系。《华阳国志》说:“蜀之为国……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封其支庶于蜀。”司马迁在《史记》中考证“禹兴于西羌”。《蜀王本纪》和《吴越春秋》也都记载了大禹生于四川。

文献学和考古学的相互印证,都充分说明了三星堆与夏朝的渊源关系,而这也成为商王朝屡屡伐蜀的重要原因之一。

2.商朝和古蜀多次爆发战争

殷墟甲骨文中有大量的“征蜀”、“伐蜀”卜辞,川西考古发现了商朝特有的盛酒容器觯,疑似是商军远征遗留物。商王对蜀的仇恨,留下了“示蜀不用”的记录。

商朝与古蜀的战争一直持续到纣王在位时期,虽然纣王继位后将殷商的主要用兵方向调整为东夷,但对于千里之外的蜀地,纣王依然在通过指挥诸侯国军队完成军事威慑。

陕西岐山县西周窖穴里发现的周文王时期的甲骨卜辞中,有“伐蜀”“克蜀”的记载。从蜀跟着武王伐纣的事实来看,文王时期的伐蜀,并非是周人和蜀的战争,而是《逸周书》提到的“文王合六州之侯奉勤于商”,代商王征伐的写照。

所以,尽管殷商末期时矛盾重重,内外交困,但自信的纣王却没有拉拢和缓和包括古蜀在内的西方诸侯,以牵制常怀不轨之心的周国,反倒是释放囚禁羑里的周文王后,还授予了对方弓矢斧钺,给予了文王征伐诸侯之权。三星堆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怀着世仇加入了周武王的伐商联盟。

更多文章

  • 纣王妲己负同样使命灭商,为什么纣王封神而妲己处死?这才是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纣王在妲己入宫之前,还算是一个明君,但在祭祀之时亵渎了女娲娘娘。也该殷商气数将尽,所以纣王在妲己的蛊惑之下,残暴无道,涂炭生灵,直接导致了商朝灭亡。只因他是封神榜上有名之人,所以死后被封为“天喜星”。说实在的,妲己在商纣灭亡的过程中,确实劳民伤财,作恶多端,建鹿台,耗时七年,修酒池肉林,耗损国力,发

  • 周懿王昏招:由于他的迁都,成就了一个为周王室养马的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懿王简介,周懿王的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周晋王的后人

    周懿王,姬囏,是周恭王的儿子。周懿王的曾祖周昭王和祖父周穆王降服了东夷、南蛮和西戎,却亏空了周朝的国力。周恭王为了充实国库,放弃了强军的国策,开始对内发展经济,实行土改,使国库充实起来。但这样做的后果是:周边的蛮夷又开始猖獗起来。这似乎成了历代中原王朝的一道无解难题,在富国和强兵两者之间,只能单选,

  • 曾让商朝头疼不已的鬼方国是何方神圣,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商朝鬼方,商朝鬼方国详细介绍,商朝是怎样打败鬼方的

    鬼方源自曾与轩辕黄帝联姻的氏族?大隗氏,塔是商周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陕西东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西部,是商朝时期的外患。但鬼方和华夏民族也有联姻关系。殷纣王与鬼方亦有联姻,而且鬼侯已位列三公(《帝王世纪》记载“纣以鬼侯为三公。鬼侯有女美,而进之于纣”)。有学者认为,鬼方是早在史前时

  • 战国时期赵国、韩国,为何极力要摆脱魏国的束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国时魏国为何要攻打赵国,战国时期韩国赵国魏国,魏国赵国

    [var1]历史上的“三晋同盟”,有着很现实的意义。因为晋国瓦解之后,如果三家不形成一个整体来对抗战国纷乱复杂的局势的话。那么,三国是很难在战国这个大舞台站稳脚跟的。由此可见,“三晋”在战国初期的紧密联系,为日后三国能够竞相逐鹿于中原,奠定了一个夯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三晋”没有在战国初年时形成紧

  • 吴起为守住夺下的河西五城做了四件大事儿,从而压制秦国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吴起灭秦国的真相,吴起打败的秦国将领,吴起死后秦国怎么样了

    [var1]魏文侯剧照吴起不愧是千百年来头号“战神”,他带领秦国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先是突破秦军的西河防线,然后又率军夺下秦国河西的五座城池,还没等秦军做出反应吴起的大军又剑指秦国的门户郑地(今陕西华县)。当吴起带大军大举进攻郑地时秦国才知道着急,因为郑地是秦国的门户,更是秦军战略粮食储备地,如果郑地

  • 秦国宣太后委身义渠王,为他生下二子,这两个孩子最终是何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宣太后和义渠王,义渠的儿子照片,秦宣太后和义渠王有孩子吗

    这位传奇女性曾委身敌国的义渠王,并且为其生下两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在史书中却并无详细记载,或许正因其神秘才更使得人们对此二子的结局愈加好奇。[var1]楚国芈八子秦宣太后芈八子出生于楚国丹阳,“芈”姓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姓氏,它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的排名甚至位于两千位之后,但在古代,“芈”乃是

  • 战国时代的越国:从堂堂春秋五霸之一,到没有资格成为“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末期吴国越国实力,春秋末期第一霸主越国,春秋战国七雄为什么没有越国

    [var1]但是,很多读者朋友们或许会感到很困惑,为什么越国明明是春秋末期的霸主之国,为什么却没有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呢?我们知道春秋五霸中没有进入到战国时代的诸侯国还有吴国和晋国,吴国我们知道是被越王勾践给消灭掉的,而晋国则是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掉了。那么越国又是为什么没能在战国时期崛起呢?难道它也提前灭

  •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过程中,为何韩国会成为秦国第一个消灭的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国是怎样灭掉韩国的,韩国vs秦国,秦国为何可以灭掉六国

    虽然韩国是秦国第一个攻灭的国家,但其实秦国进攻的第一个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奈何攻打赵国多年却始终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损失巨大。于是秦国开始两线作战,按照“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在攻打赵国的同时,也开始对邻国韩国用兵,并将主攻方向改为韩国。[var1]于公

  • 刘备病死白帝城时,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独一人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病逝白帝城,历史上刘备是死在白帝城吗,刘备死于白帝城多少年

    东汉末年的战乱,造就了三国时期的群英荟萃,经过了诸侯和军阀半个世纪的混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稳定形势。虽说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战乱诸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之类的没有断过,但是总算形成了稳定的割据势力。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后,曹操就盯上了刘备的势力,主要是他想要拿下汉中地区,再考虑攻打蜀汉。而张鲁降曹魏之后

  • 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最强谋士苏秦,苏秦简介,苏秦十大名言名句

    苏代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他早年在家乡以农商为业,苏秦下山求仕时,他曾破家财给以支持,其间在苏秦的讲解和影响下,对有关游说的知识也有所领悟。苏秦佩六国相印荣耀于乡里,他羡慕兄之贵盛,遂下决心攻习《阴符》,专心学游说之术。苏氏是在兄长的影响熏陶下,由业余的政治爱好而走上专业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