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进攻东方六国过程中,为何韩国会成为秦国第一个消灭的国家?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过程中,为何韩国会成为秦国第一个消灭的国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8 更新时间:2024/2/16 19:36:48

虽然韩国是秦国第一个攻灭的国家,但其实秦国进攻的第一个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奈何攻打赵国多年却始终未能攻灭赵国,并且秦军在“肥之战”和“番吾之战”中损失巨大。于是秦国开始两线作战,按照“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战略方针,在攻打赵国的同时,也开始对邻国韩国用兵,并将主攻方向改为韩国。

[var1]

于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命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结果大胜,秦国一举便攻克了韩国的国都新郑城,韩王安也未能脱逃,被秦军俘获,接着秦军占领了韩国全境,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旧都阳翟成为郡治所,韩国宣告灭亡,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被秦国所攻灭的国家。

秦军之所以能这么快灭亡韩国,原因是当时的韩国已经相当弱小,在战国末期,韩国的疆域只剩下都城和附近的十几个中小城邑,是战国七雄中国土面积最小的一个。想当年秦孝公都赐予商鞅商於地区十五座城邑,大约有六百余里,韩国的疆域比起商鞅的封地也大不了多少,再加上秦军的突然袭击,韩国便被秦军迅速攻灭。

秦攻灭韩国后,恰巧赵国发生了特大旱灾,秦始皇便趁机命王翦再次大举进攻赵国,不过由于赵国大将李牧的出色指挥,秦赵两国短时间内无法分出胜负,因此导致秦军无法速胜。于是秦国再次采用反间计,致使赵王强行罢免了名将李牧,最终李牧惨遭冤杀,为秦国攻灭赵国铺平了道路。

[var1]

武安君李牧死后仅仅只过了三个月时间,王翦便大败赵军,攻占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迁被俘获,赵国基本上算是灭亡,只剩下公子嘉带领一些赵国贵族逃到代地称王,史称为代王嘉。此时燕国太子丹派遣刺客荆轲刺杀秦王,导致秦王嬴政大怒,秦国便将矛头转向燕国,当即便命王翦发兵攻打燕国,代王嘉这一支因此苟活了六年,最终被王翦攻破代地俘获。

秦王嬴政亲政掌权,开统一六国之战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盛年早逝,时年35岁。年13岁的嬴政继秦王位,吕不韦被拜为相邦,又被尊为秦王“仲父”,独擅朝政大权,此后长达八年的时间中,秦国朝政基本被吕不韦把持,当嬴政21岁即将亲政之时,秦国朝廷中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除吕不韦之外,秦始皇生母的情人嫪毐也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建立起一股仅次于吕不韦的强大政治势力。相邦吕不韦(文信侯)和长信侯嫪毐两人把持朝政、惑乱后宫,甚至嫪毐还想发动政变,杀了秦王,立自己和太后所生的私生子继位。

[var1]

秦王嬴政自然不会容忍此事,于公元前238年平定了嫪毐之乱。因事情牵连相邦,是吕不韦将嫪毐送给太后的,嬴政本意是想一同除掉吕不韦,但由于吕不韦侍奉先王功劳极大,加上又有许多人为其说情,最终的处理结果是免去吕不韦的相邦一职,并遣出京城,迁回封地。

嬴政铲除了吕不韦和嫪毐两大政治势力后,彻底掌握了秦国的朝政大权,紧接着便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开始积极推行统一战略。

主要分为两个内容:一是用重金贿赂各国有权势的大臣,以此来破坏诸侯合纵的计划;二是继承先代“远交近攻”的策略,即“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战略步骤,具体又分为三步,即笼络燕齐,再稳住楚魏,先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天下,成就帝业。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于公元前236年,秦国拉开了统一六国之战。

[var1]

秦灭六国之战过程中,为何第一个消灭的国家是韩国?

虽然秦国第一个攻灭的国家是韩国,但秦始皇第一个攻打的国家并非是韩国,而是同样和秦国相邻的赵国。赵国虽然在之前的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但依然还是北方的强国,国力比起韩国要强大不少,那么秦始皇为何不先进攻山东六国中实力最为弱小的韩国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私人恩怨,嬴政虽然是秦国的王,但他并非出生在秦国,而是因为父亲秦庄襄王早年为质于赵国的原因,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城,身份上属于赵国质子,加上当时秦赵两国经常发生战事,因此幼年的嬴政在赵国生活的并不好,经常会遭到赵国人的欺凌。

《史记》记载:“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至于嬴政幼年具体遭受了什么屈辱和欺凌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秦国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嬴政曾特意去了一趟邯郸城,目的就是为了复仇。嬴政抵达邯郸后,便立即下令将那些和母家有仇怨的人全部坑杀,以此足见嬴政和赵国之间有很大的仇怨,不然也不会亲自前去复仇。

[var1]

而且按照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赵国也是秦国的邻国,嬴政报仇心切,先攻打赵国也属于正常情况。二来也有为国家大势考量,韩国虽然同样是秦国的邻国,但韩国属于山东六国中的垫底存在,可以说秦国不费吹灰之力便能灭了韩国,起不到太大的震慑作用,而赵国作为北方强国,如果先攻灭较强的赵国,便能以此击挎其余诸侯的斗志。

于是秦王嬴政便将赵国定为秦国的第一个目标,于公元前236年命王翦率军进攻赵国,要比攻灭韩国早了六年时间。不过秦国第一个攻灭的国家却是韩国,这又是为什么呢?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赵国的国力依然比较强大,赵国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元气大伤,但经过二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二是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秦军攻打赵国多年,但始终无法攻灭赵国。由于无法速胜,秦国这才将主攻方向改为山东六国中最为弱小的韩国。

秦统一六国之战

秦王嬴政确定了首要目标赵国后,但还需要一个发兵理由,于是秦国启用埋插在秦赵两国的间谍进行调拨活动,等赵国发兵攻打燕国后,秦国便以救燕为名,对赵国发起了进攻。

[var1]

《史记·赵世家》记载:“九年,赵攻燕,取貍阳城。兵未罢,秦攻邺,拔之。悼襄王卒,子幽缪王迁立。”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

赵悼襄王九年(公元前236年),赵国派兵攻打燕国,夺取了貍阳城。秦王嬴政于同年命王翦、桓齮、杨端和率领秦军分三路进攻赵国,攻占了赵国邺地的九座城邑,之后又不断出兵攻占赵地,三军合为一支由王翦率领,又攻取了赵国的战略重地阏与,从而打开了进攻赵国都城邯郸的西面通道。

《史记》记载:“秦攻赤丽、宜安,李牧率师与战肥下,却之。封牧为武安君。四年,秦攻番吾,李牧与之战,却之。”

由于秦军攻势猛烈,赵军一路溃败,已经对赵都邯郸构成了严重威胁,于是赵国启用名将李牧,让他率部南下,并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而李牧不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在他出色的指挥之下,赵军在“肥之战”(宜安之战)中全歼秦军,成功遏制住秦军的攻势,李牧也凭借此战获封武安君。

[var1]

于次年,秦王嬴政又再次大举出兵进攻赵国,一路从从邺地北上,渡漳水进攻赵国都城邯郸,另一路由太原东进攻取狼孟、进而进攻赵国要地番吾,结果秦军在“番吾之战”中被李牧击溃,接着李牧又率军跟踪追击,又将赵地内的秦军全部驱逐,赵国因此获得了短暂的稳定。

至此,秦国已经发动了四次大规模进攻赵国的战争,虽然前两次取得了胜利,但后两次换成名将李牧指挥后,秦国不仅未能取胜,还损失惨重,先后伤亡了约十余万人。嬴政眼见无法短时间内攻灭赵国,便按照原定的统一战略,将主攻方向改为同为邻国的韩国。

《史记·韩世家》记载:“王安王安五年,秦攻韩。九年,秦虏王安,尽入其地,为颍川郡。韩遂亡。”

[var1]

秦王嬴政先是于公元前234年出兵攻打韩国,之后派兵接收了韩国的南阳地区,又于公元前230年以该地作为进攻韩国的前进基地,命内史腾攻打韩国。由于秦军是突袭,韩国并未有太充足的准备,秦军一举便攻克了韩都新郑城,俘获了韩王安,秦国将韩地设置为颍川郡,韩国亡。

《史记·赵世家》记载:“五年,代地大动,六年,大饥,七年,秦人攻赵。”

在韩国灭亡的同时,恰逢赵国北部代地发生了大地震(公元前231),导致赵国第二年出现大面积饥荒,再加上之前的连年战争,赵国当时的国力已经相当衰弱。秦王嬴政便趁机于次年命大将王翦率大军围攻赵国邯郸城。

由于李牧坐镇,秦军在正面战场上无法速胜,秦国便再次行反间计,派人潜入邯郸,用重金买通之前诬陷过廉颇的赵王迁宠臣郭开,让其散布流言蜚语,诬陷赵军主将李牧和副将司马尚意欲构建秦军,准备谋反。赵王迁便强行罢免了李牧和司马尚,而李牧为了国家社稷和军民计并没有接受这道君命,最终被赵王布置圈套捕杀。

[var1]

李牧惨遭冤杀后仅仅只过了三个月的时间,邯郸就被王翦率军攻破,赵王迁也被俘虏,秦国在赵地设置邯郸郡。六年后,秦军俘获逃亡至代地自立为王的代王嘉,赵国彻底灭亡。

秦国灭亡赵国后,便想南下攻打楚国,因为中间还隔着一个魏国,秦国便决定先攻灭魏国,再攻打楚国。奈何此时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典故,嬴政对燕国刺杀活动大怒,便派兵攻打燕国,燕军大败,燕王喜被迫逃亡辽东。秦国鉴于燕国只剩残余势力,便集中兵力对付魏国和楚国。

于公元前225年,秦国攻灭魏国,西部地区归属东郡,东部地区建立砀郡。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国,于次年歼灭了赵国和燕国的残余势力,彻底灭亡了燕国和赵国,建立代郡和辽东郡。最后在公元前221年灭亡了仅剩的齐国,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var1]

结语:

秦国进攻东方六国的过程中,第一个消灭韩国实乃迫不得已。虽然按照“先近后远、逐个击破”的统一战略,韩国和赵国都可以作为秦国的首要目标,但嬴政更倾向于先攻灭赵国。

奈何赵国国力较强,又有名将李牧坐镇,因此多年始终未能攻灭赵国,秦国只好将主攻方向改为韩国,而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为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秦军根本无力抵挡,于是韩国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攻灭的国家。

文/历史紫陌阁

回味更多历史,下期更精彩。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声明原创,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刘备病死白帝城时,整个魏国都在欢呼,唯独一人留下了眼泪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病逝白帝城,历史上刘备是死在白帝城吗,刘备死于白帝城多少年

    东汉末年的战乱,造就了三国时期的群英荟萃,经过了诸侯和军阀半个世纪的混战,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稳定形势。虽说在这期间,大大小小的战乱诸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之类的没有断过,但是总算形成了稳定的割据势力。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后,曹操就盯上了刘备的势力,主要是他想要拿下汉中地区,再考虑攻打蜀汉。而张鲁降曹魏之后

  • 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战国最强谋士苏秦,苏秦简介,苏秦十大名言名句

    苏代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他早年在家乡以农商为业,苏秦下山求仕时,他曾破家财给以支持,其间在苏秦的讲解和影响下,对有关游说的知识也有所领悟。苏秦佩六国相印荣耀于乡里,他羡慕兄之贵盛,遂下决心攻习《阴符》,专心学游说之术。苏氏是在兄长的影响熏陶下,由业余的政治爱好而走上专业政治

  • 谈法家:申不害的“术”,为何没能彻底改变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法家思想有多厉害,法家三大派系图片,韩国法家代表人物

    但随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周王室的信誉和形象大大受损,诸侯之间的战争再不是争霸即可,进入了弱肉强食的兼并丛林,不变法不图强,就只能坐着等死。[var1]这时法家各派代表最容易找工作,因为各国君主的目标通过法家各项主张最容易达成,如孔孟那种一味推崇德治,听起来虽然很高大上,可实行起来却太理想了,根本不

  • 荆轲刺杀秦王为何会失败?临死前,荆轲靠着柱子说出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荆轲刺秦王荆轲是个怎样的人,荆轲刺杀秦王失败后的结局,荆轲刺杀秦王有没有成功

    [var1]荆轲与樊於期荆轲刺秦的经过荆轲在劝樊於期自杀后,得到了觐见秦始皇的筹码。太子丹听说此事后,趴在樊於期的尸体上痛哭,随后便将樊於期的首级装在匣子中,安排荆轲带着上路。为了提高刺杀嬴政的成功率,太子丹还命人从赵国徐夫人那里买来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并涂上了见血封喉的毒药。同时,还为荆轲找了一位助

  • 被低估的战国名将,两次大败秦国,倘若他在,齐国可能不会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毫不夸张的说,他应该是战国被低估严重的名将,先后两次大败秦国,如果他在,齐国或许不会灭亡,此人便是齐国大将匡章。[var1]相比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齐国在战国期间存在感显然要弱上不少,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齐国在战国期间,爆发了激烈的内乱,最终田氏代齐,之后有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诸侯联军征讨,齐国

  • 负荆请罪的廉颇跟蔺相如最后怎样了?语文老师一定不会告诉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负荆请罪廉颇和蔺相如的品质,负荆请罪蔺相如和廉颇都说了什么,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性格特点

    我们不妨先来看下这段故事处于哪一个时期,秦昭王和赵惠文王参加渑池会盟的时候,是公元前282年,此时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再加上几代国君的发展,已经空前强大,赵惠文王虽然也是战国时期比较贤良的君主,然而他的能力有限。[var1]秦国屡次对赵国发动战争或者欺压,相比之下赵国只能够疲惫应付。而廉颇和蔺相如

  • 安徽六安发现楚国双墓,棺椁中墓主没有头颅,墓主身份至今仍是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六安楚国双墓结构图,安徽发现楚国大墓,六安双木墓主人身份

    [var1]2011年4月,安徽省六安市一处建筑工地上意外发现了两座古墓,工地负责人感到事情的严重性,于是立即上报了当地文物部门。当地文物部门询问后,立即派出考古人员赶往工地,经过对工地周边进行勘探,基本确认地下埋葬着古墓。从墓葬规模判断,如果双墓为夫妻墓的话,南墓明显比北墓大,墓主应该为男性,但也

  • 负荆请罪的廉颇和蔺相如最后怎么样了?老师可不会主动告诉你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将相和大概是公元前279年所发生的事情,而赵国在公元前222年就已经灭亡,这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二人最后的结局如何了呢?相信老师在课堂上面也不会说,那么接下来就让看看他们结局是怎么样的吧![var1]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来,进行了非常彻底的军事改革,建立了精锐的骑兵部队,并在公元前207年到公元

  • 西施嫁人近20年,回到越国后都快40了,为何依旧抢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西施最终的归宿,西施的真实现状,西施最后下场在哪

    [var1]1)三年学成被送予吴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我们人人都知道,但你知不知道他为了打败吴国,还使用了美人计呢?越王在与吴国的战争中失利后,就开始琢磨其他的办法去扳倒吴国。于是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献一个美女给吴王。接着他就搞了一个美女宫,选中了西施,教给她歌舞礼仪等。在三年之后,西施对这

  • 虚伪的仁义丨探析宋襄公“仁义之师”败亡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宋襄公仁义之师,宋襄公仁义之师讲了什么,宋襄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var1]可在这样一个“无义战”的时期,宋襄公却为自己打出了“仁义之师”的招牌。可是这支“仁义之师”最后却兵败泓水,宋襄公本人也被射伤大腿,不治而死。导致这支“仁义之师”失败的根源是什么?本文就将结合有关历史,对宋襄公的“仁义”作出分析,以探究导致其最后兵败泓水的根源。一、以“让位”而得“仁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