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刘伯温立下了如此大的功劳,最后却只被封为陈邑伯,没有被封公封侯,这应该也是他顾辞不受的结果。刘伯温审时度势,就算有着丰功伟绩,却能够急流勇退,这也是他的过人之处。
关于刘伯温送鱼给朱元璋这件事,从正史上并没有找到记载,据说这件事发生在刘伯温死前安排好的。刘伯温的死和朱元璋有间接关系,当时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派太医去给他诊治,可是太医和胡惟庸勾结在一起,给刘伯温送去了假药。刘伯温吃了太医的药,病不但没有好,反而病情加重。
刘伯温在死之前曾和朱元璋说过自己的疑虑,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被他主持公道,而是搪塞了过去,因此刘伯温对于朱元璋是有那么一点不满。
(刘伯温)
朱元璋当时大杀功臣,刘伯温对明朝的未来也充满了担心。他有意想和朱元璋说出自己的顾虑,怎奈朱元璋当时已经听不出别人的话,一意孤行杀了很多人。
刘伯温在死之前交代自己的儿子做了两件事,他知道朱元璋很想得到《太公兵法》这本书,但是他又不能直接送给朱元璋,因为朱元璋非常多疑。如果直接交给他,他肯定以为自己送的是假书。所以他让儿子把这本书夹在自己写的另一本书中,然后放在一筐鱼的上面,让儿子把这一筐鱼和书交给朱元璋。
刘伯温送给朱元璋这一筐鱼也是有深意的,这不是一筐普通的鱼,他是想告诉朱元璋一个道理,但是他没有明说。当时朱元璋的做法有许多弊端,只是他自己还没有意识到,可是刘伯温早已经看了出来,他有心想要提醒朱元璋,却没有时机,朱元璋也听不进去。
鱼和余同音,朱元璋杀了很多功臣,使得朱允炆上位以后几乎无人可用,所以当朱棣来篡位的时候,朱允炆毫无招架之力。刘伯温送给朱元璋这一筐鱼,就是想让他为子孙后代留有余地。
另外鱼又有多子多孙的意思,刘伯温送给朱元璋的一筐鱼挤在一起,都被压死了,这也是要告诉朱元璋不要把儿子们都留在京都,这样可能会引起不好的结果。可是朱元璋当时根本没有把这一筐鱼放在眼里,还很奇怪刘伯温怎么会送给自己鱼,心想自己做为一位皇帝,想要什么鱼会得不到,于是就把鱼赏给了下人,也没有当一回事。
刘伯温让儿子送的那本书,朱元璋也只是看了看封面就和其他书混在了一起,并没有发现其中的玄机,而这本天书最后却被李自成得到。靠着书中的兵法,推翻了明王朝,朱元璋心心念念想得到的书,没想到竟从自己手边溜走,最终留给了自己的敌人,想必他地下有知也会后悔的想跳出来吧。
(朱允炆剧照)
直到多年以后,朱元璋回想起刘伯温送给自己的鱼,才明白了他的真正用意,也从内心佩服刘伯温的为人。刘伯温对朱元璋没有为自己主持公道是有一定怨恨的,否则他会明白地和朱元璋说出自己的想法,可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只是用这样隐晦的方法向朱元璋表明自己的意思,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朱元璋自最爱的儿子太子朱标死后,他的行事作风更加不近人情,因为他对朱标寄予厚望,怎而朱标英年早逝,这对于朱元璋来讲是非常沉重的打击。
(朱棣)
朱元璋虽然有很多儿子,但在他心里无人能与朱标相比。朱棣虽然有才能,但是和自己太过相像。当时刚建国不久,需要一位宽厚的皇帝来治理国家,而朱棣刚猛有余,仁爱不足,所以朱元璋对他不是很满意,甚至曾萌发出要杀了他的想法。
朱元璋最后将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可是大量功臣被杀,使得朱允炆已无人可用,朱棣最后发动了靖难之变,朱允炆火烧皇宫,最后下落不明,成为了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