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秦王嬴政力战六国,曾于公元前230年,出兵灭掉韩国,接着数年后大军踏入赵国,以此灭之,随后又灭魏国、楚国、燕国、齐国,一路所向披靡,最终一统中原,成就秦朝霸业。
公元前225年,嬴政乘胜追击,命将军王翦率兵欲灭楚国。而王翦称这有点困难,需要拨60万兵马粮草才行,嬴政对此犹豫不决,旁边的李信却站出来拍胸膛表示给自己20万兵马就能灭楚。
秦王听罢大喜,逐命李信担起重任。然而,李信携兵入楚境后,却被看似无路可退的楚军反戈一击,奋而把李信的20万秦军给吃掉了。当李信灰头土脸回秦后,嬴政劈头盖脸臭骂他一顿后,只能同意王翦带60万兵马出境,找楚国要回面子。
就算是手握60万大军的王翦,也是熬了2年时间,才勉强把楚军消灭,除掉了楚国。
而楚国被灭的关键点之一,就是李信败回后,秦王转而同意给王翦60万大军攻楚。如果在李信未归之际,秦王就死掉的话,那么相信朝中的赵高会提前密谋刺杀秦二世,引发秦国内乱,从而导致战局出现不同的结果。
如此一说,秦发生内乱后,实力肯定大减,那么想要一口气灭掉楚、燕、齐、魏的话,恐怕是有点难。真要这么说,秦国被赵高提前执权后,就算想调过头来先灭楚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在公元334年,越国自认为能灭楚,于是举兵前来犯境,但却遭到楚军的迎头痛击,还反过来攻下了越国的部分领土,战争结果是越国被楚打得四分五裂,成为了楚的附庸小国。
然而就算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军大举入侵楚境,一度攻陷楚国都城,楚人也依旧顽强抵抗。急忙把残余实力物资搬迁到淮阳地区,之后又搬到寿春。
虽然在明面上,是秦把楚灭了,但楚国的战斗力依然还在,仍然在渐渐恢复当中。以此说来,楚国的实力不容小窥的,而且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当后盾。
换句话说,如果当年荆轲的鱼肠剑没有刺空,能够对秦王一击毙命,那么就会搁置王翦率领60万大军灭楚的事情,换来的就是赵高提前谋权引发秦国的内部动荡。
以此让楚国获得十几年的发展良机,如果在这段时间内,秦国不能快速灭掉楚国,那么以楚的底蕴潜力,势必快速巩固根基,凭借地理和物资丰富的优势,成为一方强国。说不定到时,楚国发展起来后,灭秦的就轮不到刘邦或项羽了,而是强盛的精锐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