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不说是轻轻松松就把皇位拿到手了。作为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的称帝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抛开早期对秦朝的征战不说,单单是后面的楚汉之争,刘邦也是折腾的够呛。
楚汉之争中,作为争斗双方代表人物的项羽和刘邦,俩人自身差距上确实很大,西楚霸王项羽,巅峰之姿出现在历史舞台的时候,刘邦还不够看,而早年间属于是混日子的刘邦确成了楚汉之争的胜利者,项羽反而兵败后于乌江自刎。
这种悬殊的差别,到底是啥原因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是否接纳谏言”,说白了,就是能不能听的进去谋士的建议。
拿刘邦来说吧,麾下有一位著名的脑子好使的谋士,叫张良,刘邦的大业能成,张良的出谋划策是功不可没的,在刘邦按捺不住的时候,张良总是能替刘邦考虑的明明白白的,而刘邦,对这位谋士的话,也是十分重视。
上面说到了,刘邦早年是个混日子的,对金银财宝和美女,那是来者不拒的,当然,这是早期的时候,后来势力起来了,有争雄天下的能力了,刘邦就开始收敛,不贪恋财和美女,一心为未来考虑,这其中,自然离不开谋士的建议。
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反观项羽,在这方面,确实差了些,作为项羽麾下脑子好使的人物,范增曾提醒过项羽,刘邦此人志向不小,应当提早应对,在鸿门宴上,范增也多次示意项羽,把刘邦干掉,以绝后患,可是,项羽也不知道咋想的,就是没有动手,以至于刘邦安稳离开了这个容易出大岔子的鸿门宴。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倘若项羽如刘邦一样,重视谋士的建议,那么刘邦就折在鸿门宴上了,那么后来的历史也没刘邦啥事了。
结语
当然,项羽和刘邦俩人的对阵,项羽的败,也不全是败在一方面,刘邦的胜,也是如此,武将、谋士、民心等等,都是影响因素。
作为开国皇帝,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确实都倾倒向了刘邦,人家也确实有水平,接的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