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得从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说起,在当时因为利益分配不均,所以许多人都想要谋反。从而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刘邦借着项羽杀义帝楚怀王的事实,向天下诸侯宣称,说项羽大逆不道,要为义帝报仇。也就是,他们实际上不服项羽了,刘邦跟田荣是首先起兵的。很多人都投了刘邦,还有一些诸侯则是呈观望态度,项羽因此孤立。、
这一年的4月,刘邦征调了自己的军队加上诸侯的军队,共计56万人左右。朝着当时的楚王都彭城进攻,萧何镇守在栎阳,而这时的韩信在另一边跟章邯残部打。这场战役的指挥者就变成了刘邦还有项羽,刘邦进彭城很是轻松,因为项羽压根就不在这里。他带着精兵去伐齐了,只能任由刘邦在彭城嚣张。
然而项羽的险境远不止如此,刘邦有56万大军,而他远远少于56万。要说论计谋,项羽不如刘邦,可在用兵上就不一定了。面对这样险恶的环境,项羽做了一个冒险的计谋,他带着三万精骑南下。先是打败了樊哙等人,随后又在肖县采取包围闪击,利用拂晓反击汉军、这样突然的进攻,加上项羽坚毅果敢的智慧。半天的时间,他就用3万人破了刘邦的56万大军,光是在彭城周边被斩杀的汉军就达10万多。
这下,刘邦也嚣张不起来了,只能带着人赶紧跑。而项羽还穷追不舍,陆陆续续击杀了20多万的汉军。汉军跳入睢水,溺死者不计其数,史料记载:“睢水为之不流”。本来这里可以直接要了刘邦的命,可大概是天意又或是项羽运气不够好,正准备下一场大战时,忽然起风了。一时间人都看不清,刘邦趁着带了10个人突围逃跑,而项羽没有一鼓作气的追击刘邦。
刘邦因此去了西边,靠着地利,依靠关中的资源继续跟项羽对峙。这都是后话了,刘邦的妻子在这次战役中被俘,汉军几乎被全歼。无疑,这是一场完美的歼灭战,一战就让项羽扭转了局面。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这一战中显露彻底,这份魄力恐怕韩信也难以比较。
其实如果项羽早一些解决刘邦,哪里还会有后面这一系列的战争呢。说到底是性格的缺陷,如果一开始他就重用韩信,又或是对范增足够信任一些,这天下何愁不是他的。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性格导致项羽几次放过刘邦,也导致了,天下注定是刘邦的。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史记·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