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出生,他的家族是个宦官世家,父亲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历经了四朝。出生在这样一个家族,在最开始时曹操因为不研究学业还被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他还是在熹平三年(174年)入京为官之后就展露的头角,不久因为不愿意迎合权贵托病回乡休息。
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再次复出,到了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的权势已经十分大了,汉献帝甚至允许他带着剑上殿。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曹操更是被封为魏王,但在名义上他还是汉臣。直到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去世,曹操都没有称王,他的皇帝名号是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封的。根据史书记载在曹操的一生之中,每次看到蒙恬的临死前的两句话都会掉下眼泪。
而蒙恬则出生在公元前259年,他的家庭是名将世家。父亲、祖父都是秦朝的名将,在家庭的熏陶之下,蒙恬从小就胸怀大志。想着将来报效国家,蒙恬的军事天分也比较高,长大之后被秦始皇重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攻打齐国有功被拜为内史。
因为家庭和他本人的关系,秦始皇对蒙恬极其信任。秦兼并天下之后,蒙恬没有就此歇着,而是带着三十万大军把匈奴赶了出去,接着就收到秦始皇的命令开始修长城。蒙恬一人在上郡驻守了十多年,匈奴不敢入侵,秦始皇对蒙恬以及整个蒙氏家族都是比较信任的,蒙恬的弟弟蒙毅甚至能跟秦始皇共坐一辆车。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在路上患病,派遣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然而没有等蒙毅回来,秦始皇就病逝了,赵高害怕扶苏登基之后蒙氏家族更受重用,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于是私自把始皇遗诏扣下了,并联合胡亥和李斯夺取帝位,送去假遗诏命蒙恬、扶苏自尽。
蒙恬有过怀疑,但是使者执意说就是秦始皇要他们死。扶苏一边伤心父亲的不信任,一边伤心父亲的去世,直接就自尽了。蒙恬见状就感慨说:从先人到子孙,我的家族为秦朝已经出生入死了三代。我手里还有三十万大军,虽然被囚,但想要背叛轻而易举,但我应该守义而死。曹操感慨的就是这两句话,曹操与蒙恬的家境相似,都是为国家奉献了几代人,也都是权臣。
从蒙恬临死前的话就能看出他对秦朝的忠心,但在世人的眼里,蒙恬是忠义之人,曹操却是奸人。当时,曹操在赤壁之战的败绩让他被人质疑,有谋逆之心。为了稳定将士、大臣,曹操也有可能以蒙恬作为对比,来表达自己对汉室的忠心。另一方面,更多的还是读一次就把自己代进去一次,想到自己一直都不被人认可,掉下的眼泪应该也是有真心的。曹操手握大权,但一生都未称帝,其实或许是世人不理解他呢?
参考资料:《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后汉书》、《三国志》、《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