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与霍去病齐名,征讨匈奴“燕然勒石”,最终却因谋反被迫自尽

此人与霍去病齐名,征讨匈奴“燕然勒石”,最终却因谋反被迫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8 更新时间:2024/1/11 12:18:19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一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讽刺的就是元嘉27年,孱弱的南方刘宋王朝妄言北伐“封狼居胥”,结果却一败涂地的故事。总的来说,在历史上真正做到了“封狼居胥”的武将仅有四人,他们分别是东汉的窦宪,唐朝的李靖,明朝的蓝玉以及明成祖朱棣。

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东汉的窦宪,他以一介罪臣的身份,主动请缨前往战场对抗匈奴,后来果然戴罪立功,大获全胜。在功成名就之时,他又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窦宪本来能在武将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最终却因为野心太大——企图改朝换代,后被皇帝知晓,被迫自杀。让我们走进历史,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与霍去病齐名的武将——窦宪。

窦氏的先祖窦融是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大司空,深受刘秀信任,窦氏可谓满门荣耀。后来,窦融的儿子窦穆因假传太后旨意被打入天牢,不久就死于狱中。窦穆一死,窦家就开始走下坡路,门庭冷清。直到汉章帝建初三年,窦宪的妹妹被封为皇后,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家兄弟也随着妹妹的受宠,屡屡升迁。窦宪初封为侍郎,后任侍中、虎贲中郎将,其弟窦笃任黄门侍郎,窦氏一门因此重回昔日之风光。

窦家兄弟成功上位后,王公大臣却纷纷对他们“避而远之”,因为他们仗着皇后的权势,到处为非作歹。一次,窦宪看中了沁水公主的一块田地,想要强行用低价购买,公主因畏惧其权势,只好卖给他。

有一天,章帝途经此处,询问窦宪园田是从何处得来的,窦宪不知如何回答,就随意蒙骗了过去。章帝有所怀疑,便派人暗中调查,了解到事情的经过后,章帝异常震怒,召来窦宪,想要惩治他,幸得皇后及时赶到求情,才得以让窦宪免受牢狱之灾。经此一事后,章帝虽未惩处他,但心中或多或少生出一些芥蒂,开始疏远窦宪。

公元88年,33岁的章帝驾崩,年仅10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窦皇后晋升为太后,因新帝年幼,太后就开始了临朝听政,窦宪也因此再度被重用。他以侍中的身份,内主机密,外宣诏命,一时之间,荣宠无人能及!

窦宪这个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他掌权后,秘密处决了许多以前得罪过他的人,弄得朝中人心惶惶。都乡侯刘畅前来吊唁章帝时,太后曾数次召见与他,对他颇为信任。窦宪见太后对刘畅过于信赖,怕刘畅会分了自己的权利,于是就悄悄派人把刘畅杀害,之后为了脱罪,还又将此事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刘刚。太后对此有所怀疑,于是暗中派人前去查访,得知真相后她非常生气,于是将窦宪囚于宫中,导致其行动和自由都受到限制。

当时恰逢北匈奴来犯(彼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匈奴亲近汉朝,而北匈奴则相反),慑于匈奴的强悍,朝中无人敢带兵出征,窦宪为了“戴罪立功”主动请缨,于是朝廷任命其为“车骑将军”。在南匈奴的协助之下,窦宪很快就将北匈奴打得溃不成军,大获全胜后途经燕然山,他效仿霍去病在燕然山刻石记功,史称“燕然勒石”。由于战争取得了胜利,窦宪不但很快就被免罪,而且还恢复了官职。

此战,窦宪虽然击退了北匈奴,但威胁并没有因此而解除。为了彻底解决北匈奴这个“祸患”,不久后他再度带兵追击北匈奴并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彻底歼灭了北匈奴。

平定匈奴之后,窦宪愈加跋扈恣肆,明目张胆地把持朝政,朝中许多大臣都去巴结他,以谋求高官厚禄。私下里,他还勾结许多有实权的大臣,甚至有了想要篡位夺权的想法。

此时的汉和帝刘肇也逐渐长大,对窦宪的把持朝政越来越不满,在暗中得知他有篡位的想法以后,就使用计谋将其引入宫中,并迫令自尽,一代武将的一生就此画上了句号。

不得不说,窦宪此人英勇善战,其“燕然勒石”的功绩也足以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相媲美,但由于他的野心勃勃,最终还是害得自己丢掉了性命。

参考资料:《汉书》、《后汉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武将排名,赵云为何排在关羽前面?主要原因有4点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关羽瞧得上赵云吗,在三国演义中是关羽强还是赵云强,正史上赵云和关羽智力上谁厉害

    导语:喜欢三国的朋友想必也清楚里面的武将排名,三国第一高手是吕布,他出身并州,一身武艺是在和匈奴多次作战中学来的,非常霸气。曾经在虎牢关下诸侯联军派出了无数猛将都被他秒杀,张飞也不是他的对手,刘关张三兄弟联手才能战平他,而且他一手辕门射戟古往今来都没人能做到,他的武艺也是公认最强。但有不少朋友对赵云

  • 此人在五虎上将中军衔最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最后结局很可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人才辈出,无数个后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都属于那个时代,马超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五虎将之一的马超,有着不减吕布之勇,渭水营前,白袍银甲,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足以见其实力。然而,细读历史,却能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那便是如此勇猛的马超,在蜀汉却是地位虚高而无实权,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

  • 关羽父子死后,发生了什么?为何吕蒙和曹操相继去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吕蒙与曹操关羽的关系,曹操吕蒙关羽之死,为什么关羽死后吕蒙也死了

    导语:战争时期战死沙场的将士很多,很少会有人把它当做仇恨,毕竟各为其主,谁也怨不了谁。而且很多将士也把战死沙场视为最高荣誉,毕竟这种是精忠报国的体现,也是军人血性的体现。关羽我们都知道,作为后世忠义的化身,但他们父子死后,作为凶手的吕蒙和曹操为何先后离奇去世?《三国演义》里面把这些归咎于关羽的冤魂索

  • 刘备一生最痛恨的人并不是只有吕布,还有一人竟然是他的兄弟?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备两句话害死两个名将,吕布刘备反目成仇,刘备最恨哪三个人

    第1个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吕布,为什么说刘备会痛恨吕布呢?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刘备他辛辛苦苦的占领了徐州城,没有想到的是吕布竟然抢了徐州城,当时的刘备,他把吕布当成了兄弟放在城中,而吕布却做了这样卑鄙的事情,而且后来吕布还俘虏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可以自行脑补。第2个要跟大家讲的就是孙权

  • 诸葛亮火烧百万曹军都无所谓,为何烧死3万藤甲兵,却大呼要折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火烧30万曹军没吭一声,诸葛亮在哪火烧藤甲军,诸葛亮6次北伐成功了吗

    顾名思义,藤甲兵就是身上穿着由藤条做成的铠甲的士兵,藤甲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据说最早是由西南的布依族发明,其后西南割据势力拿它作为士兵的铠甲,其防御性能不比中原的铁竹子铠甲差,而且很轻可以刀枪不入,是战场上的一大利器。那么诸葛亮为何会因为烧了藤甲兵而感到自责,甚至说损阳寿呢?此场战役乃诸葛亮亲眼所见

  • 诸葛亮死后,阿斗就查他的遗产,得知结果后气得把桌子都掀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死后阿斗反应,诸葛亮死之前对阿斗说的话,诸葛亮与阿斗什么关系

    有一句话叫做东南末年分三国,当时那个时代,可谓是乱世出英雄,而刘备就是从一个草根一点一点崛起的,在当时对他最有帮助的无非就是诸葛亮,还有他的五虎上将,这些人都是给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就比如诸葛亮,如今在现在都被神话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甚至成为了一个形容人聪明的词语,在刘备去世之后,刘

  • 此人文武双全,为何会被孙权流放?或许是因为他恨孙权不是孙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与孙策什么关系,孙策与孙权的过人之处,孙权如何对待孙策

    当年虞翻曾跟随孙策共事,有一次孙策讨伐山越,在斩杀敌将主帅后,他下令部下兵分多路追杀逃散的敌军。后来孙策独自一人骑马追敌时,正巧在山中遇到了虞翻,虞翻当即询问孙策的部下哪去了,孙策回答称他的部下都追杀敌将去了。虞翻当即认定事情紧急,于是他急忙叫孙策下马,虞翻称此地草很深,若发生什么危险的事情,骑在马

  • 三国第一名将吕布,每次杀人后都会大喊3个字,如今成为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第一名吕布,吕布为何是三国第一名将,三国时期吕布有多勇猛

    东汉末年,董卓霍乱朝纲,天下群雄并起,出现了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其中最闪耀的一颗明星就是吕布,吕布字奉先,原本效命于丁原的帐下,后来投靠董卓,而他麾下的西凉军更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可董卓这个老匹夫根本不懂得知人善用,最后被吕布给杀死了,而吕布在三国时期拥有很强的武力值,被称为第一猛将。在

  • 诸葛亮写的《出师表》为何被誉为天下第一表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出师表诸葛亮深度解析,浅谈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为什么会书写出师表

    在诸葛亮北伐之前,为了激励将士,呕心沥血的写下了天下被誉为第一表文的《出师表》,全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看出诸葛亮对蜀国和后主刘禅的满腔忠义之情和对北伐的决心。文中开篇便谈论了当前的局势,天下之三分,魏国实力最为雄厚,吴国靠着地利稳稳占据半壁江山,而蜀国国力最为薄弱,处境可见非常危险。然而,蜀国靠着人

  • 诸葛亮和司马懿的才华差不多,为什么后人对他们的评价却差这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晚年评价诸葛亮,真实的诸葛亮与司马懿,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和司马懿

    确实,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为各自的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在各方面都很相似,为何最终在历史上留下的名声不一样呢?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都聪明,但聪明的用途不一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诸葛亮智慧的最好诠释;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计,是对他智慧的集中体现。诸葛亮布衣出身,“躬耕于南阳”,被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