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往事(312):武则天面前的第三道‘红线’

大唐往事(312):武则天面前的第三道‘红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1/23 11:44:58

王庆之是洛阳一个普通百姓,当然说起来也不普通,背后肯定有大人物。由他领衔,带着几百号人上书:‘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

上来就扔个王炸。

这个敏感的话题一经抛出,立刻招来反对。挑头的是宰相岑长倩和格辅元,反对的理由:‘皇嗣在东宫,不宜有此议。’ 现成的有接班人,随意改变政治格局,不合适。

宰相们的反对,从侧面体现了一个问题:武则天面前,还有第三道红线。

第一道红线是培养外戚集团,她越过了;第二道红线是改朝换代,姓李的改姓武的做皇帝,她也越过了。还有第三道红线?

武承嗣他们挑战的,就是第三道红线:政权从武家女人,再交给武家男人。

这是武则天作为女皇帝一个特殊之处。

从岑长倩他们的反应看,不少人抱有这样的想法:太后要当皇帝就当吧,反正也拦不住。再说她快七十岁的人了,还能蹦达几天?早晚天下交给皇嗣。熬上几年太后一蹬腿,咱们照样做大唐臣民。

现在武承嗣要当太子,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这帮人算什么东西,也想谋取我高祖太宗的天下!所以,几个宰相明知山有虎,也不得不硬着头皮顶住。

武承嗣他们一看:好啊,你们吃着我武家的饭,到头来还是和我们不一条心。

打击立刻到来。

告密和酷吏这两个机器再次开动,岑长倩、格辅元,另外还有几十号干部被人告发,纷纷抓进大牢。大酷吏来俊臣亲自出马,管你认不认,统统打作反贼。天授二年(691年)十月,‘长倩、元辅等皆坐诛。’两个宰相就这么送了命。

拥护皇嗣的人被打倒,武承嗣该接班做太子了吧?

并没有。不但他的太子没当成,相反提议换太子的王庆之还遭了殃。

“庆之屡求见,太后颇怒之,命凤阁侍郎李昭德赐庆之杖。昭德引出光政门外,以示朝士曰:‘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扑之,耳目皆血出,然后杖杀之,其党乃散。”

这边收拾完岑长倩他们,那边武则天把宰相李昭德叫来,说给你个任务:王庆之这家伙有点烦,你替我教训他一下。

武则天为什么这么做?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万古不变的帝王术:搞平衡。

别管什么事情,也别管谁对谁错,最好的办法,是让底下人两败俱伤。

李昭德多聪明一个人,一听就懂,立马把王庆之拖出去,当众杖杀。

干完这件大快人心的事,他回过头向武则天报告。

“昭德因奏曰:‘自古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以亲亲言之,天皇,陛下夫也;皇嗣,陛下子也。当传之子孙为万世计。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又立承嗣,臣见天皇不来食矣。’后乃止。”

这段话很重要,被当作武则天为什么不把天下传给武家人的主要理由。

他的道理很简单:爹妈亲还是姑姑亲?当然爹妈亲。武承嗣如果接了班,你猜他会供爹妈还是供姑姑?而且,先帝(李治)到时候谁来供?就算供,他能到武家的庙里来吃供品吗?

古人信鬼神,当然今人也信,古人信得多一点。死了以后有没有人供是大事,因此李昭德的话是有说服力的。

但是,这个道理人人都懂,用不到他来提醒武则天。武承嗣挑战李旦太子地位,事先肯定也要研究这个问题。

当时武则天问王庆之:“皇嗣我子,奈何废之?”儿子继承香火,这还有什么问题吗?

王庆之的回答,就在找一个理论依据。他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

神灵只接受同族(姓)的祭祀,百姓只祭祀本族的先祖,武姓国家,当然要传递武姓血统,怎么能交给李氏子孙呢?

他们这个辩论有点绕,看起来争血统、争姓氏,但说到底,争的就一个事:武则天死后的地位。

武承嗣接班也好、李旦接班也罢,肯定都会在太庙里摆上武则天的牌位,根本用不着担心死后饿肚子。

太 庙

不一样的地方在哪儿?一是庙跟庙不一样,一个姓武一个姓李;第二更关键的:牌位跟牌位也不一样。皇帝享受祭祀,皇后只能‘配食’,连她那个位置,都叫‘配座’,打个比方,一个是正主,一个是随从。武则天争半天,就为了争那个老大的位置,结果两眼一闭,重新回去当配角,能甘心吗?

更多文章

  • 陕西潼关发现隋朝太子墓,精美壁画揭秘墓主身份,隋炀帝被冤枉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隋太子之墓,陕西发现的隋炀帝墓,历史上的隋炀帝墓

    事情回到2005年初,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在潼关县城西北10公里的高桥乡税村的农田里,有一座古代墓葬被盗。得到消息的文物部门立即派出人员赶往现场,果然在农田中发现了盗洞,盗洞非常大且看起来很深,而经过文物人员勘探地下应该埋藏一座大墓。据了解,该处墓葬在潼关县志里面没有相关记载,当

  • “以胖为美”的唐朝,杨贵妃到底有多胖?看到图后都真相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以胖为美的唐朝杨贵妃体态,唐朝以胖为美杨贵妃表示不服,杨贵妃容貌复原图 身材

    在历史上唐朝的盛世景象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因为肥厚的物质生活,人们不愁吃也不愁穿,一切都是一片安乐祥和的气氛。但因此唐朝的人长得也是很丰满,我们都知道唐朝是以胖为美的,其中杨贵妃便是一个罪定性的代表。历史上的杨贵妃一直都是没得存在,有描述唐玄宗为了杨贵妃一笑:不惜一骑红尘妃子笑。李白更是为杨贵妃写下千

  • 隋末皇帝是隋炀帝?不,其实还有三个名义上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16年七月,隋炀帝杨广从东都洛阳第三次乘龙舟南下江都(江苏省扬州市)。这时农民起义的烽火已蔓延全国。第二年三月,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掉。但是。这并不标志着隋朝的正式灭亡。因为,在他死之前,以及他死之后,还有人陆续的立了隋炀帝的三个孙子继位过隋朝皇帝。这三个人最后帮隋朝又续了将近一年的命运。第一个

  • 周武王去世前,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却不安排姜太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太公为什么让周公旦辅佐成王,周公旦与周武王关系,周公旦如何辅佐幼年成王

    (周武王)有人说,没安排姜子牙辅政的原因,是因为姜子牙太老。但事实是,那时候姜子牙还十分健康,而且史书记载他活到了139岁。虽然这个年龄可能不太靠谱,就像史书上记载彭祖活到800岁不靠谱一样,但至少,他活到了周成王都去世了,而周成王的儿子周康王都继位六年了才去世。由此可见,他确实比较长寿,也不老。有

  • 五帝之中,唯一被证实的帝王,原来是殷商的始祖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殷商历代帝王,殷商朝有几位帝王,五帝时期的帝王

    但对于上古五帝,司马迁在史记中用了“尚矣”两个字说明,就是太过久远无法考证,古籍“其文不雅驯”说不清道不明,最后他本人探访了东南西北很多地方,采访过很多人,觉得传说与古籍大致相仿,于是将采访所得与古籍汇总,整理成册,才形成了《五帝本纪》。由于太过久远,又缺少文字铁证,因此五帝是不是真实存在也就难说了

  • 此人能力在雍正之上,若康熙传位于他,清朝会更加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康熙传位雍正历史真相,康熙传位雍正的秘诀,康熙到底是不是传位给雍正

    雍正皇帝本来有一个亲兄弟,就是康熙爷的第14子,与他是一母所生,但是雍正最后却把这个人下了大狱,康熙大帝在位的时候胤祥最初比较受器重,康熙爷每次下江南都是带着个儿子在身边。不过后期在九子夺嫡之后,康熙对每一个儿子都不十分信任,胤祥也因此受了冷落!等到雍正继位后,胤祥帮助雍正处理很多朝政事务,雍正皇帝

  • 都说乾隆是盛世明君,看看他统治下的汉人,才知道电视剧骗了我们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乾隆是明君还是暴君,如何评价乾隆王朝,乾隆王朝的真实历史

    在中国清朝曾经出现过很多皇帝,其中就有一个叫做乾隆,乾隆本名是爱新觉罗氏,弘历,是清朝的第六个皇帝,被称为10全老人,也被后世尊称为明君,在他统治下的时期更是被称为乾隆盛世,即使到了现在还有不少人为乾隆歌功颂德,称其为千古一帝。甚至将他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并列的明君。那么在乾隆年间他真的是一个好

  • 此道士是雍正身边的大红人,刚红两个月遭问斩,咒语露出端倪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神秘道士是谁,雍正民间传奇故事,雍正和道士的关系

    不过当时雍正不知受谁蛊惑,在求仙拜神的迷信之路上越滑越远。历史上很多皇帝都迷信道家炼丹之说,召集术士入宫修炼丹药,结果这些乱七八糟的金丹毒死了好几个皇帝,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高宗等人,都曾深受丹药毒害,甚至因此早死。清十几个皇帝中大都不信此说,只有雍正一人对此深信不疑,召集很多道人真人在宫中炼

  • 此人痛恨贪污腐败,帮助嘉庆除掉和珅,最后却成了第二个“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知道和珅是巨贪为何不杀和珅,嘉庆除掉和珅完整版,嘉庆杀和珅和珅为什么没有反抗

    和珅有了乾隆的庇护,他在朝中是为所欲为,这就让嘉庆看他很不爽,早就想要除掉和珅这个大贪官。乾隆退位嘉庆登基,看似嘉庆是皇帝,但是实际的权力还是掌握在乾隆的手中,因此嘉庆这个时候还不能够杀和珅,可是他已经开始为杀和珅做准备,嘉庆皇帝找了一个人专门以自己搜集和珅贪污的罪证。这个帮助嘉庆皇帝收集和珅罪证的

  • 慈禧出逃时向乔家借十万,乔家只要四字赏赐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慈禧送给乔家四个大字,慈禧出逃到乔家哪一年,慈禧给了乔家多少好处

    在逃亡之初,慈禧生怕丢了小命,扮成了乡野村妇的模样,很顺利地混在人群里逃了出去,倒也没给八国联军发现。一出京城,老佛爷就有恃无恐了,她带着一千名护驾团队,还有直隶提督马玉坤的一千兵马前来照应,这场逃亡之行倒成了说走就走的旅行。慈禧的“皇家旅行团”每到一处,都要有小太监提前知会当地官员,有的善于溜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