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勾践兵败后向吴国称臣,为吴王尝粪,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

越王勾践兵败后向吴国称臣,为吴王尝粪,具体情况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21 更新时间:2024/1/17 17:02:49

故事出处最先也是唯一记载越王勾践品尝吴王粪便的历史资料是《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其如是记载说:

范蠡曰:"臣窃见吴王,真非人也。数言成汤之义,而不行之。愿大王请求问疾,得见,因求其粪而尝之,观其颜色,当拜贺焉,言其不死,以廖起日期之既言信后,则大王何忧?"

[var1]

当时越王勾践跑到吴国去当人质以后,他的处境非常危险。当时吴王夫差的身边有人劝说他杀掉越王,而夫差有点摇摆不定。恰好他又生病三个月一直不见好,勾践的随臣范蠡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通过去尝吴王的粪便,然后讨好吴王说他身体无恙,以此解除吴王对自己的猜疑。

下面历史记载就是故事最后的结果:

越王明日谓太宰嚭曰:"囚臣欲一见问疾。"太宰嚭即入言于吴王,王召而见之。适遇吴王之便,太宰嚭奉溲恶以出,逢户中。越王因拜:"请尝大王之溲,以决吉凶。"即以手取其便与恶而尝之。因入曰:"下囚臣勾践贺于大王,王之疾至己巳日有瘳,至三月壬申病愈。"吴王曰:"何以知之?"越王曰:"下臣尝事师,闻粪者顺榖味,逆时气者死,顺时气者生。今者臣窃尝大王之粪,其恶味苦且楚酸。是味也,应春夏之气。臣以是知之。"吴王大悦,曰:"仁人也。"乃赦越王得离其石室,去就其宫室,执牧养之事如故。越王从尝粪恶之后,遂病口臭。范蠡乃令左右皆食岑草,以乱其气。

越王勾践通过这种屈辱性的方式最终换取了吴王对自己的宽恕。

其它史书如何记载?

[var1]

除了《吴越春秋》记载这件事以外,其它的史书都没有采用这个说法。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事情发生,譬如金人俘虏宋徽宗一家皇室以后,用“牵羊礼”这种方式来羞辱他们,另外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吴王夫差并没有强迫越王尝粪;越王勾践是为了解除自己的危险,迫不得已用这种方式讨好勾践;因为当时吴国劝说杀掉越王的大臣还是挺多,那比较著名的就是伍子胥

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遂北伐齐,败齐师於艾陵——《史记·吴太伯世家》

但是因为当时越国贿赂了吴国大臣,伍子胥的建议不仅没有得到采纳,反而被越王勾践回去以后用反间计挑拨,从而被吴王赐死。

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所以有理由相信,“勾践尝粪”的事情并非没有现实条件作为依据,因为当时勾践面临的处境确实非常危险。勾践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以期将来报仇,不是没有理由做这种事。不过这件事也只被记载于《吴越春秋》里面,其它史书都没有采用。

[var1]

在《国语·吴语·越语》中也只是记载了勾践到吴国去当人质的简单记载,对其在吴国经历了什么,反而叙述的并不详细。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王曰:“诺。”令大夫种守于国,与范蠡入宦于吴。 三年,而吴人遣之归。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没有出现过像《吴越春秋》的说法,仅仅只是记载当时勾践以属臣的身份到吴国去当人质:

乃令大夫种行成於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吴越地方志《越绝书》也只是简单记载说:越王去会稽,入官于吴。三年,吴王归之。

有趣的是,在《国语》中好歹还记载了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马夫的故事,而在《史记》中却并没有记载,司马迁似乎有意把那些有关于勾践屈辱性的事迹都给剔除了,而在《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中同样也记载了勾践给夫差当马夫的事情。

[var1]

越王服犊鼻,著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夫斫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

简单分析以上这些资料就是关于勾践在吴国当人质的全部记载了,他究竟有没有为吴王尝粪,这个不好下定论,但从当时勾践面临的处境来看,有这样的可能。

因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夫差在强迫勾践,而他自愿的,为了消除困境,以求自保。

而从另一方面说,在当时春秋战国“礼制尚存”的情况下,夫差多半也不会做出这种羞辱一国之君的行为。此外,《国语》和《吴越春秋》都远比《史记》要出现的晚,大致成书于东汉时代,《国语》尚有争议。

所以只能把这些资料当成是勾践入吴后的一种想象补充。

亲,如果对这个回答满意,点赞关注鼓励喲~

更多文章

  • 晋国为何被三家大夫瓜分?国君原本打算反抗,却被赶出国死在路上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晋国被哪三家大夫瓜分,晋国被瓜分过几次,晋国被瓜分的根本原因

    在每一个军中设置将一名,佐一名(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的中军地位最高,而担任这六个职位的都是晋国最早的公卿,当时一共有十一个氏族以世袭轮流的方式担任这六个职位。[var1]而后来这些氏族不断的内斗,有的氏族因为失势而失去了世袭的权力,被排挤出公卿的队伍,有的氏族却逐渐

  • 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孔子婚姻状况,孔子和圣人的关系,孔子怎么讨论婚姻的

    孔子出生与公元前551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之最大的开创是私人讲学,但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和原配妻子的矛盾,也是从他开始开办私人讲学开始的。孔子的妻子名叫亓官氏,她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也就是今天

  • 秦国完成统一,有一个手段至关重要,政治联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国统一过程,秦国巩固统一措施有哪些,秦国统一时的策略

    这期间,这些国家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拉拢更多的帮手想了各种招,连自己的父母子女都成了工具。而最快的一招,就是结亲。每个诸侯国都在使用这个办法,其中,秦国的功力可以说是炉火纯青。这方法一直伴随着它的发展和扩展,为日后统一六国埋下了长长的伏笔。[var1]这期间,最具战略眼光的一次联姻,就是秦襄公赵开的

  • 六国人才的持续输出助攻秦国成就统一霸业,哪些人才起到关键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一统六国时谁最厉害,秦国用了哪些六国人才,帮助秦国完成统一的三大名将

    [var1]秦国对人才的渴求助其成就霸业秦国地处西部边陲,虽然有八百里秦川作为基础但是毕竟不如中原富庶。况且不但是产出相对贫瘠,并且在秦国早期还被六国当作戎狄蛮夷来看待。所以秦国要想强大仅凭自己默默发展不行,吸引六国人才为己所用才是弯道超车、超常规发展之路。由于秦国对人才的渴求,很多在东方各国不受重

  • 俗话说,子承父业,诸葛亮的儿子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写给儿子的家训,诸葛亮的儿子有多聪慧,诸葛亮的儿子听诸葛亮的话吗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最高谋士,作为刘备的心腹大臣,诸葛亮在蜀汉的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葛亮在蜀汉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唯一可惜的是诸葛亮只活了54岁就死了,如果诸葛亮多活10年,三国的历史肯定会改写。历史没有如果,诸葛亮虽然死了,但蜀汉依然存在。但没过多久就被曹魏给灭了。刘禅和刘备是父子,两个人很不一样

  •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的手里有3件宝贝,在吕布死后,它们怎么样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吕布死后他的三件宝贝给了谁,三国大将吕布简介,吕布死后他的三个宝贝都去了哪里

    首先,我们来说吕布的第一件宝贝,就是他的兵器,方天画戟。吕布将自己的一把方天画戟使得是出神入化。据说当初袁术和刘备交战的时候,双方都想要拉拢吕布到自己的阵营,这样己方就必胜了。但是吕布却非常的谨慎,那一方也不愿意加入,但是他也不愿意得罪两人,因为一旦他将袁术和刘备都得罪了,很可能双方联合起来打自己,

  • 六出祁山后,如果诸葛亮能多活十年,他能率领蜀军打进长安吗?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初出祁山,诸葛亮六出祁山有可能成功吗,诸葛亮六出祁山算不算侵略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但都没有打进长安城,最后病死五丈原。如果再给诸葛亮十年寿命,他能率领蜀军打进长安吗?六出祁山我们先大致的看一下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大概情况:第一次: 228年,诸葛亮命赵云出斜谷,自己率蜀军主力出祁山,前期顺利,但马稷在街亭被张郃击败,蜀军退还。第二次: 228年冬,趁曹魏兵败

  • 三国一个比一个厉害的谋士,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最顶级的十大谋士,三国中顶尖谋士有哪些,三国中最厉害的3个谋士

    在封建时代,成者王侯败者贼。成者往往成于谋划,败者也往往败于谋划,谋士的一大特点在于经世致用。三国中的谋士众多,今天我们来为其排名,不知道是否符合大家心中的印象,就跟着卧仔一起来看看三国六大谋士排名都有谁吧!徐庶徐庶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

  • 双乳山发现西汉诸侯王墓,墓主未穿戴金缕玉衣,专家:原来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西汉诸侯王墓,西汉诸侯王墓完整视频,西汉王墓真实历史

    说起济北王刘宽,相信很多人都不熟悉,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玄孙,济北王式王刘胡之子。刘宽在位期间,因与父亲刘胡的王后和妾室通奸,悖离人伦,并在祠庙祭祀时诅咒皇上。事发后汉武帝下令将其押往都城问罪,刘宽闻讯后自刎而死,此后济北国被废黜,改设置为北安县,归属泰山郡管辖。今天我要跟大家讲的就是末代济北王刘宽的墓

  •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张良如何成就千古帝师,其实就在于“忍”字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良为什么称千古帝师,张良评价帝师文化,张良胯下之辱的经典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也是张良给刘邦的第2条建议,关于韩信必须得哄着。因为此时的刘邦和项羽相持不下,任何一股新力量的加入都会改变整个局面。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韩信有两种选择甚至是三种选择。无论哪一方说动了他,韩信都可能会为之改弦易帜。甚至在最差的情况下,他也可以选择自立。如果情况真到了这个田地,那么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