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宗朱祁钰之所以不杀朱祁镇,和朱见深的三个阶段环境有关

明代宗朱祁钰之所以不杀朱祁镇,和朱见深的三个阶段环境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84 更新时间:2024/1/23 21:53:08

阶段一:英宗刚刚回朝,杀兄时机不成熟

“土木之变”让明英宗朱祁镇结结实实地在蒙古人那“北狩”了一番。对于一位帝国的君主而言,朱祁镇无疑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桩上。随着朱祁镇被俘,大明内部为了应对危机,经过内部的讨论和消化,最后推出了朱祁镇的异母胞弟——郕王朱祁钰登基,改年景泰,即明代宗。

当时明军刚逢大败,朝中人心混乱,且蒙古也先随时可能南下进攻京师,代宗的登基其实可以说是危机重重,一个不好他要面对的就是山河破碎的局面,甚至需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比哥哥英宗还要巨大。

然后就是于谦的华丽登场,整备京畿防务,各地勤王人马进京,协调通州码头存量,运转南京的各种战略储备,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也就在这之后不久,也先把英宗放了回来。英宗一回国,代宗就把英宗软禁在了南宫。为什么这个时候代宗不杀了英宗,以绝后患呢?

其一,英宗依然拥有巨大的威望。英宗在位十四年,满朝官员要么是他父亲明宣宗留下的累朝元老,要么就是他亲自提拔的青年官员,即便其中很多人对英宗颇有微言,但毕竟都念着那点香火情,特别是在国家刚刚遭逢大难,皇帝受辱回国的时间节点,谁都不想再对英宗落井下石了。这一点从朝中官员一个劲地怂恿代宗把英宗从蒙古接回来可以看出。

其二,英宗的生母孙太后依然在世。明代的时候,每当皇权不稳时,太后的作用往往举足轻重。比如明宣宗驾崩的时候,宣宗生母张太后就一锤定音让年幼的英宗继位。在“土木之变”发生之后,也是英宗的生母孙太后,与群臣商议,立代宗为帝,并把英宗的儿子朱见深立为太子,既避免了主少国疑的尴尬,也算保住了英宗这一脉的帝位。

其三,代宗刚刚继位,大位未稳。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出,代宗的继位是伴随着对王振一党的政治清算的,也伴随着对一群老臣的大肆封赏。代宗的皇位,就是靠交易,靠平衡取得的。胡濙,王直等一众老臣并不把代宗放在眼里,孙太后心心念念着自己的亲儿子,于谦等新晋势力虽然雷厉风行地打了胜仗,但在资历和政治经验上明显不足,且不见得就能成为代宗的死忠粉。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代宗,在朝中并没有取得能足够影响朝局的实力。

其四,代宗的帝位,也源于英宗的传承。封建皇权,是最讲传承的,包括道统和血脉。英宗御驾亲征之前,在诏书里就说过让还是王爷的代宗暂代理政。虽然这是表面文章,英宗也带走了大批的朝中实权派人物,留下一个几乎空了的架子在北京。但不管怎么说,代宗监国的这个权力,是英宗给的。同时,在“土木之变”发生后,孙太后再次下了懿旨,强调了代宗的监国地位。如果代宗在英宗回国的时候就杀了他,那么于理法上是说不过去的。

其五,东宫已定,贸然出手则扫尾麻烦。代宗的登基,也伴随着东宫太子之位的确定——英宗之子朱见深。如果代宗解决了英宗却没有办法马上换太子,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状态。

其六,代宗还是念着与英宗的兄弟之情的。我把这点放在最后讲,是因为当时的代宗毕竟享受权力的时间还不算长。一个王爷要彻底转变成君主,还是需要一个阶段的。在代宗彻底改变之前,我还是愿意相信他还是念着与哥哥英宗的兄弟之情的,起码在他宫门口接到回朝的英宗,兄弟俩相拥而泣时那几滴眼泪,我还是觉得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

阶段二:代宗帝位已固,杀兄已无必要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为代宗和于谦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利益,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代宗应该开始认真思考自己和自己儿子的未来了。

代宗用的法子很简单,耍赖兼贿赂。在景泰初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代宗对一众官员大肆嘉奖,说白了就是用手里的权力去买人心,甚至直白到直接让太监拿着真金白银去贿赂内阁大臣。代宗就一个目的:换太子。因为这才是打压英宗一脉最直接,最釜底抽薪的法子。

当代宗的帝位和儿子的储君之位开始变得牢固的时候,杀掉英宗怎么看都不是一件特别急迫的事情了。

第一,代宗的儿子在慢慢长大。正统十三年,代宗的儿子朱见济刚刚出生。正统十四年的时候发生了“土木之变”。到了景泰二年,朱见济已经三岁了。明代皇子的夭折率其实挺高的,特别是婴幼儿时期,一般一岁是一道坎,五岁是一道坎。从当时的情况看,朱见济一切安康,长大成人是没有问题的。既然自己的儿子能够茁壮成长,那么为什么要把东宫之位让给侄子朱见深呢?

第二,代宗的皇位越发稳固。英宗被软禁后,代宗开始正式接手各项权力事务,甚至为此他还废掉了一个皇后,改由朱见济的生母杭氏继任后位。杭氏一族也在代宗的授意下,被安插进了锦衣卫和京军中担任要职,这就是代宗变相地在掌权。

第三,群臣开始接受和适应代宗为帝的事实。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包括认新主子。而随着英宗的被软禁,朝臣们每天看到的都是代宗坐在大殿上发号施令,渐渐地也认清了现实,要想以后混得好,还是得哄着代宗来。

第四,孙太后的作用开始被弱化。当皇权开始稳固的时候,后权自然会被边缘化。加之代宗不许孙太后和英宗见面,等同是拿着英宗作为威胁,要求孙太后让步。

第五,英宗在南宫表现得非常温顺。其实代宗并没有如何虐待英宗,而英宗也自知大势已去,安安稳稳地在南宫过着小日子。其实除了表示臣服之外,英宗暂时也没有其他法子。

于是,在景泰三年,经过代宗的一系列的操作之后,朱见济顺利取代了朱见深成为了太子,这也标志着代宗已经坐稳了皇位。这个时候杀不杀英宗,代宗完全不急,甚至杀不杀英宗都没关系了。

阶段三:东宫太子夭折,代宗茫然纠结

景泰三年,代宗的儿子朱见济被立为太子,景泰四年,朱见济夭折,其年不到五岁。这个打击对于代宗无疑是巨大。从这个阶段到景泰八年,其实算是英宗最危险的日子了,但代宗依旧没有选择对英宗下手。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源于代宗的纠结。

首先,代宗已无子嗣,杀兄不杀侄,杀侄不杀兄,都有后患。毕竟人家是父子,代宗心里也明白,就算杀了英宗,皇储的人选大概率也是自己的侄子朱见深。而如果把英宗和朱见深都杀了,那么这个政治影响就太大了。哪怕是从帝国的稳定来考量,都是一步下下棋。

其次,代宗深受打击,开始无心政事。儿子的夭折让代宗痛彻心扉,而他此后也一直没有诞下子嗣。这个我想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能理解,在讲究父子传承的那个时期,代宗一定心如死灰,觉得人生没有什么希望。

再次,英宗的党羽开始积极活动。最先帮助英宗的,应该不是那些朝臣,而是一帮宫中太监,或者可以称之为王振余党。这群人在宫里积极活动,依托孙太后为中心,不断给代宗身边送去歌女倡伶,消磨了代宗的心志。

再者,朝中人心思变。国本这件事情,历来都是封建官员最热衷的。大臣们眼见代宗无子嗣,一个个都站了出来,各抒己见,说什么的都有。比如要重新复立朱见深的,比如要从外地藩王中选择一个储君的,甚至私底下有接太上皇英宗出来的风声都在流传。面对如此乱局,代宗一时应该也拿不定主意。

最后,代宗自己心里知道,把皇位传给侄子是最正确的。这是从血脉的亲近程度,接班的平顺性,还有朝廷的稳定等诸多方面考量的。但是把位子传给侄子朱见深,自己百年之后,这个侄子又会如何对自己软禁其生父英宗下定义的。如果代宗先于英宗离世,那么最后的皇位到底是到了侄子手上还是英宗手上?如果是后者,代宗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代宗就这么纠结着,痛苦着,绝望着,一直到景泰八年他得了重病,一直到“夺门之变”的爆发。

更多文章

  • 宋江中毒身亡,呼延灼、关胜、朱仝手握兵权,也不能为宋江报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江被毒死后为什么没人报仇,关胜和朱仝,关胜和呼延灼谁厉害

    一是没有具备报仇的条件,此时的梁山泊已经不存在了的;二是他们压根也不会为宋江报仇,他们最恨宋江了,因为他们之间有过节。呼延灼、关胜、朱仝他们三人是被宋江、吴用使用阴险的手段逼上梁山的,也就是他们始终没想上梁山泊的那种想法,只是被迫而已。宋江是被高俅用毒酒毒死的,他知道自己中毒之后,也深知李逵会造反,

  • 崇祯是怎么度过最后几天的?亡国之君没有活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崇祯是亡国之君吗,崇祯时那么多名臣为什么还是亡了,崇祯立志做明君为什么亡了大明

    朱门,红墙,黄瓦这是身份的标配,是皇室的象征,是一门之隔外商贩小卒为了生计而奔波的无奈,是他们一辈子的奢想。却不知他们的羡慕正是那高位之上人的悲哀。生而为皇族没有父母疼爱,没有潇洒童年的幸福回忆;登基为帝,天灾人祸之外还得处处小心小人的算计,夜幕回忆,最多的是勾心斗角下的苟且偷生。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

  • 为什么说明朝是亡与农民起义军,而不是清朝的十万八旗铁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明朝靠什么来挡住蒙古铁骑,明朝灭亡后明军去哪了,明朝三大铁骑图片

    搞不清明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就和“今夜我们都是阿莫西林”的无脑公知一样,除了给世界增加笑点,剩下的就是一无是处。言归正传,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更在于很多人“远迈汉唐”的无底线吹捧,尤其是那个凝聚了无

  • 山河月明:马皇后刚薨逝,为何朱元璋就急着将儿子朱棣贬到封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山河月明朱棣娶元仁公主了吗,马皇后为什么看上朱元璋,马皇后死了朱元璋什么表现

    《山河月明》是由冯绍峰和颖儿主演的古装历史剧,该剧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从年少起就喋血沙场,历经战阵,终于成长为合格的军事统帅和成熟政治家,并成就一番伟业的故事。好了言归正传,在最新剧情中,朱标长子朱雄英意外坠马,然而竟发现朱雄英得了痘症,痘症传染,宫女都怕被传染,最后马皇后自己照顾孙子朱雄英

  • 明英宗之女淳安公主,丈夫因审讯刘瑾名声大振,夫妻双双高寿而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瑾个人简介,刘瑾魏忠贤,太监刘瑾葬在哪里

    淳安公主生母不详,但可以肯定不是嫡女,因为钱皇后无所出。而淳安公主具体出生时间也没有记载,只知道她是明英宗被幽禁于南宫时所生,再根据后来对她去世时间的争议来推断,大致应该是出生于景泰四年。关于她去世时间的争议,我们后面会说。根据《明史》记载,淳安公主于成化二年下嫁蔡震,后者授驸马都尉。蔡震出身并不显

  • 三国如果放在今日,吴国会是最强国家吗?三大理由证明它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吴国有机会统一吗,三国吴国很强吗,三国末期吴国有多厉害

    [var1]要想了解为什么吴国不是最强的国家,首先我们就需要来看一下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领土分布情况。首先,魏国占据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包括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而蜀汉占据四川盆地和云南、贵州的一小部分领土,吴国则占有了南方的大部分地区。从领土面积上来说,魏国也是三国之中范围最多的国家,足足有300万

  • 战国墓挖出“现代文物”,众人以为穿越时空,考古家:连夜送北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战国古墓考古现场图片,战国墓现代文物,考古发掘战国古墓

    在杭州博物馆里面收藏有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此文物是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名为“战国水晶杯”。不少参观此文物之人都不禁疑问“这真的是距今2500年前战国时代的文物,怎么看起来那么像现代的玻璃杯”。其实战国水晶杯像是现代“玻璃杯”并不是游客才有的疑问,早在90年代刚出土时就曾被考古家怀疑过。[var1]上

  • 亡秦必楚:楚国如何无法对秦形成文化认同,并最终夺取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为什么楚国反秦最激烈,为什么楚国恨秦,秦楚国简介

    [var1]战国末期地形图一、酝酿中的危机(一)东南天子气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经常对大臣们说:“东南有天子气”,大臣们面面相觑,秦始皇所说的:东南天子气,指的就是东南地区的楚国人对秦国统治的反抗情绪,为了抵抗秦国的统治,他们经常会发动暴动,这让秦始皇感到十分不安。其实秦始皇之前对于“东南天子气”的说

  • 战国大墓出土“神剑”,X光照射后,考古家:难道科技倒退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国墓里的神剑,中国出土战国神剑,战国大墓出现滴血神剑

    [var1]这把“神剑”上的字,阐明了“神剑”的来历,虽然这里是楚国的墓葬群,但是这把剑却是蔡国的君主所持有的。这就得追溯到2000多年前了,持有这把剑的楚国国君蔡哀侯,娶了陈国的一位美女,这位美女还有一个妹妹,妹妹比姐姐更美,不过妹妹嫁给了息国国君息侯。蔡哀侯是个色胆包天的人,他在息夫人过来探亲的

  • 如果长平之战让李牧带领赵军和秦军决战,赵军会取胜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长平之战李牧为什么没救赵军,赵军李牧,长平之战赵军有没有可能突围

    [var1]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白起是我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与秦宣太后异父同母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