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陈圆圆吗

吴三桂真的是冲冠一怒为陈圆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55 更新时间:2024/2/6 12:32:58

此时,远在辽东对抗清军的吴三桂和五万关宁铁骑成了孤军,被清军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包围。

他面临两个选择,降清或者归降大顺。

有人说真是因为一个女人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投降了大清,导致神州陆沉,八旗入关。

真的吗?

吴三桂降清是有过综合性的判断。

其一,他和李自成的农民军不熟,和清军很熟。

吴三桂一直在辽东前线对抗女真,对清军的战斗力很熟悉,对清朝朝廷对待汉人官员的政策措施也很熟悉。

但是对李自成,他基本没有了解。

吴三桂一直没有和大顺军打过交道,唯一一次打交道还是大顺军打入北京城,李自成派人和他联系,所以就熟悉程度来说,吴三桂其实更倾向于于清人。

他觉得如果论战斗力,李自成的大顺军肯定不如清军,而明朝被灭,清朝打出了替明朝报仇的旗号,看架势铁定是要入关的,清军入关,立足未稳的李自成未必是清朝人的对手。

洪承畴曾经给吴三桂分析过清朝,明朝,大顺的军事实力,他认为大顺军的能力高于明朝,但是不如清朝,洪承畴是真真正正和大顺和清都打过交道的人。

吴三桂长期和清朝对垒。

知道八旗军的厉害,所以权衡之下,对于清朝和大顺军吴三桂更倾向于清朝。

第二,出手。

吴三桂最大的王牌无疑是五万关宁铁骑,这是他和大清以及大顺谈判的底牌和底气。

这就像吴三桂手里有一个宝贝,两个竞买人多尔衮和李自成各自出价,价高者得。

多尔衮很大方,张口就许诺封吴三桂为王。

“封以故土,晋为藩王”

封王这事儿清人比较慷慨,天下还没大定,是谁的还不知道,既然要封官画饼那就画个大的,王封给你了,地盘要自己去争取哦。

这和当年刘邦韩信彭越封黥布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下需要人去打,要人流血流汗必须给人报酬,既然要发红包,何妨把红包许诺的大些再大些,反正暂时不用从自己腰包里掏钱。

清对汉人封王的许诺施行的很好,降清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都被封为王,吴三桂势力比他们大的多,对于多尔衮的承诺他不会太多疑虑。

知道多尔衮言出必行。

但是对于李自成,吴三桂比较不信任。

出价这方面,李自成明显比多尔衮小气多了,只答应封吴三桂为候。

吴三桂心态都有点崩了,大哥我这可是五万精兵,装备精良,您想白菜价就买走啊。

李自成明显表现出对他手里宝贝的渴望,但是又不像出太多钱。

持宝人吴三桂,看了看两个竞买人开出的购买条件,李自成想用一辆五菱宏光换走宝贝,而且,李自成的态度是,我拿走宝贝后,五菱宏光最好你还还我。

多尔衮提出来我给你一辆保时捷吧,车送你了,交个朋友,宝贝我只看看就行,你先替我保管着。

吴三桂会怎么选?

第三,谣言。

有两个关于吴三桂降清的传说,其中一个广为人知,但是大概率很可能是好事人造的谣。

这俩谣言是:

其一,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逼捐。

吴襄被逼捐,这事儿还有点影,因为吴襄曾经被李自成短暂关押过。

吴襄被关押,大约有人给吴三桂送了信,导致吴三桂误认为李自成逼捐,从而导致他更加偏向投降清军。

其二,李自成或者刘宗敏霸占陈圆圆。

陈圆圆被霸占,这事儿,很可能真的是个乌龙。

亲身参与甲申之变的很多当时文人都没有记载过这件事,比如:徐应芬《遇变纪略》,钱士馨《甲申传信录》,陈济生《再生纪略》,杨士聪的《甲申核真略》,赵士锦《甲申纪事》等等。

远在千里之外的吴伟业怎么就知道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还写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呢。

这首诗和后世那首: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

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桃色想像来解读最复杂事件。

把锅甩给女人。

这其实挺符合老百姓的预期,,王朝为啥会垮,因为皇帝天天吃馒头蘸白糖,安史之乱为啥爆发因为唐玄宗不让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商朝为啥会被灭因为苏妲己造了酒池肉林。

吴三桂真的单纯为了陈圆圆而降清而和李自成为敌吗?

未必。

当时在京城李自成手中不止有陈圆圆,还有吴家的三十多口,包括吴三桂他爹吴襄。

吴三桂降清他全家都有被杀的危险。

但是后来他还是选择清而不是顺,导致,他全家被李自成屠杀。

包括他爹吴襄。

吴三桂归降清还是降顺,大概率考虑的不是陈圆圆,也不是他爹,甚至不是他全家人的生死,他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投降谁,能让自己利益最大化。

他的底牌就是那五万关宁铁骑。

最后他选择了清,后来吴三桂到了云南,后来他有了更多的圆圆:

采买吴伶之年十五者,共四十人为一队。

文:薛白袍

更多文章

  • 风流短命?乾隆风流成性却活89,原来他的长寿是这三神助攻的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还珠格格》中的夏雨荷、《戏说乾隆》里的三位佳人,这些还都仅仅只是宫外乾隆风流事的女主角。而宫内,乾隆光嫔妃就有35位。不得不说用“风流成性”四字形容乾隆,真是一点儿也不为过。人说“多情伤身”,可乾隆却在风流的同时做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史上寿命最长的帝王。1799年2月7日,是乾隆皇帝辞世的日子,这一年

  • 清朝时期,汉族人做官太难,越是为满人效力的汉人多数都不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时汉人官员多吗,清朝汉族人最大的官,清朝汉族人的政治地位

    今天,就要盘点多位汉人,他们都曾为满人效力,但是,最后却不得善终。一、定南王孔有德:孔有德是辽东人,在崇祯年间,他还是登州一名参将。后来,他带兵援助辽东,当经过吴桥时他发动兵变,公然背叛了明朝,并占领登州,自立为主帅。辽东位于后金与明朝之间,两军常年在这里交战,而孔有德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游离于

  • 为什么没人拍元朝历史剧,而清宫戏烂大街?原因曝光:不能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元朝高分历史剧,元朝的哪些历史剧好看,为什么历史剧不拍元朝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后宫一直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么多的皇帝,为什么就偏偏是清朝的剧情很是受欢迎的,接下来小编就跟大家说一下,其实也并非是不能拍的,而是说清朝的历史事件是比较清晰的,出名的事情也很多,很好就此发展剧情。而远超虽然是铁木真更是传奇,但是元朝整个朝代差不多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所以

  • 明朝的开国六公爵,为何只有徐家的爵位传到明末?其他五家去哪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十大公爵排名,明朝皇帝和徐家关系,明末徐家

    但是这六个开国公爵,除了徐达之外,其他五个爵位都没能传下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这五个公爵后来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威胁老朱家的皇权。简单来说,就是谋反。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盘点一下,明朝初年所封的这六位公爵,他们到底都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首先是李善长。在明初所有开国功臣当中

  • 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大明能抵挡八旗军吗?大明真是自毁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袁崇焕不死明朝会灭吗,袁崇焕没死可以挽回大明吗,明朝怎么评价袁崇焕的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校于煤山自缢,清军入关,大明亡。这个持续了两百多年的王朝,终于在摇摇欲坠的统治中迎来末日。很多人对于大明的灭亡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当时大明无有能为的大将驻守辽东地区,因此才导致清军的长驱直入,如果袁崇焕还在,大明的结局势必不会如此凄惨。所以,如果袁崇焕不被凌迟处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雍凉三郡主动投降,可惜没能歼灭曹真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北伐最成功的一次,诸葛亮北伐最大的战果,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得究竟有多惨

    魏蜀战场地势太险进攻路线有限,对于曹真诸葛这种级别的统帅想判断出来不难。曹真伐蜀数路并进,“会大霖雨三十馀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一没预料到天气二被预料到路线毁了栈道,好不到哪去。幸好没遇上要么进入消耗战,能不能安全撤退不输还是个问题。曹真灭蜀汉是不可能的,一是军力条件没有,同年魏延就敢深入敌后

  • 光芒万丈的使者,暗度陈仓的毒蛇,三国张松献图是为哪般?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张松是在益州牧刘璋手下做事。那时候曾经和刘璋相交甚好的汉东太守张鲁,有意图夺取刘璋的地盘占为己用以做今后征讨发展的资本,这个消息被刘璋知道以后,刘璋是寝食难安心中各种忐忑,打吧估计打不过,投降吧不甘心。在这种心理状况下,他听取了谋士张松的意见,让张松去跟曹操交好结盟以获得帮助。张

  • 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的三个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进不了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最不该杀的三个人,正史诸葛亮与邓艾谁强,诸葛亮一生中错杀的两个人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一生之中少有杀戮,对于下属诸葛亮也十分的宽宏大量,但为了蜀汉的千秋霸业,诸葛亮也不得不斩杀一些拦路虎,其中就有蜀汉的三员大将,这也是诸葛亮一生的遗憾,诸葛亮这辈子不该杀这三员大将,若留一人三个邓艾也进不了成都,这也是让我们后世之人,为之惋惜的事情。 赐死刘封,辅佐刘禅 诸葛亮在

  • 刘备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后,结局如何?刘备一生羞于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的两个女儿下场,曹操对刘备的评价,曹操刘备大战完整视频

    刘备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仅有演义中表现出的虚伪,他在历史中表现出矛盾的行为,才更值得关注。许多人知道刘备有阿斗这个儿子,但是很少有人关注刘备的女儿在历史中的下落。原来在曹操攻打新野、历经长坂坡之后,就擒住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她们的下场如何?这是后来的汉昭烈帝终生羞于提起的事。01胸有大志,无奈蹉跎刘备

  • 诸葛亮去世后,他在出师表中提到的一人被刺杀,间接导致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新年刚过,蜀汉高层正在举行宴会,就在宴会刚过进行到一半,宴会气氛十分欢快的时候,一个魏国降将忽然手持利刃,当场刺杀了蜀国重臣费祎。随着费祎被刺杀,蜀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本费祎在世的时候,蜀国内部一直都有很强的声音,要求暂时停止对外战争,先休养生息。等到蜀国的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国内再出现一个像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