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广到底是暴君还是有为之君?现今的中国人给了他一个中肯的评价

杨广到底是暴君还是有为之君?现今的中国人给了他一个中肯的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4/1/19 16:52:37

并非如此。

拿刚才我们提到的隋炀帝来说,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着实做过许多丰功伟业,这些功绩足以让他名列史上十大有为之君里。

那么,为什么后人还要对杨广存有那么多的偏见呢?

笔者认为:这完全是因为他的劣迹被史官无限放大所致。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话题,隋炀帝的黑锅从何而来?他的“人设”为何被史官扭曲?

隋朝是个短命王朝,而杨广则是这个短命王朝的第二任统治者。所谓隋炀帝,其实,则是这个皇帝的谥号,是唐朝统治者追谥的。以隋朝正统(杨广之孙杨侗)的叫法来看,杨广的谥号为“世祖明皇帝”。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应该称杨广为“隋明帝”,而不是“隋炀帝”。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皇帝生前有过哪些丰功伟业。

从史料的记载来看,杨广是个颇有政治抱负的理想主义者。在杨坚改立太子事件中,我们就能看出杨广颇能隐忍,他的智商和情商都很高,绝不是后人认知中的糊涂皇帝。

杨广登基之初,曾主张修建贯穿南北的大型工程——隋大运河。除此之外,汉末逐渐荒僻的丝绸之路也被杨广重新打通,东西方贸易恢复正常。

此外,杨广还推行了科举制,让普天下的寒门子弟有了上位的机会。在军事方面,这位皇帝亦颇有建树,在他的戎马生涯中曾三次远征高丽。

这样的功业,不管放到哪一位统治者身上,都足以被后世歌颂万世。然而,杨广却没能得到后人的赞誉,后人选择性地对这些功在万世的建树视之不见。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位统治者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以至于,在完成那些丰功伟绩的同时,消耗了太多民力,所以,他才难得到时人的理解。

京杭大运河是一项影响了未来千百年交通的大型工程,但是,这项大型工程却颇耗民脂民膏。修建大运河的过程中,每年杨广都要征调上百万个民夫。

此外,在三次远征高句丽的过程中,杨广每次都倾全国之兵赶赴辽东,给老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所以,活在隋朝的老百姓,完全有资格说杨广是一名暴君,但活在后世的人却不应该这样评价杨广。

因为,杨广做的事功不在当代,不论是京杭运河还是疏通丝绸之路,都是为后世谋福的事。可以说,唐初的盛世便享受到了隋朝的余利。曾看过一篇统计隋唐两朝生产力、人口、粮食储量的文章,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隋朝的国力十分强大,甚至,超越了贞观、开元时期的盛唐。

所以,谁都不能否认,杨坚、杨广两父子为大隋盛世做出的努力。

后人对杨广存在偏见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杨广涉嫌谋杀父兄。在《资治通鉴》和《隋书列传》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记载,杨坚大病未愈时,入宫的杨广调戏了父亲的妃子宣华夫人,一怒之下的隋文帝拍案而起,痛骂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并打算重新立杨勇为太子。

杨广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先下手为强,将父亲的两名亲信柳述元岩草逮捕入狱,随后更是派属下张衡谋杀杨坚。(《通历》称杨坚被张衡刺杀,《大业略记》则称杨坚被张衡毒杀)在杨广登基上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假传父亲的遗诏,胁迫兄长杨勇及弟弟杨谅自杀。

干掉了这两名竞争者之后,杨广仍不满足,大业三年时杨广还杀掉了杨勇和杨谅的子嗣。后人对杨广的偏见,大多源于其杀父杀兄的恶名。不过,记载这些情节的史料大多是唐人所撰,所以,可信度非常值得怀疑。退一万步讲,弑父杀兄这种事在唐朝皇室里屡见不鲜,杨广与这些后来人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罢了。

还有记载,杨广少好学,喜欢诗文。其文初学庾信。他虽是北人,所作却可雄视南士。薛、卢之辈,自然更不易与他逐北。像他的《悲秋》,又像他的《春江花月夜》都是置之梁祖、简文诸集中而不能辨的。又有‘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的数语,曾为秦观取入词中,成为绝妙好词。”王夫之评杨广《泛龙舟》曰:“神采天成,此雷塘骨少年犹有英气。”

从前文中的种种我们就能看出,真实的杨广是一位有为之君,他不能得到后世的赞颂是一种遗憾。正因为杨广是国家斗争中的失败者,所以,胜利者便揪住他的劣迹不放,给他扣上永远无法抹去的污名。毕竟,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若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完全没必要跟随史官的思路贬低这位有为之君。

参考资料: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禄山一心谋反,唐玄宗为什么一点也不提防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玄宗为何不杀安禄山,唐玄宗为什么扶持安禄山,唐玄宗怎么看待安禄山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唐玄宗之所以被安禄山蒙蔽,既有安禄山狡猾、善于伪装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其实是出在唐玄宗自己身上。安禄山的狡猾第一,安禄山特殊的生活经历。安禄山少孤,随母亲改嫁后,跟着继父生活。这样的生活经历,自然会造成安禄山小心谨慎的性格,“性巧黠”,鬼心眼特别多。当初他投奔到节度使张

  • 刘裕篡位成功后,司马炎家族已经臣服,为何还将其斩尽杀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裕杀司马炎原因,刘裕是怎么灭掉司马炎,刘裕为什么斩司马炎

    在公元420年,刘裕又把晋恭帝司马德文的政权夺取了,并且建立刘宋王朝。那么,他是如何对待司马这个亡国皇族的呢?当时,东晋是世族大家的天下,但是草根刘裕却凭借着卓越的军事能力和政治眼光,从一个小兵做起,一直到成为了东晋权倾天下的大臣。之所以刘裕能够得到逆袭的机会,一方面是晋安帝的无能,他冬夏不识、口齿

  • 李世民继位之初,对修仙长寿不屑一顾,后来却改变了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世民继位始末,李世民是通过什么方式继位的,李世民登基的真实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有很多的评价,这一点相信就算是不了解历史的人也听说过,毕竟有很多的影视作品都是以他为原型的。很多的作品都把他的一生演得七七八八,就算不是完全的事实,但是也是八九不离十的。总体来说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比较圣明的君主,除了刚刚继位的时候,很多人对他提出了意见,但是综合他继位之后的表现,

  • 侯君集战功赫赫,为啥会因女儿海棠而谋反,放弃荣华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侯君集谋反的真相,侯君集谋反为什么失败,侯君集视频

    一个功勋卓著的大将,最终却因谋反被杀,侯君集为什么要谋反呢?真的如影视剧所说,为了保住太子妃女儿海棠和太子李承乾的地位?然而并卵,历史上真实的侯君集是自己把自己推向了深渊。侯君集灭高昌后,在未奏请李世民的情况将一些没有罪的人发配,又私自将高昌国宝物据为己有。手下将士们知道后也开始盗取金银珠宝,侯君集

  • 李治是真的体弱多病吗?真实历史上的唐高宗其实一点也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真正的唐高宗李治,唐高宗李治政治能力如何,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中的结局如何

    其实这些都有后期杜撰的成分,历史上李治是一位非常有能力而且不择手段的人,他拥有和强的统治力,并且在他统治时期,唐朝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如果是一个无能的君主,也不会有这样的作为的。在李世民晚年病危的时候,当时在身边尽力服侍他最多的人,是当时的才人武则天。而李治作为太子,要经常进宫探视父亲,就这样在这段

  • 历史上三次篡位,为何司马炎和李世民都能延续,王莽却最终没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炎篡位过程,司马炎篡位曹奂的下场,司马炎篡位史实分析

    首先西汉时期最有名的就是王莽篡位。在西汉时期,对皇权威胁最大的就是外戚干政,自从刘邦死后吕雉专政,西汉持续百年,皇权与外戚之间的较量从来没有断过。在西汉末年,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一族凭借着皇后的地位,在朝廷中迅速崛起,几乎成为了整个西汉的实际统治者。在汉元帝去世之后,皇后王政君垂帘听政,她过分信任自己

  • 李渊的亲妹妹却被人虏走,遭到欺凌后,李渊为她杀了窦建德!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李渊退位后生孩子是李渊的吗,窦建德之死,李渊怎么打败窦建德

    李渊有三个哥哥,为什么李昺的唐国公爵位能给最小的儿子李渊继承呢?这只能怪李渊的三个哥哥短命,他们没等到李昺薨殁,就先后去世了。李渊的三个哥哥都去世了,只有同父同母的妹妹李氏长大成人。李氏长大以后,嫁给了王裕。李渊登基称帝之后,妹妹李氏顺理成章被册封为长公主,王裕则被任命为刺史。武德二年,窦建德攻克大

  • 李建成手下猛将众多玄武门之变中却被杀,这些猛将去哪了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多少岁,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为何会败,李建成怎么会被李世民杀了

    玄武门之变前太子李建成在皇宫的势力远远超过李世民,而且他身边还有一个英勇善战的三弟李元吉帮忙,手下以一敌百的猛将也是非常多,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会是失败的一方呢?这些猛人都去哪里了?究其原因李建成自己太过于自信了,玄武门政变前夕,李世民设计在李渊面前诬陷李建成与李元吉淫乱皇宫败坏皇

  • 李世民的太子,本来可以继承皇位,为何偏偏选择谋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世民的太子为何谋反,李世民是如何当上太子的,李世民为什么可以夺得皇位

    加上太子李建成和李渊等人刻意的打压,最终李世民选择了谋反,这里说谋反可能不太好听,我们换一种说法,那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成功后当上了太子,过了几个月,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之后便立下了自己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按照嫡长子的制度来说,李承乾既是嫡子,又是长子,所以太子的

  • 李渊退位后给李世民留下14个字,李世民暗暗嘲笑,16年后验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渊对李世民说的14个字,李渊为什么给李世民起这个名字,李渊为什么把皇位传给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治国有方实属一代明君。但换思维来讲,他得到帝位皇权的手段却遭人鄙夷,发动玄武门之变,逼迫李渊退位,杀死长兄李建成,这是他人生仅有的一大污点。可李世民在当时全然不懂,李渊被迫退位时留下14个字,李世民不以为然,16年后字字应验。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后,对史书会如何记载很是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