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于1816年12月14日生于安徽安庆府,但是后来却成为了湘军这一全部由湖南人组成的军队的主要将领,因为他祖籍便是在湖南衡阳,并且在他十六岁那年随着父亲回到了祖籍家乡所在地。
彭玉麟在衡阳原先是有家产的,大大小小也算得上是个地主,日子本不会过得太艰难,但他却一度生活得很窘迫,甚至沦落到无家可归。因为他的父亲逝世后,家中田产生意便都被族人给夺取了,年岁尚幼的彭玉麟无力反抗,只能去外地读书,并且不久就参军入伍靠着兵饷养家。
正所谓金子在哪都会发光,衡州知府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彭玉麟的文字,内心很是赞赏,说:“这会是一个影响时代的人啊”,于是就让他继续读书。彭玉麟在这样的境遇下,既磨炼自己的精神意志,也锻炼了体魄本领,提高了文化层面的精神修养,为后来的建功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853年,为了对抗势力越来越庞大的太平天国,曾国藩决定在原有军队之外再组水师,但他对于水军并不擅长,这时候有人向他推荐了彭玉麟,称:“但得此人之助,他年公之旗帜飘扬于万里江河之上,再无可挡者,况区区长毛乎?” 在那一年冬天,原本已经辞官隐居的彭玉麟看到时局动荡,不忍百姓受苦,便接受了曾国藩的邀请出山组建湘军水师,让湘军水师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从船只武器的设计生产,到士兵的招聘与训练,曾国藩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将彭玉麟奉为良师。
湘军水师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后,历经湘潭之战、越州之战、汉口之战等等大规模战役,最终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重大作用。 彭玉麟获得如此巨大的功勋之后,面对朝廷加官进爵的赏赐并不心动,甚至还多次辞官,这也引起了张之洞等人的非议,认为这是他为人虚伪的表现,但是在1883年的时候,67岁的彭玉麟忽然接受了朝廷兵部尚书的任命。
张之洞在了解到他接受这一任命的原委之后,对于彭玉麟大为叹服,原来是因为广西边境法国军队进行了侵略,而彭玉麟在国家需要时义无反顾地奔赴边境,并率领老将冯子材等人打了一个漂漂亮亮的大胜仗。 在战争结束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主动提出,要拜彭玉麟为老师,自愿成为其弟子,彭玉麟自然没有接受,但他的能力与品格,以及对于晚清名臣中的影响力却可见一斑了。1890年,74岁的彭玉麟于老家衡阳病逝,后来的史学家将之称为“大清帝国最后一抹斜阳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