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欢历史的朋友都明白在一个政权发生权力交接的时候是最不稳定的。往往越是到这种时候,国内国外的各种势力都对中央政权虎视眈眈,稍有不慎轻则王权易主,重则亡国灭种。在这种关键时期,往往就皇帝死时,会交代几个托孤大臣,这些人会辅佐新帝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皇帝。这里的成熟包括眼界的成熟和政治手段的成熟。
三国时期刘备死前便托付诸葛亮为托孤大臣,甚至还一本正经的告诉诸葛亮:君可自取!相信明白的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刘备这句话的用心何其叵测,不过这也证明了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性。
那么在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叛乱四起的情况下,诸葛亮是否想到要马上平叛呢?答案是肯定的。此时的诸葛亮不仅想要南征平叛,而且还想要自己亲自南征!此时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他的名字叫王连。他极力劝阻诸葛亮不要急于南征。也正是因为王连的一番劝告,让诸葛亮突然间从刘备死去的阴影中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差点犯一个大错误,一时半会不敢再提南征事宜。
王连劝告诸葛亮:首先南中之地属于蛮夷之地,地理环境极为复杂,而且瘴气横行,丞相现在是蜀国的支柱,若要亲自南征的话,一旦出现什么问题,恐怕与蜀国不利。再加上新帝继位之初朝堂上下暗流涌动,望丞相以蜀国大局为重!其实王连的意思主要有两层,其一是说兰贞的风险比较大。其二则是在警告诸葛亮,现在正是权力交接之际,朝堂之上恐怕还有别有用心之人。
王连此人不愧被刘备器重,首先他在蜀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为刘备举荐过不少人才,并且在处理内政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仔细分析王琳劝告诸葛亮的话,首先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且蜀汉政权刚刚经历过夷陵之战的惨败。无论是军力还是财力,现在都不足以支撑起另一场战争。而且作为丞相的诸葛亮,如果清蒸的话,则会让曹魏以及东吴政权觉得蜀汉无人,带来的影响恐怕会更严重。再加上刘备本来就是外来人员入住西川,在这种权力交接之际,稍有不慎很难保证西川旧势力能否安分守己,最典型的就是以李严为代表的西川本地派。
由此观之,王连其实是诸葛亮南征路上的第一个阻力!不过这个阻力却是对诸葛亮有利的,王连的话就像一把悬在诸葛亮头上的剑,随时警告着诸葛亮小心谨慎从事。也正是因为有王连的存在,迫使诸葛亮不敢轻易南征。事实也正是如此王连死后不久,诸葛亮果断进行了南征!
虽然很多人都说刘备是一个仁主,但是在小编看来,刘备却是极不负责任的。拿公器报私仇,以举国之力为兄弟报仇,结果遭遇大败,将一个烂摊子扔给了一通文武大臣。如果不是因为有王连这样的人劝告诸葛亮,使诸葛亮不敢轻易南征,恐怕蜀国的灭亡就不远了。所以刘备死后蜀中地区叛乱四起,诸葛亮之所以等待两年才来平叛一个,关键就是王连!不知大家觉得小编说的是否有道理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