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平定江夏,为何用了五年时间?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可忽视

孙权平定江夏,为何用了五年时间?有一个人的作用不可忽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911 更新时间:2024/2/5 21:07:58

通过几年的努力,境内的贼寇被悉数剿灭,整个江东的局势也趋于稳定。在剿贼的整个过程中,孙权的军队得到扩充和战争的磨练,军事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最为关键的是:在此期间甘宁的归顺,对于孙权来说简直就是如虎添翼,促进了再伐黄祖的进程。

其实在孙权集中精力处理境内事物的时候,黄祖也没闲着。据《三国志•周瑜传》中的记载: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部征讨麻、保二屯期间,黄祖派遣部将邓龙领兵进攻柴桑(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最后被周瑜击败(瑜追讨击),生擒邓龙送到了吴郡(生虏龙送吴)。

本来孙权对第一次出征失败就耿耿于怀,在他集中精力剿贼的时候,黄祖又自己上门来找事儿。所以,孙权就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对黄祖进行了第二次征剿。不过从《三国志•吴主传》中的记载来看:“西征黄祖,虏其人民而还。”说明这一次的军事行动规模并不大,只是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就返回了。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将江东境内的事物全部处理妥当之后,亲率大军第三次征剿黄祖。在这次行动中,周瑜为前部大都督(瑜为前部大督),都尉吕蒙身先士卒,率部攻克黄祖前锋(都尉吕蒙破其前锋)。凌统为吴军前锋(统为前锋),董袭等将紧随其后(董袭等尽锐攻之),攻克了黄祖的老巢(遂屠其城)。黄祖在败逃的路上,被骑士冯则追上之后斩首(骑士冯则追枭其首),俘虏了数万人(虏其男女数万口)。

第三次对黄祖的征伐,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孙权根据鲁肃的建议,不仅迈出了东吴发展战略的第一步,而且还斩杀黄祖报了血海深仇。但是这其中有个小问题。

根据《三国志》江东诸将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一次吴军跟黄祖交战的过程非常的激烈。这从《三国志•董袭传》的一小段记载中就能看出来:“祖横两蒙冲(最大的战船)挟守沔口(今汉口),以栟闾(大粗绳)大绁系石为碇(碇:固定船只石锚。),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董)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

从这一小段的记载来看的话,这一次的军事行动,吴军还是费了好大力气的。这好像跟当时甘宁对孙权说的“祖昏耄已甚”、“ 吏士心怨”、“ 顿废不脩”、“ 军无法伍”有些小出入。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关于这个问题,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黄祖自射杀孙坚之后,深知算是跟孙氏兄弟结下了世仇,所以也是厉兵秣马多年。通过招兵买马、培养心腹、加固城防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再加上荆州刘表对他的支持,使得黄祖的军事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这从孙策、孙权两兄弟多次征伐黄祖未果,就能看出来。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祖身边有一个得力的助手,苏飞。关于对苏飞的记载,史料上提及的并不多。不过通过《三国志•甘宁传》中引注《吴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苏飞在黄祖身边的重要性。

《吴书》中记载:孙权在出征之前,做了两个匣子,这个匣子是干什么用的呢?“欲以盛祖及苏飞首。”这段记载说明:当时苏飞在江夏的地位仅次于黄祖,并且在阻挡吴军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招致了孙权的愤恨,把他作为了必杀的第二号人物。

再有就是甘宁投靠孙权之前的一段记载:甘宁在黄祖手下的时候,“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后来苏飞就开导甘宁:“宜自远图,庶遇知己。”这段记载则是说明:苏飞这个人,不仅自己有料,而且还能够识人用人。再从数次举荐未果,而让甘宁续投明主的做法,也可以看出苏飞的人品极佳。所以,正是因为黄祖身边有苏飞这样一个,有人品、有才华、能服众的都督在,才使得孙权征剿黄祖的时候,并不是很轻松。

参考书籍:《三国志》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坚战死襄阳,孙策承父业平定江东,这个期间孙权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孙策孙坚谁出生最早,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主公,孙坚孙策和孙权是什么关系

    在现实的史料当中,孙权确实是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继承了父兄的遗志,成了东吴之主。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演义还是史料都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其中的差别在于,孙权幼年的经历,史料和演义及电视剧中的描述却大相径庭。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开篇对孙权的记载,就用了这样一句话:“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

  • 蜀汉灭亡时场面有多惨烈?皇帝受辱太子被杀,两大盖世名将被灭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蜀汉灭亡时有多惨烈,蜀汉灭亡真实过程,蜀汉灭亡后的悲惨现状

    蜀汉后主刘禅晚年宠信宦官黄皓、奸相陈祗,每日纵情于酒色之中,导致国事日非、民怨四起。在这种情况下,景元四年(263年)秋,曹魏权臣司马昭命大将钟会、邓艾率军分路伐蜀。结果当钟会与蜀汉大将军姜维对峙于剑阁,劳而无功并准备撤军之际,邓艾却率兵偷渡阴平,越过七百余里无人烟的险域,一举袭占军事重镇江油。消息

  • 蜀汉有五位尚书仆射,一位来自四川绵阳,一位来自河南南阳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蜀汉十大历史人物,蜀汉政权的尚书,三国时期尚书仆射是什么官

    在三国之中,曹魏与蜀汉都设有尚书仆射一职。曹魏集团一般常设两位,分左、右仆射,蜀汉集团常设一人。据不完全统计,蜀汉集团中曾有五人担任过尚书仆射一职。其中,二人是功臣之后,一人是汉末时期的四川籍名士,一人是汉末河南籍名士,还有一人履历不明。由于史料中对这六人的任职时间及工作期间的主要事迹未做详细记载,

  • 湖北省籍三国四大名将:孝感市枝江市各一人,襄阳市二人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湖北名将全部名单,湖北宜昌有哪些三国名将,湖北省十大名将排名

    孝感市籍的三国名将名叫黄祖,是汉末荆州割据诸侯刘表的心腹爱将。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表只身来到荆州担任刺史。在以蒯越、蔡瑁为首的荆州豪族的支持下,迅速取得了荆州的控制权。积极支持刘表稳定荆州的黄祖家族也得到了刘表的高度器重,不久后被任命为江夏郡太守。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在袁术的怂

  • 汉末最神奇的预言家:算出东汉灭亡时间,却被刘备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东汉时期预言家,东汉灭亡的征兆,导致东汉灭亡的事件

    此人名叫张裕,字南和,是蜀郡人。张裕早年间为刘焉、刘璋效力,被任命为从事。刘备占领益州后,加封张裕为益州后部司马。当时,益州还有一位著名的图谶“专家”,此人名叫周群,深得刘备新任,不过张裕的能力远在周群之上。当时,刘备准备派遣军队北上,攻打汉中地区。刘备先向周群询问,周群回答道:“当得其地,不得其民

  • 赤壁之战后,孙权夺取荆州南郡,他为何将其借给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赤壁之战后刘备怎么占据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如何占领荆南四郡,孙权南郡

    一、借南郡之前的荆州地区的形势东汉时期,荆州共有七个郡,分别是南阳、南郡、江夏、桂阳、武陵、零陵、长沙。赤壁之战后,曹操虽然战败,但依然占有南阳郡以及南郡北部的襄阳地区;孙权则占领了江夏郡以及南郡大部分地区;刘备则向南发展,攻取了荆州南部的桂阳、武陵、零陵、长沙四郡。所以,此时的荆州实际上被孙权、刘

  • 湖南省籍曹魏五大名臣:长沙市三人,永州市二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桓阶。桓阶,字伯绪,今湖南省长沙市人。桓阶早年在郡里任职,孙坚任太守时将其举荐出仕,被东汉朝廷任命为尚书郎,后因父亲病逝回家守孝。孙坚在荆州战死后,桓阶为了报答当年的举荐之恩,只身面见刘表,请求要回孙坚的尸身为其送丧。刘表感念桓阶的仗义之举,同意了桓阶的请求,让他带着孙坚的尸体与灵柩平安离开

  • 蜀汉的四征将军,任职将领共有十位,其中一人投降了曹魏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在蜀汉,四征将军的地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刘备秉承汉制,依旧坚持四征将军为杂号将军。不过从担任过此职的名将来看,四征将军相当于是蜀汉的人才预备营,有不少将领,后来都成了蜀汉的中流砥柱。另外,蜀汉也没有征东将军,或许是因为蜀汉的唯一一次东征,还是刘备亲征伐吴,根本不需要征东将军这一职位。1、征南将军

  • 湖北宜城市籍蜀汉五大名臣:两位浴血疆场,一位被诸葛亮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襄阳三国名将排名,湖北宜城五大名臣,山西三国十大名将

    第一位:马良。马良,字季常,蜀汉集团早期名臣。马良兄弟五人,都以才华卓著声名远播,被乡民称为“马氏五常”,而马良又是众兄弟当中最有特点的一个,其眉宇之中长有白毛,有“白眉最良”之称。刘表控制荆州期间,马良一家与隐居隆中的诸葛亮关系密切,诸葛亮年长几岁,马良尊其为兄。刘备占领荆州后,礼聘马良出仕,将其

  • 风鸣三国蜀国为何没能延续大汉王朝?诸葛亮或有不如阿斗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临死才发现阿斗真的不傻,诸葛亮死后阿斗还能坚持多少年,诸葛亮和阿斗关系

    要问秦之后我国寿命最长的封建王朝是哪个?那非大汉莫属了。大汉王朝从耶稣出生前202年一直延续到耶稣出生后220年,自西汉算上王莽的新朝,再到东汉的结束,前后可延续了423年啊。但笔者觉得,汉朝历史不止423年,而是466年。这怎么会多出这个43年呢?原来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正史记载,汉朝自公元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