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麾下,谋臣很多,但临阵决断,出谋划策之事,当属程昱、郭嘉为最优。今天,就从三个方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二位谋臣。
程昱效命曹操之前,活动于刘岱统辖的兖州地界。当时,刘岱征辟程昱,为他效力,程昱没有接受。之后刘岱又上表朝廷,想拜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为由,推辞了。
刘岱死后,曹操领兖州,征辟程昱做官,程昱立刻答应了曹操。
《三国志程昱传》┃曹公智慧谋略,人间罕见,他可能是上天派来,赐予人民的。
能识明主方面,郭嘉和程昱的远见不相上下。郭嘉为曹操效力前,在袁绍地界活动。关于选择辅佐之人一事,他有这么一段见解:
《三国志郭嘉传》┃明智的人审慎地考量主人是否可以辅佐,所以能够凡有行动都能成功,从而建立功名。袁绍不知道如何用人,想的很多但很少能想到点子上,喜欢谋划但没有决断,要和他拯救天下,太难了。
郭嘉的话,切中了君主最重要的两个品质:会用人,有决断。文臣武将,是君主左膀右臂,也是君主和士兵之间的桥梁。用人方面,请看孙权:赤壁之战用周瑜,袭取荆州用吕蒙,猇亭之战用陆逊,就知道有多重要了。决断方面,更不用说,且看刘表: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了五年,刘表拥荆州七八万之众,却不敢北上。刘表难道不自知:他这样的图壁一方之主,在军阀混战之时尚有容身之地,待天下即将统一之时必遭灭亡的么。
程昱虽是谋臣,胆量非常了得,且看曹操亲自评价:
贲是孟贲,育是夏育,二位都是上古猛将,只说一事,就知他们有多勇猛,史书对孟贲的评价说:孟贲之死,就是因为他过于勇敢。还有一个侧面佐证,可以见得程昱胆量大:
《傅子》┃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
曹仁比孟贲和夏育还要勇猛,张辽稍次一些。而程昱的胆量也比孟贲、夏育大。这是直接说程昱的胆子和曹仁一个级别了,而曹仁之勇,在魏国是首屈一指的。这个评价能够反应程昱的胆子了吧。
至于表现,官渡之战前,程昱据守鄄城,抵抗袁绍。当时鄄城只有七百守军,曹操要给程昱多派两千人,程昱是这么说的:
《三国志程昱传》┃袁绍有十万人,自以为所向无敌。现在见我鄄城只有七百人,肯定不会搭理我。如果曹公您给我增加兵力,袁绍却会来打我,而两千人马,最后还是打不过袁绍。到时,您派来的人也死了,鄄城也没守住,一个都没捞着。还不如您把力量都集中在自己那里呢。
郭嘉胆量大的表现,是他跟随曹操讨伐乌丸一事:
《三国志郭嘉传》┃如今我们千里出兵,军用物资多,难以取得优势,况且乌丸听说,必然防备。不如留下军用物资,轻装赶路,攻其不备。
乌丸当时的优势在于:军力大于曹军;士兵个人也很彪悍。劣势也有:身处边地未开化,而且整体军事素养不及曹军。所以,既然曹军和他们打阵地战,在兵力、个人战斗力上,都没有优势,郭嘉就建议曹操攻其不备。
当时曹操平定了河北,准备南征,刘备投靠孙吴。曹操手下许多人都认为孙权会除掉刘备,程昱却不然,他认为孙权刚即位,还没有威慑住国内,曹操却已威震天下。孙权此时绝不敢单独对抗曹操,必然联合刘备抵抗。果如其言。
曹操和袁绍相据官渡时,手下许多人都担心孙策会从背后进攻曹军。郭嘉却不然,他认为孙策胆量过大,但谨慎不足,他的很多成功,都是由于其气势过于磅礴,所向披靡,但这样也有弱点,就是疏于防备。而且郭嘉还预料孙策必会死在平常人手中。最后也果如其言。
所以,对比来看,程昱和郭嘉在识人、远见和胆量三方面,不相上下。但郭嘉在用兵之时的临机决断方面,怕是要在程昱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