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220年,关羽孤军北伐,经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樊城。在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却被东吴吕蒙袭取荆州成功,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
作为大哥,刘备痛心疾首。经过了一年的准备,公元221年,刘备为称帝,立国号为汉。刘备不顾诸葛亮的劝谏,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顺江东下,向东吴进攻。
看着蜀国复仇之军队来,势汹汹,吴国起用了陆逊为大将军迎战,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另一路人马由张飞带领几万人,准备从阆中到江州。但是张飞因为关羽之死,心中万分悲痛,经常喝醉酒,还经常虐打部下。结果张飞被不堪侮辱的部下所害。刘备再失张飞,已经悲痛到了极点,思想上也失去了理智。结果是犯了冒进的大忌。
刚一开战,蜀军水陆并进,势如烽火,进展顺利。孙权一边派人与魏国建立搞好关系,避免腹背受敌;一边命令陆逊,在战场上正面对抗刘备。
陆逊客观分析了战场形势,认为刘备冒进,虽然目前势头很盛,但是日久必然会露出破绽,也是决定避其锋芒,有步骤地实施战略撤退,内心等待战机的出现。到了夷陵和猇亭,陆逊退出狭窄的山地,守在山口,形成关门打狗的形态,把刘备堵在了狭窄的山地上。
刘备多次想找陆逊决战。但是陆逊就是坚守不出,就是不决战。慢慢的,刘备的锐气开始下降,军心开始松懈,情形越来越不利。
天气进入夏天,蜀军酷热难耐。刘备下令水军也上岸来,将军队安顿在深山老林里休整。
刘备再次犯了兵家大忌,在几百里的山道上驻军,兵力严重分散。陆逊看到战略反击的机会来了。此时夏天,天气炎热,蜀军周围都是丛林,军营也是木头,一旦起火,后果很严重。陆逊看准这一点,在一个晚上,发动夜袭,用火攻打蜀军营房。
霎时间,蜀军一片火海,但又找不到足够的水来灭火。蜀军一片哀嚎。等火烧得差不多了,蜀军死伤大半。这时,陆逊命令东吴军队发起冲杀,蜀军那有还手之力?几乎全军覆灭。刘备兵败如山倒,逃往白帝城。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蜀汉集团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刘备本来一心光复汉室,应该着眼长远,而不应该只为了失去一个关羽,就丧失了理智;不应该因为报一己之仇,而乱了大方向。本来如果刘备按照诸葛亮的计策,从长计议,等国家兵强马壮之后再跟东吴开战,完全有可能一举吞并东吴。
但是夷陵之战,刘备造成的失败,让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已经没有可能打败东吴了,也让东吴成为了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
而对于东吴,因为夷陵之战的胜利,国力也得到极大提升,蜀国和北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与之开战,让东吴得到了二十多年的安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