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曹植曾经是曹丕的竞争者,虽然曹植在最后输给了他,但这也证明曹植确实是他一个很有力的对手。放着这样的一个对手在身边终究是不太放心的,所以曹丕在做了皇帝之后就一直想杀掉曹植,因为曹植还在他就觉得自己时刻受着威胁。他们其实是一个母亲,本来应该很亲的他们,可惜生在了这样的家庭里,在母亲的劝说之下曹丕才暂时没有杀掉曹植,而是给了他一次机会。我们应该都学过曹植的《七步诗》他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出这首诗的呢?就是在曹丕对他的高压下写出来的,曹丕对他说,你不是很有才吗?如果在七步之内你不能写出一首诗,就只能送你去见父亲了,如果你写出来了就放过你。曹植就是在这样的压力下写出来这样的一首诗,而曹丕在听了之后也受到了感染,感觉没有必要非要杀了他,就这样曹植活了下来。
曹植的文学造诣虽然很高,可是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他更希望能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他虽然逃过了曹丕的杀害,可是从此也再没能得到任用,如果说他之前是意气风发的,之后就是悲惨的。曹丕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去世了,然后他的儿子曹睿就继位了。听到这个消息曹植心里应该是有一丝喜悦的,本来以为熬死了自己的兄长,自己能够得到任用了,就能够施展下自己的才华了,可是曹睿像自己父亲一样没有任用曹植。这样的情况下,曹植就更加郁闷了,他知道这一生虽然有才华,可是都不会得到任用了,于是不久曹植就郁郁而终了。这样的人生想想也是不容易,倒不如放下自己的执念,好好地发挥自己在文学上的才华,这样曹植可能还会活得比较快乐。
曹植像历史上很多没有登上皇位的皇子一样,虽然他们很有才情,也很忠心,可是他们的兄弟并不会任用他们,更多的是想除掉他们。这是他们身为皇子的幸运,因为有机会坐上皇位;这也是他们悲惨的一面,一旦登上皇位的不是他们,他们好像就不会有辉煌的人生了。所以许多皇子在竞争的时候才会那么尽力那么拼命,因为他们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这一战可能就决定了他们以后的人生。
曹植输给曹丕在年龄上也是输了一点的,古时候是很讲究长幼有序的,曹丕是长子,大臣们也都比较赞成他继承曹操的位子。还有就是曹丕知道自己的短板,他知道自己比不上曹植的才情,就努力在其他方面超过曹植。有一次曹操想让曹植领兵出征,可是曹植却错过了,这个机会就给了曹丕。最后曹丕也意识到,曹植的才华确实是少有人比得上的,可是坐上自己位置的人应该是会玩政治的,这一点曹丕是做得最好的,他这样的人更适合继承自己的位子。所以到最后曹操也是忍痛舍弃了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