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雪岩如何被李鸿章的“白老虎”整垮?被抄家后,他为何还剩10万

胡雪岩如何被李鸿章的“白老虎”整垮?被抄家后,他为何还剩10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360 更新时间:2023/12/8 0:09:18

尽管钱庄伙计一再保证,但是轻飘飘的几句话,怎么比得上白花花的雪花银,兑不到钱的人们愤怒地砸掉了阜康钱庄的大门和前堂,还将店里所有能拿走的东西都抢了个精光。

阜康钱庄是大清首富胡雪岩名下的主要产业,经过这次挤兑之后,他的商业帝王也宣告垮塌,一代首富,从此落得个凄惨收场。

没过多久,胡雪岩就在贫困中含恨而终,临死前,他还喃喃地对儿子说:

“白老虎”很可怕……

这个“白老虎”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胡雪岩至死都放不下?

官商结合,成就大清首富

胡雪岩之所以会很快陷入困境,就是因为一场“生丝大战”。

生丝就是蚕丝,这是胡雪岩创业之初就开始经营的生意,他之所以会败在经营了多年的生意上,还得从他的“官商”之路说起。

胡雪岩是安徽人,1823年生于安徽绩溪县,家里只有几亩田地,供不起几个孩子读私塾的费用,这全部来源于他读过书的父亲。

父亲去世后,12岁的胡雪岩经人介绍,来到杭州钱庄当学徒。

关于他是怎么掘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坊间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胡雪岩因为聪明伶俐,被无儿无女的钱庄掌柜看中,继承了那个钱庄,从而开始发迹。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作家高阳的小说《红顶商人胡雪岩》,书中说胡雪岩对王有龄有恩,王当上浙江巡抚之后知恩图报,用公库扶持他做生意。

不管是那种说法,胡雪岩的发迹,都和这位叫王有龄的浙江巡抚脱不开关系。

史料记载,王有龄任湖州知府的时候,胡雪岩拿出湖州库银,扶持当地农民养蚕,自己再将产出的生丝卖到上海、杭州等地,用货款填上库银,自己赚取差价。

使用库银不用付任何利息,这让胡雪岩的利润远高于其他商人,之后,他又拉着当时的浙江巡抚黄宗汉和他合办要点,利用黄宗汉的关系,让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王有龄升任浙江巡抚之后,将解运粮草、军械的重任交给胡雪岩,借着这种便利,胡雪岩从官府借银20万两,开办了“阜新钱庄”。

之后王有龄因杭州落入太平军之手自杀,胡雪岩又跟接任的左宗棠拉上关系。

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后,胡雪岩不仅负责承办了浙江全省的钱粮、军械等事,还从湘军将领那里,为阜新钱庄吸引了大量存款。

这时候,胡雪岩的阜新钱庄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二十多家分号,除此之外,他的“胡庆余堂”也正式开业了。

这家和北京同仁堂齐名的药堂,今天仍然屹立在西子湖畔,其中保存的古方秘方,依然是社会的巨大财富。

难能可贵的是,胡雪岩并没有一味只顾着自己做生意,左宗棠任职浙江期间,他帮助左宗棠管理赈抚局,开粥厂、建善堂,收敛战时不及掩埋的尸骸,善事做的不计其数。

这些举动,让胡雪岩在浙江的名声大振。

倒“左”先灭“胡”

之前在给王有龄承办钱粮的时候,胡雪岩就结识了很多在上海的外籍商人,因而也帮清军购买了不少洋枪洋炮。

左宗棠兴办福州造船厂的时候,胡雪岩就没少出力,对于胡雪岩的帮助,左宗棠也投桃报李,为他在朝廷请功。

1872年,胡雪岩被朝廷授予候补官职,并赏赐给他黄马褂一领,表彰他的功绩,有了朝廷的赏赐,胡雪岩此时,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商”了。

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的时候,胡雪岩再一次承担起军械采购的任务,他在各洋行之间来回比较,和他们讨价还价,将大批军火转运到西北前线,有力的支持了左宗棠的前线作战。

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再一次为胡雪岩请功,朝廷也授予胡雪岩正三品布政使的官衔,破格允许他在官帽上带二品官员才有的红色顶戴,自此,“红顶商人”胡雪岩走到了他的人生巅峰。

官商结合的胡雪岩,和湘军出身的左宗棠,已经密密地结合在一起了,然而和湘军一直有矛盾的淮军李鸿章一派,早已经对左宗棠虎视眈眈了。

要想拿下左宗棠,就得断了他湘军的粮草,在后方源源不断地为左宗棠提供钱粮军饷的胡雪岩自然就成了李鸿章的目标。

但是怎么对胡雪岩下手呢,李鸿章还需要一个机会。

1883年,胡雪岩“斗丝”失利,让李鸿章逮到了这个机会。

浙江一带历来生产蚕丝,胡雪岩自己也是靠着生丝起家的,但是洋人资本涌入后,靠着雄厚的资金支持,把持蚕丝价格,压榨丝农。

为了打破洋人对生丝市场的垄断,胡雪岩用自己的钱庄储备作为后盾,开始了这一场和洋人的较量。

胡雪岩用的办法就是囤积生丝,从1881年6月,他就购入3000包生丝,之后又逐月买进,到了1882年10月,胡雪岩手上已经买进了14000包生丝。

胡雪岩的囤积行为,大大提高了生丝的交易价格,1882年9月,国外每包生丝的购进价格,已经高于销售价,致使国外生丝价格出现了“倒挂”的现象。

胡雪岩虽然达到了提高生丝价格的目的,但是囤积需要大量的资金,为此他不惜将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压了进去。

这让嗅觉敏锐的李鸿章发现了机会,他立即安排商人盛宣怀,对胡雪岩出手。

生丝大战

盛宣怀和李鸿章的关系,和胡雪岩与左宗棠一样,也是为李鸿章筹办金融、实业的官商。

因为两人的关系,李鸿章出手对付胡雪岩的左宗棠时,盛宣怀成了商业上打击对手的不二人选。

看到胡雪岩大量囤积生丝的时候,盛宣怀也利用自己和李鸿章手上的关系,大量购进生丝。

不过盛宣怀购进生丝后,并不是为了和胡雪岩争夺生丝货源,而是将买来的生丝出售给胡雪岩的竞争者。

这样一来,胡雪岩囤积垄断的目的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不巧的是,当年欧洲生丝产量大增,但是国内生丝却减产了,形势对胡雪岩更加不利。

欧洲生丝产量大增时,如果胡雪岩肯将生丝抛售,虽然资产会受到一定影响,但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但是胡雪岩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依然捂着手里的生丝待价而沽,没有及时退场,这就为后来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反观盛宣怀,不但和胡雪岩争夺生丝货源,想尽办法斩断胡雪岩的购买渠道,还不断抛售手里的生丝,一点点把生丝价格往下拉。

外商自然乐意看到这种情况,他们也联合起来,抵制胡雪岩,相互约定都不从胡雪岩手里购买生丝。于是胡雪岩手里的生丝,开始失去原有的价值。

胡雪岩囤积生丝时,不但搭上了全部身家,还把阜康钱庄的储备也用上了,生丝迟迟不能换钱,他的资金周转跟着也变得非常紧张。

原本朝廷这边还从阜康钱庄借了80万两白银,如果这笔款项能及时还给胡雪岩,那么胡雪岩就还有缓一口气的机会。

但是此时因为中法战争,胡雪岩的靠山左宗棠正忙于中法战争,鞭长莫及,李鸿章趁此机会,找来借口,把这笔朝廷借款又压了20多天。

此时的胡雪岩也是雪上加霜,他之前为了帮助对法国主战的左宗棠,担保替他从外国银行借了40万两白银,此时也到了还款的时候,这些钱也着落在胡雪岩的头上。

这时候,盛宣怀又到处宣扬胡雪岩破产的消息,鼓动那些在阜康钱庄有存款的人到钱庄取钱,这一下,给了胡雪岩致命一击。

当然,盛宣怀也没有忽视和胡雪岩有债权关系的外资银行,在盛宣怀的鼓动下,这些银行也以为胡雪岩已经破产,纷纷要求胡雪岩偿还贷款。

1883年12月3日,从上海和杭州开始,各地的阜康钱庄都遭到了挤兑。

上海和杭州两处的阜康钱庄被挤兑的人群挤满了,不到半天功夫,两处钱庄宣布倒闭,焦头烂额的胡雪岩避到宁波,苦苦寻找活路。

更致命的是,阜康钱庄的存款人,除了普通的平民,还有很多是朝廷大员,他们眼见存款要打水漂,便联合起来,要求朝廷惩治胡雪岩。

李鸿章眼见火烧得差不多了,也向朝廷上书,举报胡雪岩在经办朝廷借款时,加高借款利息,从中赚取利息差。

这份折子递到慈禧面前,当即引得“老佛爷”勃然大怒,她立即下令,将胡雪岩革职查办,并命令左宗棠负责追缴胡雪岩的欠款。

到了这个时候,左宗棠即使有心,也已经无力挽救胡雪岩的败局了,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住胡雪岩和他的资产。

惨淡收场

此时对于胡雪岩来说,想要解决眼前的困局,就必须将手里的生丝快速脱手,套取大量现钱,偿还阜康钱庄欠款和借外资银行钱。

但是在盛宣怀的努力下,外商结成了“不购买胡雪岩生丝联盟”,在这些人的努力下,整整两年时间,外国的洋行没有从胡雪岩手里买一条生丝。

朝廷清查之后,这些外商又利用胡雪岩急于脱手的困境,趁机压低生丝的价格,胡雪岩迫于无奈,只能将自己手中的大量生丝折价出售。

原本价值一千多万两白银的生丝,折价之后,只卖了几百万两,而朝廷清查之后发现,阜康钱庄仅北京分行的亏空,就有1200万两。

这么大的数额,靠售卖生丝的那点钱,显然是无法弥补的,这就需要左宗棠为胡雪岩筹谋了。

为了帮助胡雪岩渡过难关,左宗棠亲自坐镇杭州阜康钱庄。

杭州是总店,凡是大笔的存款,都需要在杭州总店支取,那些在钱庄存有大额欠款的朝廷大员看到左宗棠,心里也打起了鼓。

这些朝廷大员的存款,很多都是见不得光的,看见左宗棠在,自然不敢如数向钱庄索取,只能自认倒霉,这样一来,就把钱庄的欠款减去了很多。

至于钱庄欠朝廷的款项,因为之前胡雪岩经常为左宗棠购买军备,这些欠款中间也有很多可以操作的地方,账簿经过处理后,阜康钱庄的总欠款金额又少了一大笔。

即使是这样,胡雪岩能筹措出的所有银两,还是不能全部偿还所有欠款,对于这最后的欠款,左宗棠也无能为力了。

一个月后,杭州知府吴世荣带人前往胡雪岩府抄家时发现,胡雪岩已经将家产全部变卖,府内姬妾四散,昔日的豪宅已经变得无边萧条。

但前来抄家的官员,顾及旧情,将变卖家产的一部分钱,大约10万两留给了胡雪岩。

1885年9月,左宗棠因病去世,两个月之后,身上仍然背着欠款的胡雪岩,也在贫困中郁郁而终,终年63岁。

临死前,胡雪岩喃喃对着儿子说道:“白老虎可怕”,并留下遗训:两家世代不通婚,这说得自然是李鸿章。

“白老虎”到底是什么?

它既是李鸿章借以整垮胡雪岩的生丝,也是白花花的银两,生丝和钱庄,是胡雪岩的两大生意,但是他最终也是因为这两者而惨淡收场。

结语

除了是大清首富,胡雪岩还有一个名号,是“大清首善”,他在发迹之后,时时不忘做善事,他开办的胡庆余堂,每逢夏季,就会免费供应清凉解热的药剂。

发迹之后,胡雪岩就在各地开设粥厂、善堂和免费的私塾,每逢灾年,积极捐款赈灾,在民众中有极好的声誉。

胡雪岩的败亡,除了他自己判断失误之外,政治原因占了大半。

盛宣怀虽然作为洋务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但是他在扳倒胡雪岩时,和外商一起欺压本地资本,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参考资料:

1.张学勤.胡雪岩破败的真正原因[J].浙江档案,2011,(第6期).

2.最爱君.李鸿章为何要干掉胡雪岩[J].领导文萃,2018,(第11期).

3.本刊编辑部.红顶商人胡雪岩[J].商,2012,(第20期).

更多文章

  • 她给皇太极生的孩子最多,却是五大福晋最后一位,还差点成女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皇太极五大福晋都是嫡妻吗,皇太极五大福晋,历史上皇太极的子女

    眼看着豪格离去,两黄旗大臣们确实急了眼,立刻摆出要与两白旗决一死战、维护先帝之子的架势。假若真动起手来,两白旗未见得能胜,更恐怕要毁掉整个清王朝的前途。在这个节骨眼上,多尔衮灵机一动,不但将战端止住,更将一切向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导。提出:“既然大家一定要立先帝之子,豪格又已经表示了谦让之意,那么,

  • 大清的这位皇贵太妃,14岁入宫,历经四个朝代,她一死大清就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灭亡后太妃去哪了,大清朝皇贵妃列表,大清最惨的皇后19岁入宫

    之前,网上曾流行一句话:“人生路要自己走。”确实,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不管你手中的牌是好是烂,自己的人生之路最终还是得靠自己一步步走下去。翻阅清朝历史,放眼大清后宫的妃嫔们,她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命运,有的握有一手好牌,却输得很惨,有的凭借一首烂牌,却能出人头地。也许,这就是人生,永远出其不意。今天想

  • 和珅贪污腐败,却爱上了一个不该爱的人,最终为她丢了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和珅贪污被抓,和珅最宠爱的人是谁,和珅一生受多少人宠

    虽然大师都说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可是和珅在清朝的职位可不低,乃是朝廷命臣,可以说是那时数一数二的人物,和珅手握重权,也恰是由于有如许的权利,和珅的家底相称殷实,到底殷实到什么程度呢?大师应该都听过“金玉举座”这个成语,用这个词来形容和珅的家底可谓是毫不夸大,不仅不夸大,还不见得能贴切的描述他的家底,听

  • 和府富丽似皇宫,抄家时却仅缴获万两白银,和珅财产究竟藏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柳曾在《险竿行》中曾用:“始以险技悦君目,终以贪心媚君禄。”来形容人的贪婪,的确,这世间唯一不能直视的便是人性。当一个人身居高位之时,会面临很多选择,如果选择错误,则会跌落于万丈深渊之中,可尽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愿意为自己的贪婪而付出代价。01今日所介绍的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贪官和

  • 嘉庆与和珅在狱中的一段对话,隐晦的说出了到底才是大贪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庆干掉和珅是对是错,梦断紫禁城和珅和嘉庆对话,嘉庆帝对和珅的评价

    其实和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他的聪明,他知道乾隆的爱好,知道乾隆最喜欢的什么,所以他做什么都能按照皇帝的意思来,而也就是他能知道乾隆的一切最后成为了他被杀的原因。乾隆一去世,嘉庆的立刻就将和珅判处死刑,乾隆去世的第二天就将和珅的一切职务都给卸掉并将他软禁起来,第三天就鼓动大臣上奏弹劾和珅,最后列出了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洪秀全被剁成肉酱,为啥还要用大炮送上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洪秀全个人简历,洪秀全娶了2000多个老婆视频,太平天国洪秀全之死

    提起湘军,就不得不提他的创始人曾国藩了,他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珍贵的东西,而在这些珍贵的东西中比如他常常爆出的金句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一代一代的人。虽然曾国藩给如今我们的感觉不是太好,但是据史料记载此人还是一个非常有才华以及仁慈的一个人。对于他的仁慈,在史料中就有着这样的记载,曾有人对曾国藩说道

  • 大清已亡106年,乾隆7世孙却活在梦里,穿龙袍祭祖,家里金碧辉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后人身穿龙袍祭祖,乾隆去世后清朝发生什么变化,乾隆后期皇室宗亲有多少人

    他就是爱新觉罗·恒绍,他就是乾隆皇帝的七世孙,并且他现在的生活是非常的好的,但是直到现在他仍然穿着满清王朝的服饰,并且每年都举行祭祖的仪式,在祭祖的仪式当中,他穿着龙袍,戴着皇冠,就像满清王朝的皇帝一样,可以说场面是非常的壮观,非常的隆重,吸引到了很多人去观看。并且他的家中装修的非常的金碧辉煌,就像

  • 大贪官和珅死前写下一首绝命诗,暗含对大清诅咒,80年后果然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珅临死前说了哪些话,和珅临死前留下的遗言,和珅临终遗言记录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亲政,大贪官和珅来到了穷途末路。正月初四,和珅被革职下狱;初七,和珅交由刑部审讯,府邸被查抄;十一日,嘉庆皇帝发布上谕,里面历数和珅犯下了二十条大罪;正月十五日,嘉庆皇帝赐白绫一条,随即和珅在狱中上吊自杀,时年50岁。和珅万万没想到,嘉庆皇

  • 同治九年,因丢失孩童而引发惨祸,可见晚清时节的民智何其愚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同治年间发生的大事,同治的历史真实事件,同治历史评价

    某日,有农户在城北荒郊发现六具尸骸。死者均为孩童,死状惨不忍睹,身上多处的肉被割掉,露出森森白骨。不仅如此,有两个孩童的双眼也被剜掉。如此惨案,令津门百姓愤怒至极,天津知县刘杰倍感压力,要求速速破案,为死去的孩童讨还公道。时有西沽小贩杨老乐,以贩卖猪肉为生。某日,一个北洋小吏在杨老乐的肉铺买了二斤肉

  • 和珅自杀,黑龙江发现其后人,身份很意外,至今还保留先祖的习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做了三年的太上皇乾隆驾崩,和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正月十三,嘉庆迫不及待地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并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正月十八,嘉庆考虑再三后,赐给和珅一条白绫,让其自缢。和珅是自杀了,那么他有没有后人呢?众所周知,八旗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