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历史很长,我们一直认为我国成型的国家历史是从家天下的夏朝开始。
不过,虽然夏朝属于史料都认为的存在,但是却一直没有出土文物来对证,而我们国家有记载的历史,一直到商代,都有大量的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唯有夏朝,所有的历史书里都有它,但是始终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年代。
我们有明确纪年的历史,是开始于公元前841年的西周时期,在这之前,年代都不是很清楚,所以导致了在周朝之前的历史我们没有办法知道确切事件的年份。
商朝的存在也曾一直是被一些国外的专家所质疑的,直到19世纪末期的时候,也就是1899年,当时清朝的一位官员抓药的时候在一味骨头做的药材上发现了疑似文字的符号,也多亏了这位官员学问好,他高价将这些刻有符号的龟骨全部收了回来,后来经过学者们的研究,才发现这些符号可能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从此商朝的历史就从所谓的只有传说变成了有文字和文物可考的历史。
而夏朝的存在跟甲骨文被发现之前的商朝一样,既神秘又经常遭受质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上个世纪末期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一批专家学者开展了一项史学研究工程,集合了许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的就是确定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具体年代。经过几年的研究,加上这期间多处重要的殷商时期遗址的发掘,专家们最终做出了《夏商周年表》,明确了夏商的开始和结束的年代,也明确了周朝开始的年代。
而至今为止,夏朝是否有文字,也是一个谜,因为从我们现在的考古发现来看,已经知道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是大量出土于殷商时代的废墟的,而从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来看,大部分是对当朝也就是商朝时期的事件记录,基本上没有关于前一个朝代的事情。
但是商朝的文字里完全不提前朝,也是十分奇怪的,尤其是新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为了彰显自己的正义,总归要贬低一下前朝的。
比如清朝的史书就记载明王朝如何穷奢极欲,又比如武王伐纣之时也要打着着纣王无道的旗号,纣王这个名号也是周朝送给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的带有贬义的谥号,事实上这位名为帝辛的商王,并没有后世宣传的那样荒淫无道,相反还是一位比较有为的君主。
当时商王朝内部的确已经在分崩离析的边缘,但是这是王权与神权以及世家的权力斗争之下形成的局面,而帝辛即位后,为了增强王权,进行了一些打压祭司们神权的举措,也废除了一些残忍的奴隶殉葬制度,这也成了被人攻击的原因。武王伐纣时,历数纣王的罪状,其中就有一条郊社不修、宗庙不享,其实不是不享,只是不以人命享而已。
所以说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要保证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确性,没有只言片语去攻击一下前朝证明一下自己,这点也挺不寻常的。
后来的学者们经过研究发现的一个现象,或者说一个经常出现的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在这些出土的甲骨文中,很多次地出现了同一个词,这个词就是“西邑”。
说文解字中对邑字的解释是:国也。
那么就很明显,这个西邑,就是位于商帝国西边的一个国家,而根据后世文字学家的理解, 这个邑字代表的是比较小的帮国,那么这个国家会不会是商朝边上的一个小国,后来被商朝攻打之后归顺了商朝呢。
况且这个字也未必就是指代小国家,因为后世称商朝和周朝,都有带邑字的称呼,而且这些出土的带有西邑字样的甲骨文,基本上都是跟祭祀有关,如果是不起眼的边陲小国,灭了也就灭了,并不需要定期祭祀吧。这个谜团很快被解开了。
当时,学者们收获了一批战国竹简,这批竹简显然是不法份子通过盗墓所得,后来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偷渡出海,在海外的文物市场上流传出来,学者们通过各种方式让这批竹简回归了祖国。不过这批竹简并不是由清华大学出面在拍卖会上得来,因为研究机构是不能自己出面购买这些流失文物的,这样会助长这些文物贩子的气焰。所以,清华大学只能以校友捐赠的形式,拿到这批竹简。
也就是这批竹简中出记载的一些文字,让学者们很快地破译了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关于西邑的记载之谜,也让一直神秘莫测的大夏朝,初露端倪。
这批竹简经过检测确定是出自于战国时期,并且记载了很多我们之前只知道名称但未见过内容的典籍。可谓十分珍贵。
然而最为珍贵的是,这批竹简里,发现了记载商朝宰相伊尹的生平的两篇文章的原文。
大家都知道伊尹是商汤时期的一位重臣,而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在伊尹的帮助下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王朝,那么这样两篇记载了大商开国之相的事迹的文章,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什么关系,跟大夏朝又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原来在这两篇文章中,赫然记载着一句话,说伊尹帮助汤打败了“西邑夏”。从后人称呼商朝为“大邑商”这样的用法来看,“西邑夏”,就是夏朝!
从此,夏朝,不再是一个只出现在史书中的朝代,当然,因为现在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都是盘庚迁都之后发现的,年代上远远晚于商朝建立,当时的夏朝使用的是否也是甲骨文,或者是什么别的文字,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和专家学者的研究。
更为有趣的一点是,从这些甲骨文和竹简中透露的信息来看,夏王朝既然在商朝西方,并且还是一个强大到足以让商向其俯首称臣岁虽朝贡的王朝,那体量应该也是不小的,这仿佛也印证了另外一个比较民科的史学传说,“夏埃及一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