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每个王朝都有安身立命的本钱,统治中国500余年的商朝的终极武器

每个王朝都有安身立命的本钱,统治中国500余年的商朝的终极武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89 更新时间:2023/12/13 17:46:10

商朝的五兴五衰

商朝从商汤建国开始,经历了五次兴盛和五次衰败,最终在商纣王那里灭亡。

一盛一衰。商汤建国到太甲治国,为一盛。从太庚到雍己,为一衰。对应的是第1至14位帝王。

二盛二衰。太戊时,为二盛。从中丁河亶甲为,为二衰。对应第15位至第18位帝王。

三盛三衰。祖乙时,为三盛。从祖辛到阳甲,为三衰。对应第19位至第24位帝王。

四盛四衰。盘庚时,为四盛。小辛时,为四衰。对应第25至26位帝王。

五盛五衰。武丁时,为五盛。从祖庚到纣王,为五衰。对应第27至31位帝王。

这些盛衰变化,衰败的原因不需要多说,大部分原因都是帝王无道,不尊重祖先优良品德,导致治国无方,百姓生活不安宁,诸侯也不来朝贡。

而兴盛的原因,则是每次各不相同。

一盛。商汤不必多说,商汤代夏的故事非常经典,商朝的建立本来就是众望所归。一来,商汤就是以民为本,非常仁义,关注百姓生活,又治国有方,处处以社稷为重。曾说出“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的千古名言,也曾创造出“网开三面”的成语。二来,有名相伊尹、仲虺的辅佐,在商汤被夏囚禁在夏台的时候,正是他们拿着珍奇异宝换来了商汤的自由,也是他们这些大臣帮商汤打败了夏桀。

到了太甲即位。太甲不好好治理国家,就被伊尹流放到商汤墓地桐宫守孝,直到变得悔过自新品德变好后才把政权还回去,因此太甲成了好皇帝,诸侯都很钦佩,商朝变得很兴盛。

所以,一生有商汤和太甲的功劳,也有大臣伊尹的付出。

二盛。太戊即位时,国家逐渐衰败,诸侯都不来朝拜,太戊就任用伊陟为相治理国家。伊陟正是伊尹的儿子,非常注重德治,相传在朝堂上出现怪事,长了一棵桑树和毂树,一晚上就长到双手合抱的围度,太戊就非常害怕,因为在古代认为所有怪异现象都是不吉利的象征。伊陟却说“美好的德行能够战胜怪异的事物”,让太戊修整德行,果然怪树消失。

从这里可以看出,伊陟是注重德治的,也因有了他的辅佐,太戊重新振兴了商朝而被尊称为中宗。

三盛。祖乙时,受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曾两次迁移都城,这期间巫贤当政。巫贤的父亲是巫咸,主要负责王室内部的治理,也就是内政。其实,从他们的姓“巫”就能看出,他们负责祭祀一类的家族,古代帝王都很迷信,巫贤帮祖乙占卜的时候,引导祖乙向治国安邦、成为一个好皇帝方向努力,才有了祖乙时商朝的兴盛。

所以,大臣巫贤对三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盛。盘庚之前连续九朝,都因为争皇位而内乱,废嫡立庶、叔侄相争的事情比比皆是。盘庚即位,最大的成绩是盘庚迁殷,把都城定在了今天的安阳,也使得安阳成为了自他之后的商朝稳定都城,出现了灿烂的殷商文化。当他准备迁都时,商朝已经多次迁都,大家都不愿意再迁,盘庚就对大臣说“昔日,商汤与你们的祖先一起安定天下,不能舍弃祖先的法度,这样是不能治理好国家的”,就强硬要求大家迁都,并且治国方面施行商汤的仁义之政,商朝出现了繁荣。

盘庚迁都,其实是对固化的贵族阶级的一次打击,是对商朝子民的一次利好,到了新地方就能重新制定规矩,实行更多利于百姓的政策。

五盛。武丁是一个城府极深的帝王,即位后一心想要复兴商朝,却没找到合适的辅佐大臣。于是,即位三年都不理朝政,就是观察整个国家,谋划怎么治国。终于,得到了得力助手傅说。

按照《史记》记载,武丁是做梦梦到圣人,就“说”,然后就拿着梦中圣人的画像逐个对比大臣都不是,接着又在民间寻找,终于在傅险找到了傅说,这时傅说是修城墙的奴隶。傅说成为宰相后,直言朝政,发展生产,外联诸侯,商朝大治,国力变强。

此外,武丁时还有一个名臣叫祖己。武丁祭拜商汤时,一个野鸡飞到鼎的耳朵上叫,武丁很害怕,祖己就让武丁勤修政事。并且还对武丁进行了一番说教,说:上天考察民众主要看他行为是否符合道义,不守道德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大王应该恭敬爱民,遵守天道。也因此,武丁治国成效明显,商朝再次也是最后一次兴盛。

可见,伊尹和祖己还是强调以民为本,强调德治。

从以上五点,不难看出商朝的五次兴盛都是帝王贤明再加上有贤臣辅佐。而这五次兴盛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化或者德治。而德治就是商朝统治中国500余年的终极武器,为什么这么说?要从根上说起。

商朝的祖先叫契,是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也是的兄弟。尧时契就被举用而没有官职,舜时被任命为司徒主管百姓教化,后来又帮助大禹治国。不难看出,商朝历代国君都是负责教化的,所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善于说教,也非常注重品德培养。也正是靠着帝王的品德,任用贤臣,爱护百姓,才有了五次的兴盛,而不幸的是商朝最后的几位帝王都不注重德治,要么淫乱无道,要么辱神射天,最后到了纣王,终于无可救药的亡国。

一人不修德而立不正,帝王不修德而国不治。

更多文章

  • 封神:伯邑考为何跟姬发叫法不同?他名字背后是一场残酷的宫斗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伯邑考封神了吗,伯邑考和姬发谁厉害,姬发被封神了么

    伯邑考是姬昌的嫡长子,西岐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结果却是次子姬发上位,捡了个大便宜。我们仔细梳理相关细节,就会发现,姬发顶替伯邑考,并不是简单的突发事件,而是有预谋的,背后是一场残酷的宫斗戏。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城整整七年,临行前,姬昌交代国事,他明确表示,不过是七年之灾,性命无虞。事后,他会完璧归

  • 为什么西周初期进行的论功行赏,无法让所有人满意?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周初期成功经验总结,西周初期提出的基本治国政策,西周时期的制度与主张

    第一,当然是自家的亲族,常言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周武王出征,牧野一战大胜纣王,老乐以前也介绍过,在这一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除了用兵精妙的姜子牙之外,作为王室子弟的亲兵卫队,对商纣王发起的猛烈冲击也功不可没,其中像是召公奭和毕公高,都是非常有名气的代表。第二,当然是以姜子牙为代表的众多功

  • 难怪伯邑考寸功未立,却被姜子牙封为大帝,你看他的大帝是谁让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伯邑考封神了吗,姜子牙对伯邑考评价,伯邑考和周武王什么关系

    伯邑考是文王姬昌的长子,本为西岐的接班人。然而,姬昌被纣王囚禁羑里,伯邑考入朝歌救父,因遭到九尾狐妲己陷害,被纣王处死。封神之战结束后,被姜子牙封为中天北极紫薇大帝。我们知道,封神的规则是,凡参与封神者,必先应劫而死,因为只有应劫而死,才会有灵魂飘入封神台,姜子牙才能将其封神。然而,伯邑考虽被纣王处

  • 山东挖出3000年前古墓,出土姜太公神秘铭文,墓主究竟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山东姜子牙墓,姜太公陵墓图片大全,姜太公墓发掘完整视频

    姜子牙神秘铭文山东挖出3000年前西周墓葬群在2008年的时候,山东省陈庄村被确定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一段,施工队正在村北边的河道里紧张的修建工程,突然,一个陶瓷碎片被他们从图中挖了出来,在这之后他们又从地面中挖出了很多的陶瓷碎片,刚开始并没有将这当一回事儿,但是伴随着陶瓷碎片越挖越多,到最后竟然

  • 石峁遗址发现文字:记录了陕西4300年前,夏朝古城这样分管人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揭秘石峁遗址,石峁遗址史书记载,石峁遗址再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字根义字典#著述,向#陶文上古史#转移,实在是前者太冷清,只能压下来干脆不发表了!后者利用业余时间写的,竟给自己和条友带来诸多惊喜!比如山西峙峪文化野马骨刻文记录了2.8万年前狩猎资源调查「链接」,再比如洛阳二里头遗址文物围绕着原始青洗瓷轻松这一中心而展开「链接」等等。石峁古城不但有文字,还

  • 文姜与哥哥发生关系,比褒姒妲己更放荡,为何受到后世爱戴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姜的真实历史,褒姒和妲己,文姜的故事有哪些

    这个婉拒齐僖公女儿的人就是郑国的世子,公元前709年,齐僖公本想让自己的大女儿文姜和郑国世子结为联姻。谁知郑国的世子直接拒绝了和文姜的婚事,并且拒绝的理由还如此不堪。这中间是发生了什么吗?文姜周公旦的预言早在300年以前,周武王经过牧野一战大获全胜之后,把这场战役里功劳最大的两个人姜太公和周公旦,分

  • 匈奴人是否为夏朝人的后裔,通过DNA分析了解到匈奴的血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匈奴是夏朝遗民吗,匈奴和夏朝的关系,夏朝与匈奴有战争吗

    如果要提到一个名气最大的我国古代的游牧民族政权,很多人都会提到匈奴。匈奴这个游牧帝国兴起于秦国,强大于汉代,虽然最后被大汉帝国给暂时击败,但是在汉朝灭亡之后的魏晋时期,匈奴眼看中原衰落,他又再度入侵华夏大地。可以说华夏和匈奴之间的战争与和平,在中古时期的我国古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那么匈奴这

  • 如果夏朝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比它更早的石峁古城该作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夏朝与石峁,夏朝最古老的遗址,夏朝历史上有哪些遗址

    经过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学等领域的170多位专家长达5年的努力,最终得出夏朝始建于约公元前2070年的结论。此后,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课本教材,均将“约公元前2070年”这个节点作为夏纪年的肇始,晚于这个时间点的为夏代,早于这个时间点的则是先夏时期。然而,在《

  • 龙竟真实存在过古籍惊现夏朝神秘养龙家族,龙的消失与他们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夏朝龙图片,中国最早关于龙的记载,正史中真实的龙

    这些史书不仅记录了龙的形貌和特性,各时期龙出现的传说,还记录了夏朝时期,专门负责养龙的人和官职。《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上有“蔡墨对魏献子曰:‘昔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zōng]川,鬷夷氏其后也。一、豢龙氏虞舜时

  • 同为殷商重臣,为何黄飞虎被封大帝,闻仲却只被封为雷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黄飞虎与闻仲谁神位高,黄飞虎和闻仲哪个厉害,黄飞虎历史上真实存在吗

    然而,随着九尾狐妲己的入宫,纣王被蛊惑逐渐昏庸化,闻仲和黄飞虎这对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也渐渐分道扬镳。闻仲一如既往忠心耿耿辅佐纣王,而黄飞虎由于纣王害死其妻妹,一怒之下,倒戈相向,辅佐武王对抗殷商。虽然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但两人的结局非常相似,都在封神之战中应劫而死,灵魂飘至封神台,被姜子牙封神。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