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当然是自家的亲族,常言说得好,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周武王出征,牧野一战大胜纣王,老乐以前也介绍过,在这一战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除了用兵精妙的姜子牙之外,作为王室子弟的亲兵卫队,对商纣王发起的猛烈冲击也功不可没,其中像是召公奭和毕公高,都是非常有名气的代表。
第二,当然是以姜子牙为代表的众多功臣了,虽然后世流传出来的《六韬》记载了姜子牙与周文王和周武王大量的用兵心得,很可能是战国甚至更晚时期,假托姜太公的伪书,但姜子牙对整个对殷商作战的功劳,是不容忽视的,从一开始的策划,充分体现了姜子牙的战略水平,到牧野之战的执行,体现出的战术水平,总之,姜子牙在用兵方面都是了不起的,而与此同时,又不可能只有姜子牙一个人的功劳,所以,很多相应的功臣,也必须要得到他们应有的封赏。
第三,就是天下的各个部落了,特别是那些来孟津与周武王汇合,一起讨伐纣王的诸侯们,虽然有瓜分胜利果实之嫌,来晚了就没有了,但人家毕竟是来了,来了就有功劳,有功当然要赏。第四种诸侯,就是最为特殊的,比如以前的文字中,也有所提及的,就是那些曾经掌管过天下的君王的后代,比如舜的后代在陈国,夏的后代在杞国,就连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也被封赏了一块土地,当然,像是后来的越国人,也自称是大禹的后代,那就是东周以后的事儿了,并不在这次大分封之列。
这样一来,根据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诸侯各自拥有了各自的位置,但是无论古今中外,公平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比如我们刚才提到的,对功臣的封赏中,有一位和姜子牙算是并肩的人物,在历史上不是很出名,也许是因为《封神演义》对他也没有提及,因此后人了解的并不多,但此人的地位确实非同一般的,那就是鬻子,也就是鬻熊,据说他被周文王当做师长一样尊敬,但是他的后代只拿到了子爵这个级别,要知道,姜子牙得到的可是第二等的侯爵,毕竟第一等的公爵,更像是个荣誉称号,很少有诸侯可以拥有如此待遇的。而且鬻熊后代受封的地方也不是很好,只是当时还未开化的南方,但这个诸侯在几百年后,影响力巨大,那便是楚国。
另外,这个封国还不是周武王时期分封的,所以到了后来,楚国人整天不平衡,最终才率先独自称楚王,并且在东周王室已经形同虚设的情况下,我行我素,无人敢管。尽管史书中还称其为“楚子”,但在当时,并没有人因为楚国称王,就发兵攻打,惩戒他们。当然,这些都是后话,老乐只是想通过此事,说明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即使是刚刚分封天下的西周王朝,看似非常先进,非常公平,但也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满意。就像如今的我们一样,即使你再优秀,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