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说说“扬州八怪”的历史故事: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不大一样

说说“扬州八怪”的历史故事: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不大一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3/12/13 14:10:27

所谓“扬州八怪”,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曾在扬州卖画的一批“怪”画家。“怪”,主要指他们的绘画风格与当时的正统画家有所不同,也指他们的思想行为与当时的习俗不大一样。

当时,两淮盐利甲天下,扬州是两淮转运使的驻地,盐业极盛,盐商鳞集。漕运和盐业,使扬州具有特殊的地位,成为东南一大都会。

全国各地的许多文艺人才,被扬州的繁华景象吸引而来。以绘画来说,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末,扬州本地的和从外地来的知名画家,达一百数十人。各有擅长、风格不一的画家们,聚集在扬州,争奇斗胜,各显其能,从而使扬州画坛盛极一时,名闻中外。

既然扬州是一个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经济生活中的进步和变革,反映到文艺生活方面,人们也不满足于陈旧的一套,而要求变化,渴望创新。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扬州画坛上出现了一股革新的潮流,石涛是先行者,“八怪”是主力军。

当时,山水画方面以娄东派、山派的势力为最强,但扬州不是其主要阵地;花鸟画方面以常州派的势力为最大,扬州也不是其主要阵地。扬州画坛的特点是百花齐放,千峰竞秀。这也是“八怪”得以活跃的重要原因。

“八怪”之称,始于何时?我们还没有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文献中发现“扬州八怪”一词,连喜欢记载故乡遗闻轶事的阮元(1764—1849)的著述中也没有提到它。直至清末,汪鋆(jūn)《扬州画苑录》中才有“怪以八名”的话,凌霞才正式写了《扬州八怪歌》,载在《天隐堂集》。前者旨在批判,后者意含歌颂。这个变化很重要。“扬州八怪”的“怪”,从贬词变为褒词了。此后,画学书籍中提到“扬州八怪”的渐多,而且褒多于贬。

罗聘《筤谷图》

“八怪”指哪几位画家?说法不一。《扬州画苑录》《天隐堂集》、黄质(宾虹)《古画微》三书中的说法,都有出入。汪鋆是扬州仪征人,凌霞久寓扬州,黄宾虹侨居扬州近十年,如果当时“扬州八怪”有约定俗成的说法,他们的记载,应该是相同的。汪、凌、黄记载的不同,反映出“八怪”本无固定的说法。这是因为:“八怪”没有一个组织。这些画家,有的是扬州本地人,有的是来扬州卖画的外地人,时来时往,或聚或散,流动性较大,而且作客的时间,有前有后,有长有短,参差不一。人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各自的说法,当然不可能完全相同。至于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葛嗣浵《爱日吟庐书画补录》、陈衡恪《中国绘画史》等书中对“扬州八怪”的记载,与汪、凌、黄又有差异。李、葛、陈与扬州没有渊源,他们的记载,或是根据传闻,或以己意评选,可备一说,而不能视为定论。

我们对于“八怪”,是作为一个革新的画派来研究的,不必拘泥于哪一种说法,也不必局限于八个人。着重在“怪”,而“八”这个数字关系不大。我们综合各种记载,求同存异,一共保留了十五位画家。这些画家,思想水平、艺术成就的高低不一,群众自有慧眼鉴赏、品评。

或者有人说,既然主张“八怪”不必局限于八位画家,何不改称“扬州画派”呢?上面说过,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活动在扬州画坛上的知名画家达一百数十人之多,他们的画风不一,“八怪”只是其中的一个流派。所以仍采用“扬州八怪”这个称呼已久的名词较为妥当,可以一目了然。

“扬州八怪”在艺术观点、创作方法上具有共同的特征:(一)主张创新。“八怪”将继承传统与创造革新相结合。在“师古人”的态度上,他们学习古法而不死守古法,敢于摆脱传统的束缚,突破程式,自立门户,抒发个性,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二)注重实践。“八怪”重视生活,以造化为师。在“师造化”的态度上,不是单纯地反映现实,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情操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理解自然,再造自然。

“八怪”写意和写实结合,以写意为主;写神与写形结合,以写神为重。(陈撰、李葂喜用减笔,减至无可再减,仍然意足神完)或豪放泼辣,或清新潇洒,都富有生气。

“八怪”的作品,涉及山水、人物、花卉几个领域。(一)山水画。“八怪”善于就地取景,扬州的名胜古迹、别墅园林,常是他们的绘画对象。高翔、高凤翰是这方面的能手,构图新颖,景色宜人。(二)人物画。黄慎常取材于民间生活,以同情的笔触,画出贫民以至乞丐的痛苦。金农、高翔、罗聘以写意手法作肖像画,寥寥数笔,不但形体酷肖,而且神情活现。金农画过鬼,罗聘进一步创作《鬼趣图》,以鬼喻人,用类似漫画的夸张手法,讽刺官僚地主的丑态。(三)花卉画。“八怪”无人不擅长花卉。他们在传统题材的描绘中,增添了新的内容。就以梅、兰、竹、菊“四君子”画来说,一般很难超出前人案臼,“八怪”却能别出心裁,翻新创造。他们还开拓了新的题材,珍贵罕见的花卉、平凡常见的物品,皆可入画。“八怪”常于人们熟视无睹之中,发现美的因素,以生动活泼的笔墨表现出来,情趣横生,耐人寻味。华喦、李鱓(shàn)、李方膺、边寿民在这方面各有独到之处。

“八怪”发展了中国的文人画。文人画,亦称士夫画。其作者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文人画标举“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有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的缺点是回避现实,脱离生活。但其中也有寄寓着对腐朽政治或民族压迫的愤懑之情者。“扬州八怪”把文人画的回避现实,脱离生活引向关心现实,重视生活,把寄寓愤懑之情的那部分文人画加以发展,呈现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郑燮是“八怪”的杰出代表。

郑燮《竹石图》纸本立轴

“八怪”的绘画,不仅是状物,更着重抒情。工笔画只能状物,写意画便于抒情。郑燮提倡先“工”后“写”。李鱓画花卉,黄慎画人物,都由工笔转为粗笔。由于发抒的不是恬静之情而是愤懑之情,表现的不是富丽堂皇,也不是荒寒寂寞的画风,而是纵横跌宕、痛快淋漓的画风,所以“八怪”中有几位特别发展了水墨写意中的破笔泼墨法技巧,取得突出的成就,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八怪”能诗,工书。他们把绘画对象人格化。梅的傲骨,石的坚贞,更是比拟自己。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社会阅历和政治见解。他们在绘画上题跋,是为了补充画意,借以发挥自己的政治情感,也寄寓着他们对各种事物的看法。“八怪”中,郑燮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别开生面;黄慎的草书,上下勾连,亦有特色;杨法以草法写篆书,而且创造简体篆字,艺高胆大。他们以书法入画,画法入书,有的还以篆刻之法融入书画,当然不同凡响。在他们的作品中,诗的内容,字的位置,与绘画相得益彰,达到完美的统一。

金农“漆书四屏”

“扬州八怪”在绘画实践中,做到了以画笔作为抨击当时黑暗现实的武器。从绘画美学来说,他们是进步的现实主义与积极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思想。他们的浪漫主义具有一定的人民性。

“八怪”不但画“怪”,思想行为也有点儿“怪”。他们有的是布衣;有的做过小官,由于触犯权贵,被罢免甚至下狱。经过不同的生活道路之后,共同走向卖画的命运。受压抑、遭迫害、坎坷不平的境遇,使他们愤懑,也使他们清醒。他们看到了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对现实产生不满,对劳动人民寄予一定的同情。他们洁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污;性情倔强,不肯随人俯仰。他们的“怪”,包含着进步的因素。

“八怪”无一人不为艺术付出艰辛的劳动。高翔、高凤翰在右手残废之后,以左手写字作画。汪士慎一目失明之后,仍然作画;双目皆盲之后,还摸索着写狂草大字。身残心不残,为艺术奋斗到死的拼搏精神,可歌可泣!

任何人都受到时代的局限。“八怪”当然也是如此。从思想行为来说,他们的“怪”之中,也有消极、颓废的封建意识和感情。从艺术来说,他们发抒愤懑之情的绘画,有时全露其外,较少内美。由于卖画糊口,有时出于买主的定制,他们也绘过一些庸俗的应酬画。金农、郑燮生前就有代笔者,身后的赝作更多。我们要加以鉴别,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继承、发扬这份艺术遗产。

附记:建国以来,我陆续发表了十几篇有关“扬州八怪”的专题研究的文章。这篇小文,就是在这些文章的基础上写出来的;同时吸收了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因为所见不广,可能遗漏了不少好的见解,留待今后补充。

更多文章

  • 清朝皇太极和顺治登基的背后隐藏着重大阴谋,那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顺治与皇太极的关系,皇太极死后顺治多少岁,皇太极为何册封顺治

    说起清朝的起源,还要从明初说起。那时女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三大部,后按地域分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奴儿干都司作为管理机构,女真各部皆臣服于明朝。公元1583年,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袭封为建州左卫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女真部,征服东海女真部

  • 此女是康熙最厌恶的儿媳,碍于情面一再忍让,雍正登基后直接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最疼爱的妃子,雍正临终前赐死一人,康熙和雍正的祖孙情

    那么这个女子是谁?又如何有这么大的本事让这么多人厌恶她?这个女子就是胤禩的妻子,由于古代的时候女子很少有全名出现,一般都是以姓加一个氏来称呼。所以这个老八胤禩的妻子姑且就称之为郭络罗氏。话说她可是一个美女,相貌出众,按理说这样的美女应该被很多人喜欢,但是为何会被这么多人厌恶呢?第一点就是因为太过泼辣

  • 光绪出生后,奕譞要给儿子做“百子衣”,制作的过程可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光绪皇帝名叫爱新觉罗•载湉,其父即爱新觉罗•奕譞,也就是晚清历史上权臣醇贤亲王。史料记载,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他大福晋又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虽然奕譞在清朝诸多的亲王和大臣中显得十分低调

  • 曹操军事才能远胜曾国藩,起家时也曾编练乡勇,为何表现不如湘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曹操军事实力排名,曹操和曾国藩谁厉害,曹操真实的军事才能

    曹操编辑搜图曾国藩曹操和曾国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而且两人最初都是靠团练起家的。曹操最初起兵讨伐董卓时,身边仅有5000人马,都是其宗族兄弟夏侯惇、夏侯渊、曹仁及曹洪等人从家乡临时招募的;曾国藩麾下的湘军其是就是湖南当地的团练武装,后来出省作战,其粮饷也一直都是靠家乡支援。编辑搜图官渡之战形

  • 西北的准噶尔部,到底有多少实力,为何与清朝对抗了7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军平定准噶尔,清朝准噶尔势力范围,清朝准噶尔的势力范围

    当时准噶尔汗国,并非一个小国,而是一个盘踞在中亚、新疆、蒙古地区的庞然大物,他的领土甚至一度达到了西藏和青海地区,被西方历史学家称为“最后的游牧帝国”。准噶尔汗国的前身,是曾经在土木堡大败明朝军队的蒙古瓦剌部,瓦剌部被蒙古另一大部族鞑靼部驱逐至中亚,又分裂为四个部族,准噶尔就是其中之一。明崇祯九年(

  • 董鄂妃是顺治最爱的妃子,又是众妃之首,为什么佟佳氏先生皇子?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顺治董鄂妃的真实照片,董鄂妃和顺治差多少岁,董鄂妃真的是顺治的弟媳吗

    顺治在登基的时候年龄不过只有六岁,所以小小年纪的顺治根本就没办法自己独立去处理朝政,所以只能够依靠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以及大臣。虽然孝庄太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清,客氏顺治却不理解,一直认为自己受到了母亲的控制,而古代时期想要亲自掌权,就必须成年,而成年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结婚。但可惜的是顺治没有办法

  • 纯妃墓被打开后,发现了清朝皇室丑闻,乾隆曾想极力隐瞒!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乾隆纯妃墓发掘,纯妃墓里的秘密,乾隆对纯妃的评价

    读者朋友们都知道,在封建统治时期,等级观念非常严重。不光是生前,就连死后的墓葬都有一定的讲究。清东陵是清朝皇帝们的陵寝,大多数清朝皇帝都埋葬在这里,其中就包括乾隆。乾隆时期,得宠的妃子也是非常多的,比如纯妃、富察皇后等,这些也都是乾隆的家事。然而却有一个妃子,是乾隆甚至整个皇室都想掩盖和抹掉的,就连

  • 被嘉庆赐死,和珅拿出“免死诏书”,打开发现只有三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给和珅的免死诏书,和珅被赐死后嘉庆说的话,和珅被嘉庆赐死后又发生了什么

    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姓钮祜禄氏,属于满洲正红旗,那时候,他父亲常保正担任福建的副都统。不过,和珅不是什么从小就富贵安宁的大家子弟,他三岁时母亲生了弟弟和琳难产死了,九岁父亲又死了,和珅与弟弟差点被赶出家门。幸好和珅受到老家人的保护,才幸免于难。长大后和珅发奋学习,考上了上咸安宫官学,

  • 大清伴读小宫女,逆袭人生成大清太后,光绪对唯命是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光绪悲惨的一生,光绪的真实故事,光绪人生的四个历程

    也有一部分人在家里务农但生活非常困难,同时那些更贫穷的人家由于养不起孩子,就会将自己的孩子送给有钱人家成为府中的家奴,但皇家出生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很高的地位,同时备受万人瞩目,还有很多奴仆伺候。在大清王朝统治时期,当时的大清皇室也是非常看重家室地位的,在当时能进入皇宫的必须要求是满族子女,而想要成为

  • 董鄂妃为何死:顺治疯狂的爱,丧子痛与孝庄的不认可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董鄂妃和顺治相差多少岁,顺治与董鄂妃电视连续剧,董鄂妃顺治

    董鄂氏被顺治帝在一次英雄救美中相识,正是这一次顺治帝对董鄂氏一见钟情,从此再也未将其他女子放在心上。顺治帝的在专情方面与其父亲皇太极倒是有些相似的,但是相较于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顺治帝对董鄂氏爱的方式接近于疯狂。董鄂氏入宫即为贤妃,之后更是在短短几个月内升为贵妃乃至皇贵妃,这升迁的速度在这帝王的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