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死关羽的真凶并非孙权,而是刘备,华容道放走曹操已泄露秘密!

杀死关羽的真凶并非孙权,而是刘备,华容道放走曹操已泄露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21 更新时间:2024/2/8 21:19:52

演义中记载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灾荒,使得民不聊生。刘备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张飞、关羽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情投意合的三人,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作为结拜的地点。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之中,三人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

而关羽刚刚出道便与刘备恩若兄弟,之后先有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的战绩,又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议迁都以避其锋芒。被司马懿和蒋济等劝住,二人建议曹操利用蜀、吴之间的矛盾,让孙权出兵袭击关羽后门,则可解围。

曹操采用了这一计策,孙权派吕蒙出兵,并将具体行动计划告知曹操。曹操为了让关羽早日退兵,挑起蜀、吴争斗,坐收渔利,便命人将东吴计划写好,射入关羽营中,关羽看后,犹豫不决,因此耽误了时间,此时由徐晃带兵救曹仁,羽不能克,引军退还。

因此孙权的军队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而关羽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麦城。孙权率兵赶到,派诸葛瑾多次劝说关羽投降。关羽假装投降,在城头上竖起白旗,暗地里带了十几个骑兵弃城往西而逃。孙权闻讯,派兵阻断了关羽必经之路,埋伏在草丛中,用绊马索绊倒关羽等人,活捉了关羽。

孙权亲自出马,再次劝关羽投降,然而关羽怒目圆睁,破口大骂:“我和刘皇叔一起共谋大业,怎会和你这样的叛贼共事。” 孙权怕留下后患,杀了关羽。这就是我们所认识的关羽,被我们形容为是忠义的化身。他的肝胆忠义更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演义中也记载到

关公所随之兵,渐渐稀少。走不得四五里,前面喊声又震,火光大起,潘璋骤马舞刀杀来。公大怒,轮刀相迎,只三合,潘璋败走。公不敢恋战,急望山路而走。背后关平赶来,报说赵累已死于乱军中。关公不胜悲惶,遂令关平断后,公自在前开路,随行止剩得十余人。行至决石,两下是山,山边皆芦苇败草,树木丛杂。时已五更将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下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落马,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不过时至今日,很多人却不仅仅是看这些放在明面上的记载。他们认为杀死关羽的真凶并非孙权,而是刘备,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时候已泄露秘密。“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是世人皆知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的重点篇章。

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的意思。操见云长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曹操已与众将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愈加不忍。正犹豫间,张辽纵马而至。云长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后人有诗曰:“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曹操既脱华容之难。

演义之中所描述的这正是赤壁之战后,曹操仓皇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顾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诸葛亮明知道关羽重义气,会放走曹操,怎么还会把关羽去把手华容道呢?

所以说表面看是因为以前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要报恩所以就放走了曹操,而且这次放走曹操也是诸葛亮的计谋,因为派其他人去,肯定会杀了曹操,而曹操一死,那蜀国就危险了,而且这样可以让关羽还恩于曹操。所以无论从大局出发,还是从关羽个人出发,都会放了曹操的。

那么为何要签下军令状,拿不下曹操人头就死罪,无非是要利用这个时机打压一下关羽的傲气,我们都知道关羽一向是不轻易将别人放在眼中之人。这样一来以后可能会收敛一点,更加谦虚谨慎,沉着,这样是有利于刘备集团大局的。而关羽最终也还是没有在意军令状,而放了曹操。

由此也看出关羽并不是会轻易将军令状看在眼中之人。因此后来在荆州违反“东和孙权,北拒曹操”八字方针,最后失荆州,身首异处。历史就是一面镜子。一切丑陋的东西,在它面前,都将原形毕露。历史也是一面照妖镜,一切妖魔鬼怪都将无处遁形。我们后人在学习历史的时候,就要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学习历史,吸取教训。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黄河以北的“河朔三镇”,为何成为了唐王朝的心腹大患?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唐朝河朔三镇最终结局,河朔三镇

    唐朝历史上的“河朔三镇”,可以说是一个困扰中晚唐皇帝一百多年的心结。这是因为,唐王朝在平叛后期,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吐蕃带来的边患问题。唐王朝无奈之下,只得采取招降的手段来平息战事。当时,没有人想到的是,这样一个匆忙的决断,为此后的唐王朝带来了一个巨大的祸患,这个祸患便是“河朔三镇”。而唐朝的“河朔三

  • 唐太宗在仙界处于什么位置?《西游记》中早已道出,与阎王平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太宗在哪里遇到了古代阎王,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唐太宗在西游记的地位

    凡间帝王在仙界的地位,最多是个中层人士。就比如说《西游记》中的李世民见到观音菩萨都要下跪礼拜,而观音菩萨在西方的任职职位虽不如如来,但都是五方五老之一的重要高层臣子。所以凡间帝王自然比不得玉帝的地位。就说宋朝的皇帝宋仁宗,传说是天庭的赤脚大仙转世下凡。而赤脚大仙在天庭的地位顶多是中层干部。那么唐太宗

  • 李世民也屠杀功臣?他临死前留下一道密诏:一定要杀死这个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杀了哪些功臣,李世民的功臣有多厉害,李世民的重大历史事件

    一、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唐太宗可谓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文治武功,很有手腕。在位二十三年,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这也为后世的“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他在君臣关系方面的处理方法可谓古代皇帝的楷模,在战争期间,他知人善用,大力提拔新人,所以涌现了诸如李孝恭

  • 吕布和薛仁贵都会使用方天画戟,他们有着怎样的联系,师傅又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薛仁贵用方天画戟是吕布留下的吗,吕布和薛仁贵,方天画戟和吕布的关系

    吕布真的使用方天画戟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包括关羽使用的青龙偃月刀和张飞使用的丈八蛇矛。其实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最常使用的武器是刀和搠。搠是一种和枪类似的武器,长柄带尖的金属头,一般骑兵用搠,步兵用刀。但是吕布使用方天画戟却不是虚构的情节,这武力值最高的吕布,与常人不

  • 唐朝覆灭时有多惨烈?皇帝被杀害,李氏劝族尸骨无存,命丧黄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灭亡李氏后代被杀了吗,唐朝有几个皇帝是被杀的,唐朝灭亡时究竟有多惨烈

    数千年的朝代演变当中,唐朝是最耀眼的那一个朝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唐朝不仅开创了贞观之治这样的盛世局面,还出了一位女皇帝。但是世界就是有着一套自己的理论,无论多么兴盛也必然伴随着衰落,唐朝灭亡时场面又是什么样的呢?和其他朝代相比是否要更幸运一点儿呢?据说唐朝灭亡时,场面非常惨烈,皇帝被残忍杀害,李

  • 李渊开创大唐王朝,李世民功不可没,其中半壁江山来自平阳公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世民和李渊谁功劳大,李世民和李渊谁对唐朝贡献大,历史上的李世民和李渊

    在中国有无数的巾帼女英雄,但是第一位是谁呢?绝对不是花木兰,一定是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可不是娇滴滴的富家女,她的实力让很多男人汗颜,即使是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恐怕也不敢在她的面前居功自傲。巾帼女英雄说起平阳公主,顿时感觉一阵傲气干云,想想一位公主铁马金戈,驰骋沙场,岂不快哉?多少男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 徐敬业谋反没有兵马,手下建议向上司举报,结果一下聚集十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茂公和杨敬业的关系,隋唐英雄徐敬业扮演者,神探狄仁杰徐敬业是谁扮演的

    哥几个刚刚都被降职,有的还直接丢了饭碗,自然是满腹牢骚,所以,这个聚会原本是大家来吐槽发牢骚、宣泄各种不爽的。可是说着说着,也不知是谁先牵的头,抱怨的对象开始集中转向朝廷高层,特别是那个女人身上。“现下武家人占据朝廷要津,飞扬跋扈,李氏江山岌岌可危,这可如何是好啊!”“太后无道,擅行废立,天下间有识

  • 一入皇宫深似海,唐朝宫女何其悲哀,只能用红叶题诗表达情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宫女真实容貌,唐朝宫女头上戴的是什么,唐朝宫女背影图片

    在古代是男权至上的一个时期,无论是诗词还是一些成品的文学作品,大多数是以男性的角度去抒发情感以及思想。很少有从女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的一些资料,从这方面就能够看出古时候女性的地位是真的低,有一些可能不是出生于贵族的女子,为了生存会选择进宫做宫女。据历史资料记载,历朝历代宫女的数量都是在不断的增加的

  • 杨玉环是唐朝名妃,安禄山义母,与安禄山来往密切但李隆基不生气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杨玉环和安禄山李隆基,杨玉环被玄宗留在宫中,杨玉环和唐玄宗 关系

    随着隋唐时期的到来,少数民族没有被消灭,而是与汉族开始了大融合,在这个时期,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了政权中心,比如安禄山。李隆基登基以后,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权,他打算先安顿边疆,而边疆作乱,是最难解除的事情,一直都是李隆基心中的一块心病。在设置节度使以后,这种情况得到了缓解,边疆的安稳,给李隆基也带来了安稳

  • 晋惠帝:一个知恩图报的白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晋惠帝简介,晋惠帝为什么能成为白痴皇帝,晋惠帝为什么是白痴帝

    晋惠帝在位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八王之乱”,手握重兵的司马家宗室蔑视天子,甚至公然领军攻击,朝廷派出的军队抵挡不住,保护晋惠帝的兵将和臣僚看到情况不妙,纷纷丢下受伤的皇帝(晋惠帝身中三箭),自己逃命。俗话说:疾风识劲草,板荡见忠臣,危急时刻,唯独侍中嵇绍挺身而出护卫在皇帝身前。嵇绍是名人之后,父亲为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