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丧葬禁忌的“上行下不效”

宋朝丧葬禁忌的“上行下不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744 更新时间:2024/3/10 6:24:12

《司马氏书仪》引《丧葬令》强调礼仪规格就低不就高:“诸丧葬不能备礼者,贵得同贱,贱岁富不得同贵。”

就连皇帝在临终的时候也总要叮嘱死后丧事从简,皇陵在皇帝死后才开始动工,七个月内必须完工。

今天我们看到的北宋皇陵其规模就明显小于唐代皇陵。到了南宋,皇陵不称陵寝而称攒宫,以示不忘恢复中原故土之志。南宋攒宫规模比北宋皇陵更小,墓制更为简易。

不过人死为大,虽然形式从简,但按照宋朝的礼法,死者家属在居丧期间仍然有很多禁忌需要遵守。这些禁忌多以法律或者皇帝诏令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上行下不效,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始终难以禁绝。

反对厚葬

宋代人已经认识到了厚葬的弊端,范祖禹认为即使是皇帝也不应厚葬,并且说:“厚葬之祸,古今之所明知也。”

《书仪》中也强调:“慎勿以金玉珍玩入圹中,为亡者之累。”除此外,《书仪》中还有很多反对厚葬的言论,比如反对运灵柩的车子过大,反对建造高墓大碑等。

宋代古墓一般少有贵重器物,图为宋墓中出土的铜镜

朱熹把一般人家的坟墓高度限定为四尺,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在为自己的长子建坟时,仅掘地深二尺,阔三四尺。

不过如此规定显然难以推行,只有皇家和少部分思想境界较高的士大夫能够严格执行。

晏殊死后薄葬,盗墓者“穿榇椁,殊无所有……金无数两,余皆衣服,腐朽如尘土”。这些盗墓贼恼羞成怒,用刀斧在晏殊的尸骨上劈砍一番后方才离去。

晏殊像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耆,他死后厚葬,坟墓被盗,盗墓者“得金宝珠玉甚多,遂完其棺榇,以掩覆其穴。”

对此当时有人戏称:“张以厚葬完躯,晏以薄葬碎骨。”足以说明,当时的普通百姓是以看客的心态对待厚葬与薄葬之争的。

因为穷苦人家就连礼书中规定的起码要求都难以做到,往往只能用草席将尸身包裹,草草掩埋,甚至不葬。

不吃肉、不饮酒

“父母之丧,既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小祥,食菜果;大祥,食肉,饮酒。”

《书仪·丧仪》

其中卒哭、小祥、大祥分别指的是亲属死后百日、13个月、25个月。也就是说,宋朝对居丧期间不吃肉、不饮酒的禁令是随着亲人逝世时间的推移逐步解封的。

当时在永嘉有个叫陈宗的孝子,在母亲去世后,悲痛过度,一恸而绝。这一行为被视为孝行,受到了官府的表彰。然而司马光对此类过头的做法却不提倡,他说“凡居丧,虽以毁瘠为贵,然亦须量力而行之。”他强调:“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

除了这些做得过头的孝子外,还有一些人走了另一种极端,那就是对不吃肉、不饮酒的规矩压根不予理睬。

司马光描述道:“今之士大夫,居丧食肉饮酒,无异平日。”言语间颇有不满,却也无计可施。

民间也有“初丧未敛,亲宾则酒馔往劳之,主人亦自备酒馔,相与饮啜,醉饱连日。及葬,亦如之”的风俗。

最过火的当属福建的山头斋会,丧事讲究丰奢为孝,不仅要招待来参加丧事的宾客大吃大喝,丧家还要赠送给每位宾客二百文铜钱,如果不给,就会遭到抗议。

如此一来,很多家庭为了操办丧事倾家荡产,一些有钱有势者“趁其急时,贱买其田宅”,一场丧事办下来人财两空,悲惨之极。

不作乐、不嫁娶、不生子

《宋刑统》将“居父母丧,身自嫁娶,若作乐、释服从吉,稳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列入十恶重罪之一的不孝之罪。

当时无论是按照国法还是伦理道德的要求,在居丧期间,都应主动拒绝一切和“喜”沾边的事情。

尽管如此,对于亲丧期间不作乐之类的禁忌,仍然有人置若罔闻。宋太宗对此曾下诏斥责,却收效甚微。民间仍然时有“以鼓乐导丧车者,有因丧纳妇者,相习为常,恬不知怪”的现象发生。

其中“因丧纳妇”就是借亲,指的是一种在父母去世时结婚的习俗。

李之彦在《东谷所见·借亲》中写道:“今人反以送死为缓,唯以借亲为急。”借亲这种行为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颇有不妥,不过在当时世俗却“皆乐为之”。

不应试、不入仕

宋朝规定,士子在家中亲属去世后,应该服丧一年。在此期间,“不得取应”。大中祥符五年三月,宋真宗下诏强调:“礼部奏名人有隐匿服纪者,令自陈,勿赴殿试。”

当时在通泉有一个叫何保之的人,他在母亲去世后,主动放弃参加科考,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嘉奖。

兴华军黄价已通过发解试,恰好叔父逝世,官府就取消了他赴京应试的资格。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不就一一列举。清朝人赵翼对此评价道:“亲未葬不得入仕,宋时此禁甚严。”众多禁忌之中,唯有这一条执行较为严苛。

官员应解官持服

在通常情况下,如果官员的父母去世,他应该解官持服;如果官员的兄弟去世,他也应该离职。

例如王岩叟在泾州推官任上,听到他的弟弟去世的消息后,就“弃官归丧”了。

不过宋朝用官也绝不死板,毕竟人人家中有难免会有亲人离世,如果一有亲人去世就弃官,那岂不是会无官可用?

所以当时宋朝有一种起复制度,即朝廷因公务需要,可强令官员出仕或者决定留任。

比如晏殊就曾“丁父忧,去官”,宋真宗“思之,即其家起复”。不久后,晏殊又“丁母忧,求去官服丧”,宋真宗“不许”。

不过晏殊这样的例子毕竟还是少数,对大多数官员来说,他们不愿接受弃官居丧的结局,纷纷试图通过起复制度重回官场。面对如此乱象,宋廷不断起复的范围加以限制。到了宋徽宗时,起复制度已经变成了:“今后文臣起复,除因边防依故事外,余更不起复。”以至于当时有了“不缘金革之事,勿起衰绖之人”的说法。

一些官员原本并非军中任职之人,为了“申乞起复”,专门“归图从军”,可谓是屡禁不止。

结语

宋朝统治者吸取前朝教训,提倡丧事简办。与此同时,出于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尊崇,又十分提倡在丧事之中体现孝道。要求宋人一旦家中有亲人亡故,就必须停止一切世俗活动,专心致志地沉溺在悲痛之中。

这些要求一些与现今相仿,例如推崇丧事简办,反对厚葬,提倡薄葬;也有一些苛刻到不近人情,例如一旦亲属亡故,连酒肉都不许人吃,难怪这些禁忌在民间常常遭人无视了。

更多文章

  • 为何明朝万历年间能够诞生很多名将呢?只因这位首辅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万历朝首辅排名,明朝最厉害的十大名将,明朝大臣排名及名字

    自万历初年起,张居正就独揽朝纲,鹤立鸡群。虽为文人出身,但张居正此人对于武将任用、战略方针等同样有着其独特见解。或许也正因为他独到的军事才能,才能让万历年间涌现出许多名将大才吧。那么,张居正又是用了哪些手段方法来挖掘杰出武将的呢?其一,改革兵制弊端明朝十分重视中央集权,在兵制上实施的是卫所制,因为卫

  • 他是秦桧的后人,游历杭州见岳飞墓,大笔一挥留下妙对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桧和岳飞之间的故事,岳飞死后秦桧活多久,秦桧给岳飞下了几道诏令

    他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后来因为躲避灾难,就举家搬到了南京。他是家中的老二,小时候很聪明,他的书法写得很好,长大一点后就开始凭借自己的书法挣钱养家。他虽然是秦桧的后人,但是从血缘上来看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他的祖上原本姓王,因为给秦桧当了义子,所以改姓了秦。他23岁的时候参加了当地的考试,中了一个举人

  • 满都海:被称“女版成吉思汗”,32岁嫁给4岁丈夫,后连生8子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这怎么听起来都是个不可能的笑话,但确实有这么一位奇女子,她不仅嫁了小她二十多岁的丈夫,谈了段忘年恋,还诞育了八个孩子,而她本人也被称为“女版成吉思汗”,她的名字大家应该也很耳熟。这位蒙古奇女子就是满都海,她曾是成吉思汗第十二世孙满都古勒汗的二夫人,二十多岁就守寡了。为了维护蒙古的稳定,保住乞颜孛儿只

  • 宋江仗义疏财,他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其实他有4大赚钱秘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江仗义疏财事件,宋江精明的真实例子,从哪看出宋江仗义疏财

    根据相关历史学者的分析,宋江的主要收入来源大致有4个方面,其中第一个方面就是宋江的每月俸禄。在进入梁山之前,宋江是当地县城的一个小押司,而在宋朝,这个官职的主要职责就是协助当地的县太爷办理案件,并且一个县城之中还有好几个押司。按照当时的工资标准,一个押司的工资水平大约只有30两银子,因此如果宋江只凭

  • 原创前“腐”后继,杀不尽杀,肃贪高手朱元璋瓶颈在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治贪有多狠,大明王朝朱元璋,朱元璋铁腕治贪结果

    在朱元璋的时代,官员们如同生活在地狱中,这一形容是并不过分的。朱元璋最憎恶贪污,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穷苦农民出身,本该发给自己父母的赈灾粮食被官吏贪污、导致父母饿死,每当想起这悲惨一幕,他就会对贪官深恶痛绝。做过和尚的朱元璋所以他当了皇帝后,雄心勃勃,想要创造一个真正纯净的王朝,一个官员们人人清廉、

  • 宋朝京官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拜皇帝跳完舞还要拜宰相,真累!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宋朝皇帝的生活水准,宋朝皇帝跪拜过程,宰相一览表宋朝

    大约每日在京的官员都要早朝的,这种体制自秦汉之后就一直沿用,民间称之为“朝王”(朝见皇上),官方称呼为“朝会”。每日清晨,百官都会早于皇上到大殿外等候。这个时候他们先要做的,就是相互作揖问候,然后会大体排班,依次等候。这个叫做“叙班”。我们常从戏文或电视中会听到“三班”朝臣这个称呼,何为三班呢?其实

  • 万历不上朝却控制政局,不值得推崇,看看给后代留下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万历不上朝国家大事由谁定夺,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带来的影响,万历从哪年开始不上朝

    万历为什么不上朝呢?原因有三个。第一国本之争,说白了,就是万历想让老三做太子,大臣非得选老大为太子,堂堂一国之君,连个太子都定不下来,权威何在,所以万历一气之下,来了个无声的抗议。第二身体有病,万历皇帝对朝臣多次声明自己病了,腿疼,不能正常上班。也借此沉湎享乐,懈怠朝政,才出现不上朝的情况。第三体系

  • 为何宋朝又称“弱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宋朝为何称为弱宋,弱宋是什么意思,强唐弱宋

    北宋立国,老赵坐了天下,拿着一杯酒,对跟随他征战多年的众将说:‘’如今天下太平,大伙都回乡下当土豪吧!‘’真是败笔啊……历朝都是打天下尚武,坐稳了重文,怕武力值高的将领造成安全隐患。宋更是重文轻武的典范,重文也罢了,还出了一大堆上位的奸臣,打这起官家们越干越窝囊,宋辽对峙了几十年,甚至于宋真宗、寇准

  • 万历三大征拖垮明朝?万历皇帝表示:这个锅,朕不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历皇帝的三大征战,万历三大征是哪三大,明朝万历皇帝历史评价

    万历时期的明军很能打。其实所谓的万历三大征,指的就是在公元一五七三年到公元一六二零年这期间,明朝先后在西北、西南边疆以及朝鲜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三次战役分别是李如松平定叛变的宁夏之战,以及李如松本人,还有麻贵抗击日本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战争,以及播州之役,这三场战争,两场内战,一场外战,明朝

  • 倾世皇妃花蕊夫人,令宋太祖一见钟情,却为何被赵光义一箭射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匡胤赵光义花蕊夫人,花蕊夫人和宋太祖的关系,赵光义和花蕊太后

    因为花蕊夫人惊为天人的美貌,孟昶一继承王位,就忙不迭地将十四岁的她选入宫中,从此日日笙歌,夜夜美酒。孟昶眼中,再也看不见别的美女。他为她梳头,他为她画眉,为她于摩河池上,建筑水晶宫殿。因为花蕊夫人喜欢牡丹花和栀子花,孟昶就命令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每当牡丹花盛开季节,沿城四十里远近,都如铺了锦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