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首见全自动机枪,不问价而是先问了这句话,洋人听后沉默了

李鸿章首见全自动机枪,不问价而是先问了这句话,洋人听后沉默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79 更新时间:2024/2/7 22:18:51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朝,它的巅峰时期,能够让外国人感受到武力方面的威慑,百姓安居乐业,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可是在1840年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清朝高层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大量的钱财都用来给贵族享受迷醉的生活,百姓口袋里的钱却因为国家加赠赋税变得越来越少。

恰逢此时西方列强来袭,清政府被压的抬不起头来,这群贵族高官不光不组织人民,掏出钱财强化武装去进行反抗,反而继续压制百姓,苛捐杂税,来满足自己的贵族生活。可怜的鸿章为求国家出路造访德国,看到强大的马克沁机枪,大为动心。但他并没有询问价格,而是先问了这句话,洋人听后瞬间沉默不语,那么李鸿章到底问了什么?

被贵族消耗的清朝财政

清朝会没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统治贵族阶级为满足自己奢靡生活,导致的国库财政空虚,管理者明知有这样的境况,并不进行组织,反而带头享乐。这些统治贵族阶级,他们到底多能花钱?怎么就能够花到让国家的财政大部分都还以满足他们为先,最终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却寥寥无几的地步呢?

首先,这些贵族是不工作的,享受的是祖上传下基业带给他们的连带财富,也就是说,对于国家来说,他们除了名望之外,无法创造实际的价值。第二点,他们的消耗极为恐怖,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高贵,身边的侍女都要衣着华贵,每一件价格都不菲,就不要提他们自己穿着的衣服了。金丝镶边,珠宝镶嵌,随着季节的变化还要购买不同的款式,每年都需要进行更换。

吃饭的时候,都需要让侍女喂自己吃饭,很多时候还需要从青楼请来女子跳舞,饭桌上的鱼肉甚是美味,吃不完就直接丢掉,将铺张浪费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花费的银子,严谨的来说就是国库的钱,这些钱本来可以用来置办保卫国家的武器,缩短和洋人之间的军事差距。可是这一切都成了泡沫。当李鸿章在签下了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国人的尊严找回来。

他一直都在想,国家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只可惜当局者迷。那些拖垮了整个大清朝经济水准的这些贵族,他们不光让国家无法崛起,也让李鸿章在国外看到心仪武器马克沁机枪时,说了句让人无比心酸的话。

李鸿章在德国遇见心仪的马克沁机枪,却满脸苦涩

李鸿章出访德国,参观机械装备,看中了火力极为凶猛的马克沁机枪。德国人看到李鸿章对此有兴趣,很快进行了实弹演示,子弹倾泻而出,对目标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打击,李鸿章看的内心五味杂陈。

他内心想着,若是能够让国内配备这样强大的武器,那么面对来自于西方的敌人,应该是能够与之一战,把权利从敌人的手中一点一点夺回来。实弹演示结束之后,德国人等待着李鸿章的提问,一般这时候对方就会询问自己这款机枪的价格问题。

然而李鸿章并没有直接提出价格问题,而是问:这款马克沁机枪每分钟能够射出多少发子弹?德国人认为李鸿章是想要对这款武器的性能有更加完善的了解,于是直接表示:半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倾泻300发子弹!

这个数据确实很诱人,但是李鸿章却摇了摇头,德国人不解的看着他,难道清朝有比马克沁机枪射速更快的武器嘛?李鸿章随后说道:它的子弹消耗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大清朝财力是无法去承担的。德国人对这个回答感到惊讶,虽然清朝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在财力方面还是非常雄厚的,为什么买得起枪,却买不起每分钟消耗300发的子弹呢?这个答案李鸿章知道,但是他却不能告诉德国人。

自己作为国家重臣,此时已经暴露了国家的经济存在问题,可如果将贵族贪图享乐的事情告诉德国人,那么国家很有可能在之后会迎来无法想象的劫难。

忍辱再忍辱,忍到无法抬头的清朝,注定会走灭亡

李鸿章的无奈,放在后世之书中,显得是那样的悲壮,他当时不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自己的国家为何会从强盛,衰落的如此迅速。除了权贵的肆意挥霍,还因为领导层的不作为。有人说当时的中华就像是一头雄狮还没有睡醒,如果单纯从那个时间线去看的话,这个说法其实是比较乐观的。国家的领导层代表着国家的精神面貌,当时的皇族在做什么呢?咸丰皇帝被吓到直接离开了京城,留下了恭亲王和洋鬼子进行谈判。

领导层一直都在低头,一直都在忍辱,表面上是为了国家争夺权益,实际上则是在想着,赔了这么多银子之后,自己奢靡的生活是否还能够继续,那些王爷们没钱了找自己要的时候,到底如何才能够拿出这些钱来供他们享受。

当清政府灭亡之后,那些贵族王爷们败光了家产,他们又在干嘛呢?大多数人不愿意去成为底层劳动者,希望可以通过赌博的方式来完成一夜暴富,但是最终却让自己陷入了被逼债走向死亡之路的深渊。

他们几乎没有想过拿起武器反抗,没有想过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来守卫家国。而是淡漠的看着,高高在上,事不关己,所有的想法都已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先。可怜的李鸿章也由此背上了“卖国贼”的名号,被后世一直诟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更多文章

  • 她比乾隆小35岁,侍寝八年诞育龙女,却险些被嘉庆杀光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最惨的一个妃子,乾隆一生无子的女人,与乾隆合葬的5个妃子分别是谁

    今天笔者要讲的便是其中的惇妃。惇妃汪氏是一名来自内务府正白旗的包衣女子,生于乾隆十一年,比乾隆小35岁,其父四格曾任职员外郎兼佐领,虽然汪氏来自官僚家庭,但由于其包衣身份,因此她必须要参加宫女选秀才行。乾隆二十八年,17岁的汪氏在宫女选秀中脱颖而出,跃入紫禁,四格听到女儿被选入后宫,十分惊喜,立刻上

  • 曾国藩想要纳妾,为何全家人都一致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曾国藩纳妾真实照片,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纳妾,为什么曾国藩要纳妾

    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五十九岁,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从两江总督改任直隶总督。因处理天津教案,处理失当,全国舆论大哗,称其为曾国贼,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此事也让他忧愤成疾,身体江河日下。旧在宦海沉浮三十多年,倾尽心血和智囊,平定了太平天国,镇慑捻匪之乱,曾国藩精力日衰有些累了,于是他

  • 甄嬛大肚子的时候,为何非要去荡秋千?幸好雍正不知道,太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甄嬛一共怀了几次孕,甄嬛荡秋千完整版,甄嬛为什么要去荡秋千

    甄嬛得到盛宠甄嬛自从和雍正在御花园相遇之后,就成了雍正的宠妃了。雍正给她赐了椒房,在甄嬛的寿宴上还设计了一个满天风筝的惊喜,甚至还允许甄嬛随时进出他的御膳房。这简直就是空前的盛宠啊,有哪一个妃子这么短时间内就从一个常在升到了贵人?而且雍正的意思是让甄嬛再晋升到熹贵妃。这一消息一出,后宫的其他妃子就嫉

  • 故事:女子出嫁挡住乾隆去路,乾隆出上联,姑娘答后乾隆羞愧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上联被一才女对上,乾隆下江南路遇一百姓办事出上联,乾隆绝世上联

    对联不同于其他的艺术作品,比如唐诗宋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古代的一些读书人才赋诗,因为它讲究颇多,比如平仄、对仗,一般的小老百姓不一定会玩,因为那个时候知识学习的权利基本被上层贵族垄断。但是对联文化不一样了,上到天子,下到平民百姓都可以对上两句。曾经一女子出嫁挡住乾隆的去路,乾隆便想为难与她,出了

  • 清朝一张“可疑”老照片,房间出现“幽灵”,如今都没法解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最诡异清朝照片,十张晚清老照片,晚清老照片真实图片

    如今的我们不论谈论什么事情,都崇尚用科学的角度去看待,很多封建的看法,都因为科学的存在而被一一打破。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个世界上现存的疑案件真的太多了,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进行解释。就比如说百慕大三角洲的那些奇案,还有很多谋杀案件的离奇作案手法,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无法推敲清楚。而在我国清朝

  • 和珅赈灾往粥里丢沙子,文武百官骂声一片,灾民却为何感恩戴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和珅赈灾在粥里撒沙子是哪一集,和珅对灾民的评价,和珅往赈灾粥里掺沙子有什么讲究

    历史上的和珅,十分聪慧且有才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难得可贵的是和珅对官场规则和民间实情颇为了解,练就了一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生存法则。真实的和珅,绝不是像电视剧里刻画的那样,靠溜须拍马获得乾隆的宠幸,更多的时候他是以真才实干赢得的乾隆赏识。乾隆派他去办事,往往能解决很多棘手问题。比如,

  • 她是清朝皇室后裔,从不出演清宫戏,却为刘德华破例演了一次格格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为刘德华破例演格格,刘德华演过哪些古装剧,刘德华最美的10张照片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三百年,最终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国内民众的觉醒下,被迫结束了封建统治。清朝覆灭后,爱新觉罗的皇室后人为了活命,纷纷改换姓氏,生怕受到牵连。因此只要他们不主动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一般人无法获知他们的真实身世。到了和平社会,一些爱新觉罗的后人为了保留自己的文化,又换

  • 甄嬛因相貌得宠,那眉庄又是因什么得宠呢?难怪雍正对她疼爱有加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甄嬛和眉庄的友谊,甄嬛眉庄真实关系,甄嬛杀了雍正吗

    刚开始的时候甄嬛是很不情愿服侍雍正的,因为她不是一个像一般势力女孩那样,她追求的是真正的爱情,可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甄嬛的印象中,皇上本应该是一个无趣的人,可是那天她和皇上第一次在花园碰面,就彻底改变了甄嬛对他的印象。原来这位皇帝虽然年纪是比她大了很多,但是他年龄大的好处就是有更多的人生经历,还读

  • 她是康熙五妃之一,却被骂作辛者库贱妇,死后康熙亲自祭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康熙最疼爱的妃子,康熙为什么称良妃为辛者库贱妇,辛者库贱婢所生的八阿哥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朝的选宫女制度。清朝选宫女开始于顺治十八年,宫女主要出自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内务府上三旗包衣分为包衣佐领与包衣管领,包衣管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辛者库。不过,辛者库并非都是因罪而入籍的,有多都是因家族人数较少,才编为包衣管领,一个包衣管领相当于半个包衣佐领。清朝有许多出身包衣管领(辛者

  • 清朝八旗最后猛将:与西方列强屡败屡战,死后改变中国政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清朝八旗最悲惨的战争,清朝最后的八旗军,晚清八旗兵

    因为,对方是僧格林沁啊。《武状元苏乞儿》里,僧格林沁表现得很白痴,实际上,僧格林沁是清朝八旗中的一名猛将。他矫勇善战,善于治军,所率部队为清朝军队中的精锐力量。与其他锦衣玉食的八旗子弟不同,僧格林沁自幼家境贫寒,比一般的牧民还不如,一度靠给人放牧过日子。后来,他靠世袭上位,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