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巅峰时期,能够让外国人感受到武力方面的威慑,百姓安居乐业,感受着来之不易的和平。可是在1840年之后,这一切都变了,清朝高层出现了严重的腐败问题,大量的钱财都用来给贵族享受迷醉的生活,百姓口袋里的钱却因为国家加赠赋税变得越来越少。
恰逢此时西方列强来袭,清政府被压的抬不起头来,这群贵族高官不光不组织人民,掏出钱财强化武装去进行反抗,反而继续压制百姓,苛捐杂税,来满足自己的贵族生活。可怜的李鸿章为求国家出路造访德国,看到强大的马克沁机枪,大为动心。但他并没有询问价格,而是先问了这句话,洋人听后瞬间沉默不语,那么李鸿章到底问了什么?
被贵族消耗的清朝财政
清朝会没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统治贵族阶级为满足自己奢靡生活,导致的国库财政空虚,管理者明知有这样的境况,并不进行组织,反而带头享乐。这些统治贵族阶级,他们到底多能花钱?怎么就能够花到让国家的财政大部分都还以满足他们为先,最终用于国家建设的资金却寥寥无几的地步呢?
首先,这些贵族是不工作的,享受的是祖上传下基业带给他们的连带财富,也就是说,对于国家来说,他们除了名望之外,无法创造实际的价值。第二点,他们的消耗极为恐怖,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高贵,身边的侍女都要衣着华贵,每一件价格都不菲,就不要提他们自己穿着的衣服了。金丝镶边,珠宝镶嵌,随着季节的变化还要购买不同的款式,每年都需要进行更换。
吃饭的时候,都需要让侍女喂自己吃饭,很多时候还需要从青楼请来女子跳舞,饭桌上的鱼肉甚是美味,吃不完就直接丢掉,将铺张浪费四个字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们花费的银子,严谨的来说就是国库的钱,这些钱本来可以用来置办保卫国家的武器,缩短和洋人之间的军事差距。可是这一切都成了泡沫。当李鸿章在签下了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内心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国人的尊严找回来。
他一直都在想,国家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只可惜当局者迷。那些拖垮了整个大清朝经济水准的这些贵族,他们不光让国家无法崛起,也让李鸿章在国外看到心仪武器马克沁机枪时,说了句让人无比心酸的话。
李鸿章在德国遇见心仪的马克沁机枪,却满脸苦涩
李鸿章出访德国,参观机械装备,看中了火力极为凶猛的马克沁机枪。德国人看到李鸿章对此有兴趣,很快进行了实弹演示,子弹倾泻而出,对目标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打击,李鸿章看的内心五味杂陈。
他内心想着,若是能够让国内配备这样强大的武器,那么面对来自于西方的敌人,应该是能够与之一战,把权利从敌人的手中一点一点夺回来。实弹演示结束之后,德国人等待着李鸿章的提问,一般这时候对方就会询问自己这款机枪的价格问题。
然而李鸿章并没有直接提出价格问题,而是问:这款马克沁机枪每分钟能够射出多少发子弹?德国人认为李鸿章是想要对这款武器的性能有更加完善的了解,于是直接表示:半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倾泻300发子弹!
这个数据确实很诱人,但是李鸿章却摇了摇头,德国人不解的看着他,难道清朝有比马克沁机枪射速更快的武器嘛?李鸿章随后说道:它的子弹消耗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大清朝财力是无法去承担的。德国人对这个回答感到惊讶,虽然清朝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是在财力方面还是非常雄厚的,为什么买得起枪,却买不起每分钟消耗300发的子弹呢?这个答案李鸿章知道,但是他却不能告诉德国人。
自己作为国家重臣,此时已经暴露了国家的经济存在问题,可如果将贵族贪图享乐的事情告诉德国人,那么国家很有可能在之后会迎来无法想象的劫难。
忍辱再忍辱,忍到无法抬头的清朝,注定会走向灭亡
李鸿章的无奈,放在后世之书中,显得是那样的悲壮,他当时不论如何都无法理解,自己的国家为何会从强盛,衰落的如此迅速。除了权贵的肆意挥霍,还因为领导层的不作为。有人说当时的中华就像是一头雄狮还没有睡醒,如果单纯从那个时间线去看的话,这个说法其实是比较乐观的。国家的领导层代表着国家的精神面貌,当时的皇族在做什么呢?咸丰皇帝被吓到直接离开了京城,留下了恭亲王和洋鬼子进行谈判。
领导层一直都在低头,一直都在忍辱,表面上是为了国家争夺权益,实际上则是在想着,赔了这么多银子之后,自己奢靡的生活是否还能够继续,那些王爷们没钱了找自己要的时候,到底如何才能够拿出这些钱来供他们享受。
当清政府灭亡之后,那些贵族王爷们败光了家产,他们又在干嘛呢?大多数人不愿意去成为底层劳动者,希望可以通过赌博的方式来完成一夜暴富,但是最终却让自己陷入了被逼债走向死亡之路的深渊。
他们几乎没有想过拿起武器反抗,没有想过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来守卫家国。而是淡漠的看着,高高在上,事不关己,所有的想法都已满足自己的欲望为先。可怜的李鸿章也由此背上了“卖国贼”的名号,被后世一直诟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