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段发生在天命八年的重大政治事件,大家品味一下后金政权高层之间的权力倾轧。
事件的起因是一个叫额尔德尼的人,他很有能力,创制了“老满文”,还是后金军中的高参。努尔哈赤很宠信他,亲热地称呼“似我心肝之子”。
后来,他出事了,原因是努尔哈赤找他的时候找不到,经过调查,他老爱跑去找皇太极汇报工作。
“又,辽东之时,欲寻找额尔德尼,则已行往四贝勒之地。欲再寻找,仍已行往四贝勒巡察之地。如此常去而不来问,不告其常去之事,如此行走,除尔行谗以外,何用行也。”
就是说,额尔德尼这个服务于努尔哈赤的近臣,不是在皇太极的身边,就是在去找皇太极的路上。
老汗很生气,觉得额尔德尼“你变了”,就寻了一个囤积珍宝的理由杀了他。于是,连锁效应出来了。
那么,额尔德尼为什么总愿意和皇太极呆在一起呢?
在当时,曾经的汗太子褚英因诸多犯忌而被杀,后来老汗立汗长子代善为太子。代善私通汗妃、品行也不贵重,努尔哈赤就对他也不满意,在天命七年宣布了“八和硕贝勒共同治国”,为废除代善的汗太子位作铺垫。
当时的形势,汗位继承人在四大贝勒中产生,代善受冷落,阿敏有亲疏,莽古尔泰有“弑母”的恶名,只有皇太极“中奖”的机率稍高。额尔德尼烧皇太极的“热灶”,有很大一部分政治投机的因素。
然而,在努尔哈赤的心里,却没有确立合适的汗位继承人。他杀了额尔德尼,向外界传递了一个信息:皇太极的人被杀了。
皇太极的人很多,除了额尔德尼,至少还有乌尔古岱、岳托、德格类、济尔哈朗。这也是皇太极自己经营的政治小集团,很有势力。
敌对方抓住机会,发扬了“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从乌尔古岱作为突破口,计划一举扳倒皇太极集团。
为什么乌尔古岱成为标靶呢?一方面,这人在团队中的身份相对来说不显赫,是老汗王的女婿,因为镇压辽沈人民抗金,升任为督堂;另一方面,这人名声不好,是个受贿大王,经不起查,一查准出事。
同年六月,复州备御王炳举报乌尔古岱多次索贿。不久,永宁监备御李鼎奎举报乌尔古岱受贿二十金。
这两人都是汉人,显然是受到了敌对方的支持和利用。否则,汉人是不敢举报汗王的额驸的,何况这么密集的举报。
乌尔古岱被审理,人赃俱获,他抵赖不了,但他也做了自证清白,说:“李鼎奎第一次送十两黄金时,我很怀疑他有意陷害,就请四贝勒观之。四贝勒点头留下,这件事德格类阿哥、济尔哈朗阿哥、岳托阿哥都知道的哈。”
好了!政敌的目的达到了。因为证据链完整,皇太极的小集团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等到他们的命运是后金律例的严惩。
诸贝勒、众理事官断定:“四贝勒,德格类阿哥,济尔哈朗阿哥,岳托阿哥,先者额尔德尼东珠之事,惟尔等知也,其他贝勒何故不知?又,后此金之事,亦同为尔等四贝勒知之,其他贝勒不知。因而谴之。贝勒之罪,由汗断之。乌尔古岱之罪,断以死罪。
如此断后,告于汗。汗曰……断乌尔古岱之罪作罢,革其督堂之职,给与牛录备御之职…
又对四贝勒曰:尔若贤良,凡事须公正处理,持以宽厚,于诸兄弟,皆须均平互敬。独以尔身为诚,凌越他人,岂置诸兄不顾,而令尔坐汗乎?集会于衙门,分离之时,尔若送诸兄,诸兄之子回报于尔,送於尔家,则合於礼矣。尔原不送诸兄,诸兄之子、诸弟送尔,尔何故默然受之,此岂尔之贤明者乎。德格类,济尔哈朗,岳托,尔等何故置各自父兄不顾而僭越而行,尔等如斯僭越而行者,除进谗恶外,又有何益。四贝勒,吾以尔乃为父我之爱妻所生唯一后嗣而不胜眷爱矣,此岂尔之贤明者乎,尔何故如此愚也。
又,此事之了结:汉人送与乌尔古岱之金银,命于四贝物处取之以赏。取徳格类一牛录诸申,取济尔哈朗二牛录诸申,取岳托一牛录诸申,如此了结此事。言毕遣之。
取德格类阿哥之额克星格牛录,给与多铎阿哥。取济尔哈朗阿哥之呼什屯牛录,给与费扬古。取索索里牛录,给与阿敏贝勒。取四贝勒十两金、三百两银,置於库。
乌尔古岱受贿案是由代善牵头审理的,审判团有诸贝勒和众理事官。代善说:乌尔古岱受贿一事只上报了皇太极团队的人,其他三大贝勒却一无所知,这很不好。贝勒的事只有汗王才能管,乌尔古岱我们管得了,判他死罪。然后,将审判结果汇报给了老汗。
努尔哈赤最终裁定:乌尔古岱降职,由督堂贬为牛录备御。同时,老汗惩罚了一众知情的贝勒,德格类、岳托各被剥夺一个牛录,济尔哈朗被剥夺了二个牛录。
对于皇太极,老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他指出:皇太极拉拢诸子侄、兄弟,其行为是置其他的三大贝勒而不顾。而岳托等三人各有父亲或兄长,跳过他们去亲近皇太极,是僭越而行。
最后,老汗语重深长地说:“皇太极呀皇太极,你是我的爱妻所出,我是很爱重你的,你做出这种事,不仅不贤明,是在犯愚蠢呀!”
以上,可以看出:老汗不仅明悉了皇太极私自结党的事,也看出代善等人借此事打击皇太极的意图。他惩罚了皇太极的小集团以平息其他贝勒的怨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皇太极等人众。一句话:他对皇太极结党行为以教育为主、惩治为辅。
还有一点值得推敲,老汗对皇太极作了十两金、三百两银的罚款。回过头看整件受贿案,乌尔古岱受贿之前请示皇太极,事败后皇太极替他缴纳罚款,那么,乌尔古岱有很大可能性是皇太极敛财的“白手套”。
受到《实录》的影响,有很多人认为皇太极登上汗位是众望所归,礼亲王代善有举荐之功,甚至还拿康熙遗言“善待礼亲王后人”作为依据。
这种结论,显然在美化皇太极和代善的人品。老汗在世,代善和皇太极勾心斗角;老汗过世,两人合谋生殉了大妃阿巴亥,打击了多尔衮三兄弟。
随后,代善众叛亲离:岳托和硕托是前妻所出,受到代善的虐待,而且岳托后来在皇太极的生母孟古姐姐身边长大,皇太极以“亲弟”待之;三子萨哈廉的生母被代善“杀妻明志”,父子早就心生隔阂。代善开家庭会议讨论汗位继承人选,遭到一众儿子的冷落,岳托“力劝代善、举荐皇太极”。当时岳托是镶黄旗主、执掌33个牛录,代善是正黄旗主、执掌26个牛录。代善见大势已去,只得附议众人,退求拥立之功。
拥立皇太极上位,代善一支是有大功的,所以有“善待礼亲王后人”的遗嘱。但于代善而言,拥立皇太极绝非他的本心。
说到岳托,我倒是挺佩服他的人品。相较皇太极的狡诈、代善的冷酷、萨哈廉的各种姿势阿谀皇太极,岳托最有爱心和骨气。他待皇太极有诚,对妻子有义。他的妻子是莽古济所出,莽古济后来犯有谋逆罪,他有生之年护爱妻以周全,她也为他殉葬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