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和历史不同,文学源于历史,但和真实的历史却有很大出入。在我国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将历史和虚构混为一谈,致使越来越多的人,在很多文学作品影响之下,产生一种史实不清的感觉。
北宋时期,杨家将,以及杨门女将,为北宋尽忠职守,留下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然而,我们知道,北宋在金国攻占之下,短短数月就灭亡,这样的速度,令人十分诧异。那么,有人不禁疑惑,曾经著名的杨家将,为何没出来守住国家呢?
杨家将的真相
在文学中,杨家将里有诸多奇才,他们满门忠将,骁勇好战,无不激起人们热血沸腾。然而,在历史上,却很难找到他们的身影,而这,也正是文学和历史不清的表现。
在真实的历史中,确实有杨家将的存在,只不过,他们并非存在十代,而是三代,三代以后,再无传人。除此以外,关于杨门女将的故事,也只是虚构而已,虽有一些原型,但更多地是被“出于艺术原因”,创作而成。
杨家将的第一代为杨业,杨业本人确实很有真材实料,他原本是北汉时期的名将,有着骁勇善战的盛名。后来,北宋建立以后,听闻他的名气,便将他纳为己用。
公元980年,辽国来犯北宋,杨业奉命在雁门关与辽兵大战。在这场战争中,杨业率领数千骑兵,绕后袭击辽军,大败十万多辽军,自此,“杨无敌”的称号不胫而走。
一代杨业,惨死敌营
此后,北宋有了杨业在,辽国和契丹都颇为忌惮,不敢前来侵犯,使得北宋获得了短暂的和平时期。然而,人若是崭露头角,除了获得一些羡慕和名誉以外,还会引来一些同僚的妒忌。很快,杨业由于过于出众的才干,招致了一些大将妒忌。
因此,当杨业把守边关,朝廷之内就有人向宋太宗诽谤杨业,不过,宋太宗并没有相信这些话,反而还将这些人的奏书拿给杨业。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一种极大的信任,杨业备受感动,也更加卖力地北宋服务。
然而,即便杨业能躲过一次两次的陷害,只能说是他运气好罢了,但运气是有限的,他也不可能躲过一次又一次地暗箭来袭。
公元986年,也就是雍熙三年,杨业奉命北伐,收复燕云十六州。开战之前,杨业一行人等商议此次作战战略,杨业很清楚,当前北宋时机不利,他们的士兵们,还未从先前一战中恢复好状态,而此时的辽兵,却是势头正兴,若是强行与其交战,后果难以想象。
然而,另一位大将王侁,却反驳他畏手畏脚,还故意激怒杨业,“难不成将军有别的心思?”杨业深感无奈。后来,战争过程中,杨业按照约定,在陈家谷与辽军奋力作战,没想到,一直未能等到援军出现,孤立无援。
绝望之下,杨业同手下众位士兵,与敌军誓死奋战到底,最终,他被敌军俘获,绝食而死。而导致这样结果的责任,最终被王侁等人,全部推到大将潘美的身上,致使这一忠将,落得一悲惨下场。
二代延昭,享誉终老
自杨业死后,杨家将也无昔日时的辉煌。杨家将的二代,以其长子杨延昭为代表,杨延昭子承父业,成为了抗辽大将。杨延昭自幼便跟随父亲杨业行军作战,虽然论英勇,论谋略,都不敌杨业,但他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将领。
杨延昭驻守河北延边,担负抗辽重任,颇有功绩,其守卫的遂城,也被称之为“铁遂城”。当时,宋真宗对他赞誉有加,称“杨延昭很有其父杨业的遗风”。
咸平五年,杨延昭率领的部队,遭到辽军袭击,损失极为惨重,有一些心怀不轨之人,想要借此机会,将其拉下马。但是宋真宗并没有相信这些谗言,他认为杨家向来以勇猛著称,将来他们还要为国效力,于是,并没有重罚杨延昭等人。
第三年,与辽军作战中,杨延昭不负所望,拿下古城,俘获数名敌人。不得不说,宋真宗对于杨家,极为信任和袒护,即便后来杨延昭遭到身边人陷害,宋真宗也一直信任着他。
三代文广,功绩平平
后来,杨延昭去世,杨家将二代就此落幕。杨家将第三代,以杨文广为代表,杨文广是杨延昭的三儿子,不过,在文学作品中,他却被写成了杨宗保的儿子。
比起前两代,杨文广的功绩,并不突出,但是念在他是名将之后,宋英宗对他也是比较友好,曾几次提拔过他。只不过,杨文广死的比较早,并且在他这一代杨家将中,再无他人能有作为。
三代以后,杨家将再无猛将。后来,北宋灭亡,曾经的杨家将,早已不复存在,虽然他们并未彻底灭绝,但也一直处于逃亡之中,根本无法为国效劳了。
杨家将的衰落,也是伴随着北宋的衰落,在第三代时期,北宋已经是危机四伏。即便那时的杨文广有心,也有能力,仍然无法扭转北宋的局势。
一个朝代的衰亡,是单只力量无法改变的,从杨业开始,虽是杨家将鼎盛时期,但那时的北宋,也埋藏了一些隐患。后来,杨家将的衰落,也正顺应了整个北宋的走向。
结语
由盛及衰,除了历朝历代以外,杨家将也没能逃过这样的命运。尽管这样的结局令人深感遗憾,但杨家三代人,英勇杀敌,忠诚尽职的故事,永远是历史中的浓墨一笔。
而在文学之中,杨家将和杨门女将,虽然也曾引得人们热血沸腾,但他们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却极易迷惑大众。总之,文学作品,欣赏欣赏就罢了,要是谈起历史来,还需要多读史书,保持理性和明亮的眼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