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改朝换代建立“武周”,为何最后没把皇位传给武家后人

武则天改朝换代建立“武周”,为何最后没把皇位传给武家后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539 更新时间:2024/1/24 12:05:35

武则天执政近五十年,并且已“改朝换代”,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还政于唐”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借助历史资料来进行深入分析,揭开谜底。

图1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历史上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立储(选立皇帝接班人)问题,因为它是国之根本,关乎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武则天也不例外,为立储之事踌躇万分,颇费了一番心思。

在武则天的后代中,太平公主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性格极似其母。历史上的皇帝虽然都是由男人世代相传,而作为女皇武则天敢于冲破男尊女卑,又为什么不能把皇位传给自己爱女太平公主呢?史书上记载:“公主方额广颐,多权谋,太后以为类己,宠爱特厚,常与密议天下事。”可见武则天有过传位于女儿的念头。然而,她不能不顾忌封建宗法标志“姓氏”的羁绊。若传位于太平公主,如果再传,免不了要改姓(公主原先驸马姓薛,后来的姓武)。中国的封建制度,子女随父姓是天经地义的,随母姓,只是权宜之计。武则天毕竟摆脱不了这个束缚,最终不肯立自己女儿为储君。

图2 武则天改乾元殿为明堂

历史上也不乏由侄儿继承皇位的事例,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认为是武姓,应该名正言顺的成为“武周”的继承人,曾多方营求为太子,并使人向他的姑母说:“自古天子未有异性为嗣者。”(睿宗李旦虽改武姓,终属假姓)。武承嗣的提法完全符合封建宗法,这也使武则天曾有欲立武姓为储的想法。他们鉴于是姑侄关系,大臣狄仁杰王方庆李昭德等人的劝谏,提出了与武承嗣之请针锋相对的意见:自古帝王家庙未见有祀先姑者,本朝不可开先河。武则天称帝而立武氏宗庙,岂能不虑此事。她仍然受制于封建宗法,所以没有立武氏侄儿为储君。

图3 清代《吴郡名贤图传赞》中的狄仁杰画像

从来的英明皇帝,都要为立储之事几费周折,甚至绞尽脑汁。武则天作为女皇,所费的周折与他人是不同的,更是大伤脑筋,这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人作皇帝的难处。武则天能够当上皇帝已经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而这个偶然性使她在立储传位问题上更难以决择。

武则天排除了传位给女儿和两个侄子,就只能传于自己亲生的儿子了。然而,儿子是李家的后代,只能奉李氏宗庙,而不会祭祀武家祖先,武则天为此事始终纠结,犹豫不能果决。在李、武姓之外立储是不可能的,盘算的结果,只能立儿子为储,把大唐社稷还给李家后代。

立储方向已定,这样又给武则天出了一道难题,储君只有一个,立哪一个儿子为太子呢?

图4 《薛刚反唐连环画》人物图,中为李旦

武则天有四个亲生儿子,太子弘以薨毙,死因不明(史书说是武则天害死,被近来研究否认)。太子贤相传是韩国夫人所私生(历史上没有详考),武则天生疑不被所重视,且已亡。中宗李显和睿宗李旦均被武则天所罢贬,一个废为庐陵王,贬出京城,一个降为皇嗣,处于幽禁地位。就当前形势来看,也只能在这两个儿子中间选立了。

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后党与太子党斗争十分激烈,迎立哪一个为太子,各不相让,甚至兵戎相见。更有张柬之、李多祚等发动“神龙革命”,血溅 丹墀,进行逼宫。杀伐之下,武则天对这两个儿子进行了保护,显示出了“虎毒不伤子”的母爱。

图5 武则天手迹《升仙太子碑》

然则,两个儿子只能选一个来继承皇位,应该选谁呢?

按理说李旦自被降为皇嗣,改姓武氏,虽然幽禁宫里,但未被废黜,应该说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然而,武则天在后党与太子党激烈斗争之时,考虑到李旦是其攻击的对象,与诸武积怨已深,便密召貶居远州的庐陵王李显还朝,立为储君。李旦审时度势采取了明智的做法,立即把皇嗣之位逊让给哥哥。武则天对李旦这个小儿子虽然猜疑,而且对其家人及党羽极为不满,却又不忍心杀害他,因此,李旦躲过了一劫。武则天废李旦而立李显,虽然显示了她的聪明才智和老谋深算,但给她死后造成“韦后乱政”埋下了伏笔。

图6 乾陵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李显立为皇儲,李旦安全身退,后党与太子党的斗争得到调和而宣告结束,武则天仍对此放心不下,唯恐日后兄弟之间,以及与诸武之间发生不测。因此,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命李显、李旦、太平公主与武氏诸人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企图借助盟誓与神灵,达到李、武两家的相依相安。可见,此用心之良苦。

武则天虽然不情愿的把她艰难开创的武周政权亲手结束,并还政给李唐,这样不但成全了她的亲生骨肉,而且也为自己死后称唐之太后,以皇后身份与高宗合葬于乾陵,能够进入宗庙留得后路,故不失为两全之策,达到了众望所归的目的。

文:穆炳森

更多文章

  • 隋唐时期,为何尊崇“以胖为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唐朝以胖为美吗,唐朝真的流行以胖为美吗,唐朝以胖为美是真是假

    但是我们很难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和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想象成大胖子。其实唐朝的“胖”跟我们现在所说的“肥胖”不是一个概念,那个时期的女子是丰腴的,健康的胖。白居易的诗中写道:“杨柳小蛮腰”,这就说明,唐朝的审美并不是崇尚肥胖。其实,人们对于唐朝“以胖为美”的误解,主要

  • 李白也有不如意?天生我材必有用!且看诗仙如何洒脱入世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白是怎样成为诗仙的,李白有何过人之处,李白的人生三大境界

    李白字太白,他的号为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是唐代的成就极高的浪漫主义诗人,关于李白的号---青莲居士,也是有典可循,为人所津津乐道。青莲二字源于《维摩诘经》“青莲”佛典,表明了李白尊敬憧憬佛教并且向往维摩诘的生活模式的内在心理。故青莲居士是李白内心佛教情怀的充分体现,并且这是李白对自己的身份

  • 唐朝死得最冤的武将,只因说出自己的乳名,就成了武则天的替死鬼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是谁灭了唐朝武则天,被武则天斩下马的功臣,唐朝史上最失败的武将

    归顺唐朝之后,李君羡一直跟着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南征北战,每次出征,李君羡都十分英勇,敢于单骑出列,立下战功无数。公元620年,跟随李世民在介休作战时,李君羡攻破宋金刚,因功被提拔为骠骑将军,赏赐无数。公元621年,李君羡在洛阳俘获王世充之子王玄应运粮的军队,之后随军攻破刘黑闼、窦建德。李世民当上皇帝之

  • 隋炀帝二征高句丽时,隋朝大臣杨玄感为什么起兵造反?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杨玄感简介,尺素死后杨玄感怎么样了,杨玄感起兵反隋在什么地方

    体貌雄伟,须髯漂亮。喜好读书,擅长骑射。凭借父亲勋劳,授柱国、郢宋二州刺史,迁鸿胪卿、礼部尚书,袭封楚公。声名过盛,受到隋炀帝猜忌,内心不安,策划谋反。起兵反叛大业九年(613年)春天,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命杨玄感在黎阳郡(今河南浚县)督运粮草。当时,隋末农民战争已经爆发,义军遍布各地。杨玄感于是

  • 32年前,山东一巫婆效仿武则天建“大圣王朝”,还封4名男子为妃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自从1912年清朝灭亡后,封建王朝的历史就已经画上了句号,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任何对于过去朝代的了解,现在都被埋在了历史书中。但就是在现今的生活里,依然有人还保留着不切实际的“皇帝梦”。在山东有一名巫婆效仿武则天称帝,建立了“大圣王朝”,还纳了4名男子为妃,简直是匪夷所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

  • 唐朝最嚣张官员:公开卖官,将家人葬在皇陵旁,还公然挑衅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十大顶级大臣,唐朝最厉害官员,唐朝皇陵的位置

    别看这个李先生人品不强、笑里藏刀,文章却写得超有文采,算是个有才无德的典范。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剑南道巡察大使出巡途中偶然发现了这个“人才”,便推荐到朝中,从此李义府为官之路高奏凯歌,到贞观末年,一直做到了监察御史。后来,他凭借文学才华,又做了太子李治手下的一支金笔,起草各种政治文件,深得李治

  • 李世民:大唐国运如何?袁天罡:猪上树唐亡!结果“猪”真的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袁天罡传奇,唐朝李世民发生的重大事件,袁天罡怎么评价李世民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自然规律。正如一个王朝在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必然会灭亡一般。因此每一位开国帝王,都希望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长长久久的,不要落到他人的手中。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也算一位明君了,后代也很有出息。即使是这样,李世民也非常的担心自己的江山会落在他人的手中。在晚年的时候李世民就非

  • 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他们降生时,有何异象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和赵匡胤谁地位高,赵匡胤跟朱元璋的关系,朱元璋出生有异象

    做为封建时代的最高权威,皇帝的身份自然是非比寻常的,人们为了彰显其“真龙天子”的正统地位,于是,很多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他们的降生,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等。那么,刘邦、李世民、赵匡胤、朱元璋,他们降生时,又有什么样的异象发生呢?首先,我们来说刘邦。可以说,刘

  • 杨玉环的复原图竟然这么美,神似一女星,怪不得唐玄宗独爱她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杨玉环照片最新图片,杨玉环的年轻照片,杨玉环传奇一生图片

    杨玉环真容到底有多美?还原照片像一女星,难怪唐玄宗独爱她一人文/观心通史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审美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审美标准。如宋代诗人苏轼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写道:“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汉代以瘦为美,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体态

  •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是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唐朝三品官相当于现代什么官,唐朝一品二品是什么级别,唐朝一品二品官员是谁

    但唐王朝不同,唐王朝为了稀释相权、搞出来一个“群相制”,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主官都是“宰相”。这其中,中书省的主官中书令、门下省的主官都是正三品,只有尚书省的尚书令是正二品,也是妥妥的“首席宰相”。但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当过尚书令,所以自贞观始、尚书令一职便被虚置了。后来,除了偶有皇太子兼任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