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某些时期,会有平民的财富胜过皇家的现象,这些人一般都是巨商富贾。沈万三就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商人,财富使他获得成功的人生,却也使朱元璋对他动了杀心。朱元璋曾经指着猪蹄问他:这是啥菜。沈万三巧妙地用三个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传奇发家
沈万三是元末清初的人士,他后来积累了惊人的财富,成为了苏州地区乃至全国的首富。事实上,他本名不是沈万三,而是沈富,字仲荣。那么大家为什么叫他沈万三呢,原来万三在当时的意思是万户之中三秀,指的是家资雄厚的富人。以此称呼他正合适,后来叫得多了,就没人记得他的本名了。
沈万三是一个真正的富一代,白手起家,获得了后来的成就。沈家早年住在周庄,靠着种地谋生。他们家的耕地地势低洼,土质贫瘠,只能种廉价的茅草和芦苇。后来,经过他们的努力,这片地的肥力大幅度提高,可以供给一家人了,还积累了余财。
根据历史记载,沈家逐渐富裕起来之后,沈万三就开始购买田地和宅院,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汾湖地区的一位富户陆德源听说了沈万三的励志经历,很是佩服他,就决定把自己的家产送给他。原来陆德源觉得天下局势未定,持有巨款非但不是好事,反而还可能带来灾祸。所以他就把自己的钱给了沈万三,他自己则是出家做道士去了,真正是视钱财为身外物。
靠着这笔钱,沈万三的事业迈上了有一个台阶。他扩大了自己的产业,并拓宽了自己的经商版图,不只是在国内发展商业,他看中了海外的市场。他以交通便利的周庄作为基地,开始进行海外通商。海外通商给他带来了暴利,也成就了他的首富之名。
与朱元璋结怨
当时天下未定,朱元璋和一生之敌张士诚开始了最后的斗争。张士诚素有仁爱之名,他的大本营就在苏州,对苏州百姓多有关怀,很得民心。于是,等洪武6年,朱元璋兵临苏州,围困苏州城,切断城内的粮草供应,打算让张士诚主动开门投降时。城中的富商对张士诚伸出了援手,为他的军队提供补给。
沈万三作为苏州首富,也是献出了大笔家资,帮助张士诚渡过难关。也是因为富商们的帮助,朱元璋预想中轻而易举的一战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持续了8个月,朱元璋的军队被迫做出了不必要的牺牲。
朱元璋睚眦必报,尽管后来沈万三对他表示臣服,他还是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朱元璋即位后,就想要杀死沈万三。但是这时他的统治还不算稳固,杀沈万三可以,但不能师出无名,于是他用了一个计策。
朱元璋和沈万三一同用餐,指着桌子上一盘没有切开的猪蹄,问沈万三:“这菜该怎么吃”。猪蹄囫囵一个,要切开就得动刀。可是,如果沈万三在朱元璋面前拿出刀,朱元璋就能借口他要行刺皇帝,把他杀死。
沈万三多年经商,自然惯于察言观色,知道朱元璋背后包含的祸心。他灵机一动,从软烂的猪蹄里抽出来一根很细的骨头,用它切分了猪蹄。朱元璋却不甘心,他决定再给沈万三设个陷阱,他又指着猪蹄问沈万三:“这道菜是啥?”
古代大家是要避讳天子的名字的,而朱元璋姓朱,和“猪”同音。如果沈万三当着朱元璋的面,说出了“猪蹄”这两个字,就会被视为大不敬,朱元璋就有了理由来处置他。
没有放松警惕的沈万三察觉了自己的凶险境地,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回皇上的话,这是万三蹄。”他这个回答堪称十分巧妙,不仅避讳了朱元璋的姓氏,不给他留下把柄,而且还把自己的姿态放到了最低,以此来消弭朱元璋的怨气。这招的确奏效了,朱元璋搁下了此事。就这样,沈万三用“万三蹄”这三个字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发配云南
沈万三经商,讲究的就是小心谨慎,他处世也是如此。虽然过了那一关,但是他心里还是日夜为此悬心,担心朱元璋会对他再下杀手。后来,朱元璋定了南京为都城,要在南京修建皇城。沈万三为了向朱元璋表达自己的效忠之心,主动向朱元璋提出自己负责出资修建这项工程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那时国库也正空虚,朱元璋正要找富商集资,沈万三这个提议正和他的心意,他就同意了。沈万三可谓是尽心尽力,不吝钱财购买建筑材料,还请来了技艺高超的工匠来修建城墙,自己常常去督工。
最后工程结束,沈万三负责的部分竟然比朝廷负责的部分还要早三天完工。而进行质量验收后,朱元璋发现沈万三建出来的城墙竟然质量也比皇家的好。沈万三满心觉得自己任务完成得好,朱元璋却不高兴。一个沈万三论起财富来,就能和国库相媲美。沈万三如此富可敌国,就拥有了足以颠覆他政权的实力,这怎么能让朱元璋安心呢?
小结:
沈万三不知道朱元璋已经起了杀心,他进一步提出,让自己出钱来犒劳负责城墙修建的将士们。朱元璋闻言,勃然大怒:“区区匹夫竟也想犒劳三军,可谓乱民,理当诛杀。”马皇后及时劝住了朱元璋,朱元璋就留了沈万三一条性命。但是把他的家产都抄入国库,沈万三和家人也被发配,最后在云南客死异乡。一个巨富之家就这样在皇权的力量下,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