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做过曹操替身之人,为何连曹操本人都非常忌惮,最终不得不赐死?

做过曹操替身之人,为何连曹操本人都非常忌惮,最终不得不赐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082 更新时间:2023/12/13 22:12:26

从客观实际来看,曹操统一了北方,消灭了中原所有的军阀割据,打击了东汉朝廷腐朽的官僚集团,又以屯田恢复了各地的农耕和生产,解救了无数生存在饥荒之中的百姓,别外他又向北和向西征讨了周边凶悍的游牧民族,使华夏大地很长一段时期免遭外族侵扰与蹂躏。曹操还以自己的文才笔锋,兴起了华夏民族在古典文化上的升华,所以说他不但是个大谋略家,还是一个大文豪大诗人。

至于他的政敌,如河北袁绍、山东吕布、淮南袁术、西凉马超、江东孙权、荆州刘表、西蜀刘备等等,甚至于被他“特殊保护”的汉献帝刘协,无一不对他咬牙切齿,欲啖其肉,恨之入骨,各种谩骂凌辱,无所而不用其极。后世之人也常因他挟制汉献帝,以天子号令鞭挞四方诸侯,欲囊括九州之地,而自登九五之位,便将他视作不忠不义不仁不善之徒。

可正如曹操自己所说的,如果当时汉家天下没有他曹某人,还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袁绍就没有谋逆之心吗?袁术不也抢着称帝了吗?孙权的父亲孙坚为何而死?还不是为了那块传国玉玺,想沾上天子之气,心有所图。刘备更不用说了,汉献帝还好好活着,他就迫不及待自立为帝了!还说什么忠义两全的好皇叔!

在这么一个乱世之中,曹操能为百姓做那么多有利民生,制止分裂割据,维护天下安定的好事大事,不得不说他比袁绍、吕布、袁术、刘表之流要强上十几倍还不止,然而权力的进阶免不了会带来野心的膨胀,加上汉献帝确实也是一个无能的傀儡,绝大部分北方士族和曹军诸将肯定只会对曹公威德表示臣服,这必然也会引起心存汉室的官员和百姓们的反感和不满,为了自身的安危,一向多谋善算的曹操也一定会想出各种办法来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替身出场”也就成了曹操日常工作中必备的标准配置。

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曹操替身肯定为数不少,但在相关史书记载中,大多数这样的替身终究是寂寂无名,然则指名道姓见于史册之中的还真有那么一人。此人名叫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就是当今山东德州人,年轻的时候纯朴不太机敏,但是练得一手好剑法,崇尚武艺,二十三岁的时候脑子突然像开了窍一样,学啥都能一下子学会,二十九岁的时候,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崔琰四处漂泊,去过天南地北天下很多地方,增长了不少见识,一晃过了四年才回到老家,以琴书自娱。

没多久,河北袁绍被汉献帝封为大将军,成为天下势力最大的军阀,他听闻崔琰的名声,就派人前往聘请他来做官。当时的士兵很蛮横暴虐,居然做了许多挖人坟丘盗取钱财的劣行,崔琰就向袁绍劝谏道:“兵圣孙武说过,士兵没有德义,打仗就会失利,商汤这样的明君带着这样的队伍都不能打胜仗啊!”袁绍听从了他的建议,整肃军队纪律,并将崔琰授予骑兵都尉的官职。

后来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大战,崔琰又对袁绍说:“曹操利用皇上在许都,有百姓归心,我们不如安守河北,时常向皇上进贡述职,这样曹操也拿咱没办法,从此天下太平岂不更好!”袁绍不听,非要以河北之众与曹操一决高下,结果在官渡大败,没久就病死了,袁绍有两个儿子相互残杀,也都想拉拢崔琰为己所用。而崔琰坚称自己生病不能工作了,结果被关押在牢狱之中,后来被好友陈琳所救。这个陈琳就是为袁绍撰写讨伐曹操名檄文之人。

曹操灭亡袁绍势力之后,自己做了河北冀州牧,立马就将崔琰召来任命为别驾从事,相当于自己的贴身秘书,并得意地对他说:“昨天算了一下河北的户籍,居然有三十万户,冀州果然是一个大州!”崔琰却说:“当今天下大乱,冀州遭受了袁氏两兄弟争战的灾难,尸横遍野,满地哀鸿,却没有听到曹丞相过问民间疾苦,唯独先来清点人丁之数,这难道是冀州百姓所盼望的仁义英明之主吗?”曹操被他这样一番教训,立马改变态度向他道歉,当时在场的宾客都被崔琰的胆魄惊得尽皆失色。

后来曹操又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都作为世子曹丕的太傅,而曹丕这个人喜欢骑射狩猎,且常微服出城,一心只想着驱兔逐鹿,曹操出征,他也照旧不好好呆在城中,崔琰就对他说:“《春秋》中记载鲁隐公因为喜欢赏鱼,不好好管理国家,最终被他弟弟所杀,最近的袁氏兄弟也因盘桓于游玩当中,滋长于奢靡之下,百姓当中听不到他们一点仁义之声,结果才导致他们拥有熊罴虎狼一样的勇士达百万之众,占据河朔这样险峻的地带,却最后没有一丝容足之处。

如今魏王曹丞相亲自带兵在外,非常辛劳替你打江山,而世子你就应当恪守正道,谨言慎行,整天在城中思虑安邦定国的韬略,借鉴古代帝王的教训,戒除恶习,深深牢记自己是魏国的储君和副手,清楚地知道自己就是国之重宝。不要再穿卑贱的衣服驰骋于不测之地,不要把自己的志向投放在飞雉野兔这些小娱乐之上,而忘记了江山社稷之重啊!”曹丕听完之后,赶紧谢罪改过。

曹操正式做了大汉丞相之后,崔琰从秘书晋升为了秘书长。曹操加九锡之礼做了魏王之后,崔琰又被任命为魏王府尚书,也就是魏国文武官吏的首脑。当时曹操还没有确立谁是太子的时候,他私下是非常欣赏第三子曹植的才华,就秘密派人去察看文臣武将的意见。这时候崔琰又对曹操说:“魏王博学,读过《春秋》应当也知道立嫡长子为嗣君的高明与深意,如今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最有资格也是最适合承继天下的,我崔琰是一定会支持他的!”

而崔琰的女儿本还是曹植的妻子,可崔琰却毫不徇私,曹操非常赞赏他,立马将他再度晋升高位。崔琰长得剑眉星目,声音高亢,姿态魁梧,胡须有四尺长,非常好看,样貌特别有威仪,朝中官员见了他,都只能瞻望,不敢与他正视,曹操也非常敬畏他。

曾经有匈奴大单于使者来拜见曹操,曹操认自己长得丑陋,自身形象不足以威慑残暴的匈奴,于是就请崔琰扮做魏王替身来代他接见使者,而曹操本人则充当侍卫捉刀立于一旁观看,等到会见完毕,曹操立马派人前去询问匈奴使者说:“尊使认为魏王是怎样的人物?”匈奴使者答道:“魏王长得非常俊秀高雅,然而恕我直言,朝堂之上,只有魏王身边的捉刀人,才是真英雄也!”曹操听说之后大惊失色,认为匈奴使者不是一般人,立马派出刺客将他追杀于北归途中。

而崔琰曾经推荐钜鹿人杨训做官,曹操便将杨训请到了朝廷。曹操进位为魏王的时候,杨训向汉献帝上表称赞曹操的功业和盛德,当时就有人嘲笑杨训的虚伪和轻浮,又责怪崔琰举荐失当。崔琰从杨训那拿来表文一看,对杨训说道:“看这表文,是有好事来了!时势,时势啊!将发生大的变故咯!”曹操听了这件事,发怒道:“将发生大的变故!这话分明是对孤之不逊也!”于是将崔琰罚作苦役,又派人去察看,都说他表情没有一丝屈服。曹操叹息道:“崔琰虽然受了刑,但他在朝野结交甚广,门庭若市,平日对人捋须直视,别人都能感受他的威严所在,此人不可留也!”于是就将崔琰赐死了。

崔琰生前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友谊十分深厚,司马懿长大之后,崔琰对司马朗说:“你弟弟非常聪明,且做事果断,将来你是不能和他相比的!”司马朗却不以为然。曹操性情多疑善猜忌,昔日与他关系非常密切者如孔融许攸娄圭,都因对他不恭顺而被杀害,崔琰是世人认为最冤也最为痛惜者。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北伐,却偷偷留下一万精兵防备一仇敌,蜀汉灭亡都不许回防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在蜀汉的建树,诸葛亮北伐时有多少人马,诸葛亮真实北伐历史

    众所周知,东汉末年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东,刘备作为皇室后代也想要匡扶汉室。而此时曹操势力正盛,且抱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因此曹魏便成为东吴和刘备最大的敌人。孙刘联盟,共克曹军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时曹操已经从江陵出发,将要顺长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形势危急,我奉命去

  • 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去多少名将,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损失的大将,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斩杀了哪些名将

    刘备与诸葛亮就是伯乐遇知音的情义,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让他成为了刘备的智囊团。这也是为何刘备不顾身份地位,还愿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诸葛亮深感刘备的知遇之恩,因此一心想要辅佐刘备“匡扶汉室”。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到了“国可自取”的地步。为此刘备死后,诸葛亮就发誓一定要将他未了的心愿扛到肩上。

  • 曹操一生自诩“敢负天下人”,为何偏偏对此人相爱相杀不敢相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曹操为什么负了天下人,曹操宁可负天下人也不负我典故,曹操负了天下人唯独不负蔡文姬

    然而曹操一生当中确实也在不同的特定环境下,做过许多不被世人理解,又异于常人的大小事,因此在当时和后世都为其树敌无数,不得不说这在历史上也真是一个罕有的奇观。难道曹操真像他自己所说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吗?观其一生,难道他真是一个凶残无情之人吗?或许当我们看到吕伯奢、许攸、刘馥、荀彧、杨

  • 三国比吕布还无耻的武将,害死关羽坑哭孔明,一共反叛了三位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比吕布厉害的武将,三国中最阴险的武将,孔明杀关羽视频完整

    单田芳先生在评书中对吕布有着这样的评价,说他是一个逮谁管谁叫爸爸的奇葩选手。事实也确实如此,如果当时在白门楼上曹操一心软,说不定又多了一个干儿子。都说吕布是一个豺狼虎豹般的蛇蝎小人,但事情得分怎么看,我们现在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人的一辈子应该有两次不计后果,一次为娘们儿,一次为钱。这句话用在吕布身上

  • 出身袁绍麾下,“谋功”无人能及,却一生“助曹为虐”的轻浮名士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麾下十大猛将综合实力,袁绍麾下的两大顶尖谋士,袁绍手下的十大谋士

    又有“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诸葛丞相说这曹丞相智谋比常人要高出许多,用兵比孙武、吴起还要厉害,却差点在南阳宛城被张绣所困,在官渡乌巢也差点被袁绍所灭,在邺城祁山与袁谭交战又遭受过巨大的危机,在黎阳又被袁

  • 为何孙权长子敢言“兵不血刃”进取中原?天妒英才,果不其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一生三大谋略,孙权一生有几次北伐,孙权的十大事迹

    周文王太子姬伯邑考、秦始皇长子扶苏、汉武帝戾太子刘据、东吴宣太子孙登、梁武帝昭明太子萧统、隋文帝废太子杨勇、宋太宗恭孝太子赵元僖、明太祖懿文太子朱标,他们都是在得到父皇和臣民们寄予厚望之时,中道早逝或突遭废黜,最终竟无一人得以长寿善终,这也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奇观。如果说非要在这些让后世之人惋惜

  • 扫六合,成一统的秦始皇嬴政,为何后世鲜有姓“赢”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嬴政为何能一统六国,嬴政是怎么一统六国的,嬴政没有一统六国之前属于什么

    秦国能从世居西域的小国变成一个王朝靠的不仅仅是秦始皇一个君主,而是奋六世之余烈,代代老秦人共同的努力使得秦国最终东出函谷关夺下天下。秦国的君主是嬴姓赵氏,秦始皇既可以叫做嬴政,也可以被叫做赵政。嬴也是上古八大姓之一,他们的先祖在商朝时就是镇守西戎的大将,周朝时又因为养马养得好,被封为附庸国。战国时代

  • “匈奴终结者”为何要选择自我毁灭?难道性格真的可以决定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匈奴灭亡全过程,匈奴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匈奴战败的真正原因

    堪称千古名将者,如明末在辽东炮击后金国主,致其伤重殒命,遏制满清入关的督师袁崇焕袁大人。又如自幼背刻“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一心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帝,打得金国胡虏哭爹喊娘,还我河山的岳武穆岳王爷。再如将大汉军旗插上漠北狼居穴山上,点起滚滚狼烟,向万里异域昭示我大汉神威的骠骑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这些热血

  • 项羽射了刘邦一箭,刘邦没死,此后象棋多了条不成文的规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无数的文化瑰宝在历史中诞生,象棋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活动,参与者在棋盘上就可以进行,下棋的人置身于棋局之内,控制自己的棋子和对方进行一场博弈厮杀。就算有些人从未下过象棋,但对于象棋的规则可能也已经耳熟能详了,比如“马走日,象走田,将和帅不能见面”,而这个将和帅不能见面的规则则是来自

  • 为何曹操“悔不该杀华佗”,真是爱子曹冲无人医,还是另有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为何杀华佗,华佗曹冲,正史上曹操到底杀没杀华佗

    而是一直研习养生之术,后来他年纪大了,人们都以为他是年过百岁相貌神仙一样的人物,他特别精于开方取药,对每种药物的用量从来不需要称量,信手拈取,从无差错,按他的药方和用量就一定能药到病除。而且华佗还非常擅长针灸,也一样神乎其技,每次他给人下针,都问病人针刺到了哪个部位没有?病人答说“已到”,华佗就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