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雍正皆是明君,为何出现西选、年选和佟选?论科举的相对公平

康熙雍正皆是明君,为何出现西选、年选和佟选?论科举的相对公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368 更新时间:2024/1/27 5:21:00

所以吴三桂这个时候在西南地区,不仅可以招贤纳士,而且可以私铸钱币。整个云南地区的税收,全都归吴三桂所有。当时他选拔人才的方式,被大家戏称为西选。

雍正皇帝能够登基称帝,少不了年羹隆科多的帮助。当时的年羹尧是陕甘总督,掌握西北粮草的调度权,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雍正遏制住了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禵。

等到雍正上台以后,便将年羹尧提拔为大将军,带领二十万大军前往西北平叛。等到年羹尧大胜而归的时候,他的声威可以说是达到了巅峰。为此年羹尧可以任意提拔自己的手下,他选拔官员的方式,被称之为年选。

隆科多当时是九门提督,在雍正登基称帝这件事上,隆科多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控制着紫禁城所有的人马,雍正能够上台,他是最重要的人。

所以雍正称帝以后,隆科多也得到了提升,成为上书房大臣,后来又成为军机大臣。在此期间,隆科多长官户部,可以任意选拔官员而不用经过雍正的允许,所以他选拔官员的方式,被人们称之为佟选。

01个人选拔人才,比九品中正制还要落后。

汉朝比较喜欢以举孝廉来选拔官员,也就是谁孝顺谁廉洁,那就选择让谁来做官。其实最后做官的,全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

穷苦人家的孩子就算是再孝顺,那也没有露头的机会啊。所以说这种举孝廉的制度,基本上就是一个笑话。

汉朝的官员,大多数都是贵族出生。后来发现这么做不行,皇帝下令自己做官,就不可以举荐自家的孩子做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贵族们想了个办法,达成结盟关系。今天你来举荐我儿子做官,明天我就举荐你儿子做官。甚至有绕一大圈互相举荐的。

及即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中正制,群所建也。及践阼,迁尚书仆射,加侍中,徙尚书令,进爵颍乡侯。---《三国志》

到了魏晋时期,比较流行九品中正制。先选拔出大中正和小中正,再由他们来选拔官员。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这两种制度跟科举制度的科学性都是无法相比的,不过跟个人来选拔人才,那就高级太多了。举孝廉好歹这个人表面上看着要是个孝廉,总不能一个不孝子就拉去做官吧?面子工程还是要做好的。

大小中正好歹也是各个州府选拔出来的,他们选择人才虽然具有片面性,但是好歹走了这么一个民主的过程。

可是个人选拔人才,压根就没有经过任何表面现象的渲染,直接就来最丑陋的一面。这种做法注定是走不长远的。

02吴三桂搞西选,彻底触怒了康熙皇帝。

跟康熙抢点地盘,康熙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根康熙抢点赋税,康熙觉得这也没什么。可是就连人才,吴三桂都要根康熙去抢。

这一点康熙就无法忍受了,因为人才是一个政权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和因素。如果不重视人才的话,那清王朝也无法走那么远了。

吴三桂自己的手下当然是可以自己任意提拔,可是他居然还在云南地区搞科举,让西南地区的人才全到他那边参加科考。

十六年正月,由榔奔永昌。二月,三桂与尚善、卓布泰合军克云南会城,破文选玉龙关,取永昌,由榔走缅甸。师渡潞江,定国设伏磨盘山,诇知之,分八队迎击,斩杀过半。取腾越,追至南甸,乃振旅自永昌、大理、姚安还。---《清史稿》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因为自古以来,只有正儿八经的朝廷才能够举办科举。吴三桂不过是偏安一隅的藩王罢了,他哪来的权力可以搞科举呢?

为此康熙皇帝终于发怒,表示要撤掉吴三桂这个藩王,结果引发了三藩之乱。这是必定会到来的一件事,人才的争夺是必经之路,不管是谁都不能阻挡康熙夺回人才市场的决心。

为此8年的平叛之路,让康熙彻底夺回了属于自己的人才选拔权,这才是真正至高无上的东西,所谓荣华富贵,在人才面前,一文不值。

03年羹尧搞年选、隆科多搞佟选,雍正皇帝决不能容忍。

对于雍正来说,年羹尧和隆科多,那可都是他的恩人,他能够做皇帝,少不了这两位的帮助。可是同时年羹尧和隆科多也都犯了大忌。

年羹尧当时被誉为宇宙第一人,是大清国的再造功臣,所夸赞的话语已经无法形容年羹尧的功绩。雍正并不生气,因为他知道年羹尧的功劳的确不小,帮助自己夺取了天下不说,还帮助大清国平定了西北的叛乱。

这么一来,年羹尧变恃宠而骄,开始动起了皇帝的权力,那就是选拔人才。他将自己手底下的参将们清一色全都任命为各种地方大员。

雍正初,隆科多以贵戚,年羹尧以战多,内外夹辅为重臣。乃不旋踵,幽囚诛夷,亡也忽诸。当其贵盛侈汰,隆科多恃元舅之亲,受顾命之重;羹尧自代充为大将军,师所向有功。方且凭藉权势,无复顾忌,即於覆灭而不自怵。臣罔作威福,古圣所诫,可不谨欤!---赵尔巽

这对雍正来说,是一种极端的挑战,雍正是不可能容忍这种情况发生的。这就好像是年羹尧在布局一样,一旦年羹尧布局成功了,可能天下就是他的了。

所以雍正将年羹尧扼杀在了摇篮里,在年羹尧最骄傲的时候,把他一撸到底,彻底断绝了年选这件事。

隆科多跟年羹尧类似,都是想要染指皇帝选拔人才的权力。隆科多是长官户部的人,所以他利用职权,开始选拔自己中意的人才。

其实就是谁给他贿赂,他就选择谁来做什么职位。这种卖官鬻爵的做法,是雍正绝对不能容忍的。这就好像借着国家机器来赚自己的钱一样,对大清国没什么好处,可却把隆科多自己的钱袋子给装满了。

所以雍正随后也把隆科多给灭了,佟家三代人的荣华富贵,到了隆科多这一代,因为他的小聪明,全都给毁了。

总结:最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那还要算是科举。

世上没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就连科举其中也是有猫腻存在的。但是你不能说科举就不合理,其实几千年以来,科举制度,一直都是最合理的选拔人才制度。

因为但凡读过书,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不管你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还是贫苦人家的穷小子,只要你肚子里有货,那就不怕没有买主。

而且科举还分为了好几个等级,秀才、举人、进士必须要一个个过关,才能够往上升一级。这就合理地过滤掉了一大帮不怎么会念书的人。

而剩下来的,那可都是人才中的人才。他们只要顺利通过科举,拿下进士的头衔,将来可就都是王朝的官员。

对于作弊问题,其实科举制度相对来说管理是相当严格的。即使是有那么一两个人是因为蒙混过关过来了,这也不影响整体局面。

大的局面是通过科举制度,为国家选拔有用处的人才,这才是关键所在。所以说科举制度比举孝廉和九品中正制度都要合理得多。

光有人品没有能力,未必就能够做好官,可是有能力,人品一般的人,却可以做一个有作为的官员。这就是世上最矛盾的一件事。

你或许喜欢好人,希望父母官都是好人,这样自己才能过上好日子。可是你眼中所谓的好人,只是对你有利的人,真正的好人是不存在的,只有相对有利人而已。

或许你许下的愿望,就是其他人的不幸呢?所以说,用好坏来评论一个人,其实是不公平的。可父母官一定要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有能力,那就能够处理好辖内的所有事务。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三国志》

更多文章

  • 清朝太监那么多,阉割成功率有多高?专家:十分之一就不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时期的太监,历史上真实的清朝太监,清朝太监谁最厉害

    对于皇帝来说,是一国之主是这个朝代最大的人。所以如果他有喜欢的女生,就一定会纳入妃子,也很喜欢把所有漂亮的女生都留在宫中陪自己玩乐。其实在我们众多皇帝当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做的。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后宫里妃子越多皇帝就越烦。因为这么多人,他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所以他也很怕那些帅气的人来到后宫,然后这些美女

  • 孙殿英最先盗掘的陵墓不是慈禧墓,而是这位妃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殿英从慈禧墓中盗走什么,孙殿英是否盗过慈禧墓,慈禧与孙殿英关系

    大家一定都知道清朝有很多的妃子吧,她在历史上的处境是非常的悲惨的,在自己13岁的时候就到皇宫里来了,16岁的时候,她的丈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在她死了以后,她的坟墓是第一个被孙殿英盗取的,是不是感觉她更加的悲惨了。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一个人到底是谁呢?说到盗墓贼等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肯定会是孙殿英,

  • 嘉靖帝下了一道圣旨,为何能让西方列强三百年不敢招惹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靖是怎样死的,后人对明嘉靖帝的评价,嘉靖下的圣旨

    明朝时期的第十一个皇帝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在他在位的那段时间里,其实明朝建国已经超过一百五十年了,这个时间点正好处于极盛而衰的折点。在嘉靖年间时体现出了一百多年来累积下来的不少弊端。正好又加上嘉靖对于道教十分的痴迷,作为皇帝,本应该用心处理好朝政的,但是他每天却都是一心扑在道教上,这时候的局势已经十分

  • 民国大地主刘文彩死后,几位貌美姨太下场如何?三姨太可惜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文彩三姨太晚年,刘文彩五个姨太结局,刘文彩地主

    刘文彩是我们国家历史上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地主。他手中有非常多的银子,而且背后有着军阀对他的支持,所以在市场上他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对百姓们非常的霸道残忍。一些被他欺负过的人称,他是老虎。而且他本人也非常的贪图名利和钱财,他所获得的那些钱都是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拿来的,家里的那些妻子也是非常多的。由于

  • 和珅还有一亲弟,也是位极人臣,若是不死嘉庆不敢轻易动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珅最后是被谁扳倒的,和珅到底是被谁弄下台的,和珅总共有几个兄弟

    和琳跟和珅的出身并不算好,只是一个普通武官家庭,并且其父亲也在和琳出生后的第五年便撒手人寰。常言长兄为父,和珅在其父亲去世后便担当起了父亲的责任,一直以来都很细心的照顾着和琳,所以兄弟二人的感情十分深厚,和琳也是十分听从兄长的话。后来两人双双进入仕途,和珅为文官,和琳为武将,两人经常互相帮助。公元1

  • 清朝灭亡后,此国仍沿用大清国旗,至今未与我国建交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清朝建交的国家,清朝一共与多少个国家建交,清朝灭亡后还使用大清国旗吗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没有国旗的概念。在许多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像“秦汉”这样的旗帜,但它们不是国旗。直到清末“雅罗事变”,清朝统治者才开始自行设计国旗。清朝解体后,中国仍使用清朝国旗,尚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853年,英美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遭到清法院的否决。到1856年10月,一艘中国

  • 皇太极死亡之谜终揭开!专家:死因太奇葩,史书都不好意思记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皇太极死因真相揭秘,皇太极过世之谜,历史上皇太极的死因

    到底是不是皇太极创造了大清,还有他继承的,是不是非常光明的手段,在从前的时候,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喜欢讨论的事情。其实很多人在那个时候都是支持多尔衮,但是在后来皇太极居然利用计策让他的母亲去世了,所以才会登上这个最高的位置。虽然说在这一段期间内清政府在基础这一方面都非常稳固,而且他也不断向外面拓展自己的

  • 唐朝杨贵妃乱了江山,宋朝杨贵妃却得了江山,她一生比宫斗剧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历史杨贵妃,杨贵妃与宋朝的关系,李唐王朝和杨贵妃的关系

    杨桂枝11岁的时候入宫,入宫后就一直在太皇太后身边服侍。她不仅长相漂亮,而且还会一些民间杂耍,经常逗得太皇太后开怀大笑,成为了她身边最得宠的宫女。33岁那年,当时还是皇太子的赵扩请安时看中了她,直接开口向太皇太后要人。太皇太后觉得杨桂枝性子沉稳,所以即便她年龄比赵扩大上不少,还是玉成了这桩好事。赵扩

  • 李范:唐玄宗的弟弟,杜甫笔下的岐王,一生传奇让人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范是唐玄宗的什么,岐王李范死因,李范的后人

    尤其是在唐朝,皇位的争斗战更是到达了疯狂的地步,唐朝光是成功换掉皇帝的政变就有十余次,其他大大小小的政变更是不计其数,可谓是标准的“冷血王朝”了。但是在这个造反成常态的王朝里,却有这么一位王爷,他不慕权利、淡泊明志,一生与兄弟们和谐相处,从来不为欲望所扰,他就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的岐王李范,

  • 永嘉南渡时,司马懿的后代中有5位南下,为何司马睿成了中兴之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司马懿篡位时各地的后代,司马懿篡位真正原因,司马懿死后他的后人怎么样了

    西晋王朝在摇摇欲坠的处境之中,长安、洛阳这些军事重镇,虽然还在西晋手里,但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而司马家的各大宗室以及北方贵族们,此时已经在考虑一场规模浩大的迁徙活动。永嘉南渡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大量北方贵族,为了躲避胡人的残害,选择南下偏安一隅。这期间司马家的王爷们,一共南下了大概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