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永嘉南渡时,司马懿的后代中有5位南下,为何司马睿成了中兴之主

永嘉南渡时,司马懿的后代中有5位南下,为何司马睿成了中兴之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886 更新时间:2024/2/7 4:45:05

西晋王朝在摇摇欲坠的处境之中,长安、洛阳这些军事重镇,虽然还在西晋手里,但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而司马家的各大宗室以及北方贵族们,此时已经在考虑一场规模浩大的迁徙活动。

永嘉南渡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大量北方贵族,为了躲避胡人的残害,选择南下偏安一隅。这期间司马家的王爷们,一共南下了大概10位,其中有5位都是司马懿的直系后代:

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祐、琅琊王司马睿、梁王司马翘。

这5个人里,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是司马亮(司马懿第四子)的儿子。汝南王司马祐是司马亮的孙子。也就是说汝南王司马亮一家就占了3个名额。

此外琅琊王司马睿是司马伷(司马懿第三子)的孙子,梁王司马翘,则是司马伷的曾孙。也就是琅琊王世系里,只有2个名额。

剩下5个人则不是司马懿的后代,他们分别是:

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的曾孙司马滔,司马懿的四弟司马馗的玄孙司马雄、司马纮和司马钦,司马懿的六弟司马进的孙子司马承。

这5个人是不具备继承权的,再怎么说,司马家的皇位,是司马懿打下的基础。司马师司马昭奠定了基业,司马炎创建了政权。所以说司马懿兄弟们的后代,只能靠边站。

可司马懿的直系后代里,为何琅琊王司马睿能够脱颖而出呢?要知道汝南王司马亮他们家,可是占了3个名额的!

一、司马睿镇守建业,长达10年之久。

建业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司马睿在八王之乱中打了个酱油,随后在永嘉年间便被任命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

这职位在西晋初年,那压根就不算个啥,因为西晋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都在长安和洛阳一带,建业这边说老实话,是没法和中原地区相比的。

可是到了西晋末年,都督扬州诸军事,可就成了个香饽饽了。因为江北各地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先有司马家内讧导致的八王之乱,后有胡人趁机南下造成的五胡乱华。

北方中原地区,基本都被战火给蹂躏干净了。这个时候你再回头看看建业,哇塞,那可真是个美丽富饶且安宁的好地方啊!

大量中原土豪,打算移居到建业来生活。可此时的建业,那实实在在在就是琅琊王司马睿的地盘,你说他们是不是要拍司马睿的马屁?

于是乎,司马睿的官职在这几年里,飞速上升。先出任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到晋怀帝司马炽被抓了以后,司马睿又被各大贵族推举为盟主。

晋愍帝司马邺继位以后,司马睿紧接着被封为左丞相,没多久又被提拔为丞相。这10年时间里,司马睿已经从司马家诸位王爷中的小角色,上升为西晋王朝最后的希望了。

最关键的是,人家在建业经营了长达10年之久,早就根深蒂固了。你们这帮新来的家伙,就算昔日再有权势,此时也必须要向司马睿低头了。

二、司马睿最强的竞争对手是谁?

汝南王司马亮,是八王之乱中比较的一个人物。他作为司马懿的儿子,在司马家族的地位举足轻重。可惜这位老爷子没能熬得过八王之乱,刚开局就被灭了。

但是司马亮的2个儿子和1个孙子,都选择了南渡,因此他们家族的竞争力还是相当强的。尤其是西阳王司马羕和南顿王司马宗,他们俩都是司马亮的儿子,身份、地位都不比司马炎差多少。

西阳王司马在元康初年就被封为郡王,永兴年间又被加封为侍中,永嘉年间,又被封为镇军将军、散骑常侍。南顿王司马宗在元康年间被封为南顿县侯,后被加封为公爵。在征讨刘乔的时候立下大功,因此被封为南顿王。

这两个人当时的地位和资历,都不比司马炎差多少,而且论辈分,他们还是司马炎的叔叔。而且他们还是亲哥俩,自然是互相照应,再加上侄子汝南王司马祐,这个家族绝对是司马睿最重要的竞争对手。那么司马睿是怎么对付这些对手的呢?

三、司马睿的手段还是比较犀利的。

在我们一贯的想法之中,司马睿始终都是个无能的傀儡皇帝。“王与马,共天下”的尴尬,始终都是司马睿身上抹不去的污点。

可是这位傀儡皇帝,为了成为傀儡,可谓是煞费苦心啊!因为除了司马睿以外,其他司马家的王爷们,也都对这个傀儡的皇位虎视眈眈。那么司马睿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将竞争对手调离建业。

当西阳王司马羕和南顿王司马宗南下以后,司马睿并不是亲切地将他们留在建业工作,而是给他们足够的地位和待遇,让他们带人到江西去开荒。

表面上的原因是建业地区的田产不够养活那么多人,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这两位叔叔抢班夺权啊!毕竟这是司马家的传统嘛!

第二,拉拢老王家。

这是司马睿最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一件事。王导在朝中威望很高,而王敦则手握重兵,是个十足的狠角色。

这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唱一和,使得江南几乎成了老王家的天下。因此老王家和皇帝之位,其实就是差了一个名分罢了。所以司马睿要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要争取王导和王敦的支持。

关于这一点,司马睿做得非常到位。在王敦没有认可他之前,不管多少人劝他称帝,他都表示拒绝。因为他明白,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是王敦。

等到司马睿真正登基称帝的时候,他在登基仪式上,居然做了一点离奇的事情。司马睿拉着王导的手,打算让王导和自己一起坐在龙椅上。要不是王导坚决拒绝,那这事儿可就成了千古笑料了。这就是我们为啥总说“王与马,共天下”了。

一边将有威胁的宗室赶出建业,一边则紧紧地抱住老王家这条大腿,司马睿总算是坐稳了皇帝。

四、是中兴之主,还是傀儡皇帝?

司马睿称帝以后,一切并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因为王敦对他似乎不太满意。为了化解自己和王敦之间的矛盾,司马睿刻意重用他的堂弟王导。

王导和司马睿的关系别提多好了,甚至被司马睿称之为仲父。可是王敦对此不仅不领情,反而变本加厉。当时东晋王朝的百官之中,居然有八成都是老王家的亲信。

那司马睿当然不干了,于是他开始扶持人,打算平衡老王家在朝廷的势力。结果王敦居然怒了,以清君侧的名义,带兵直奔建康而来。

四月,敦前锋攻石头,周札开城门应之,奋威将军侯礼死之。敦据石头,戴若思、刘隗帅众攻之,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六军败绩。尚书令刁协奔于江乘,为贼所害。镇北将军刘隗奔于石勒。帝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腾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晋书》

王导此时也顾不上自己和司马睿的关系了,为了老王家的未来,他也果断支持自己的堂兄王敦。结果王敦一口气杀入了建康,吓得司马睿直接把龙袍脱了,询问王敦:老王啊,你要做皇帝早说啊!我现在就让给你!

王敦呵呵一笑,压根就看不上司马睿千辛万苦争取来的皇位。他自封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也就是说东晋的军政大事,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这还不够,当年司马睿带兵对付王敦时,曾下令:“有诛杀王敦者,封五千户侯。”这回王敦杀入了建康,为了嘲笑一下司马睿,直接将自己封为坐拥万户的武昌郡公。爵位待遇都比司马睿封的那个强。

此后,王敦成为了东晋的话事人。他虽然返回武昌,却能够遥控朝廷。司马睿的朝廷基本上就成了个摆设。虽说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可这也太丢人了吧?你说他是中兴之主,还是傀儡皇帝呢?

总结:司马睿这皇帝当的真没意思。

司马睿打压宗室的同时,又拉拢老王家,想着能够一家独大。结果这计谋玩翻车了,人家老王不答应了!

王敦这脾气够火爆的,而且脸皮超级无敌厚,直接一顿操作杀入建康,把司马睿给整不会了。自此司马睿便一蹶不振,没多久便生了重病。

这才47岁啊,身体就立马垮了。回头再来看当年争夺皇位的过程,属实有些可笑。而王氏一族,在整个东晋都很牛,虽然后期又出现了庾氏、谢氏、桓氏等等豪族,可老王家经久不衰,整个东晋有8位皇后,都是出自老王家。

参考资料:《晋书》

更多文章

  • 7个宰相5个是太平公主的人?掌握半壁江山的她,为何会输给李隆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太平公主斗不过李隆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谁厉害,历史上太平公主与李隆基

    这样的生活环境,注定了太平公主不想插手政治事务,也是很难的事情。因为她的家务事,就是唐朝的国家大事。早在武则天当政的时候,太平公主就已经参与到朝政治理当中,只不过是秘密进行的。后来唐睿宗时期,太平公主更是大权一把抓,7个宰相有5个都是她的人,她的三个儿子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简全都被封为王爵。就是这

  • 赵夫人墓挖出一块石碑,坐实了唐朝皇室丑闻,李世民开了个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世民墓里的石碑,李世民墓碑真实照片,李世民赵妃墓

    在封建王朝的那段时期里,鼎盛时期无疑就是唐朝时期了,并且这个朝代留下了很深的影响,现在国外的一些华人聚集地都仍旧是被称呼为唐人的。在那时,人们用江湖来代表有人的地方,用诡谲来代表有权利的地方,虽然有些王朝都是十分的伟大,但同时也有一些地方是见不得人的。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聊一下吧,是有关唐朝的黑暗传统

  • 他是隋朝大将,亲儿子劝他降唐险遭射杀,连唐高祖也敬他三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唐第一猛将被谁杀了,隋唐五位死得最惨的英雄,隋唐最悲惨功臣

    其实没什么其他的原因,屈突通虽然败于义军,但他的气节,却是公认的隋将第一。与隋朝末年很多趾高气昂、欺压百姓、谋权篡位的奸臣们相比,屈突通显得是那样的格格不入,他奉公正直,官民都对他忌惮不已,时人甚至专门编出了顺口溜:“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足可见屈突通威势。起义军崛起时,

  • 为什么唐朝的将领中只有一位天策上将?他的身份和功绩都无法想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真的有天策吗,唐朝最厉害的将领排名,历史上真实的唐朝将领

    我们常用“九品芝麻官”来形容一个人权力极小,在古代其实真的就是这样,有品级的官员中九品最小,如果九品还不到那就不入流的官员了。而官员的品级制度由来已久,每个朝代也都不完全相同,但是大体上差异不是特别大。唐朝的时候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唐代的管院的额最

  • 贵妃睡觉有这样的习惯,正常人接受不了,李隆基却特别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隆基与贵妃关系,李隆基有了贵妃后多久不早朝,李隆基为什么喜欢贵妃

    在古代,美丽的女人并不少见。在中国古代就有四个美丽的女人,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贵妃,她们都献身于这个国家。这四个人的命运都是不相同的,各有她们的活法。换言之,他们都是普通人所说人生充满了“起起落落”。历史学家发现几乎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女人都想变瘦,但杨贵妃看起来很胖。唐玄宗李隆基喜欢她的原因是什么

  • 为啥李世民敢逼着李渊退位,朱棣在朱元璋活着时,却不敢造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朱棣和李渊李世民谁更厉害,李世民和朱元璋谁比较厉害,朱棣和李渊关系如何

    朱元璋呢?正儿八经的农三代,家里祖上八代都找不出一个有钱人,更别说达官显贵了。所以说朱元璋没有爵位可以继承。此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儿子们都还太小,压根没有一个可以为他分忧的。所以大明王朝,是朱元璋靠自己的能力打下来的。这两人的差距显而易见,所以我们现在就能搞明白,为啥李世民敢逼着李渊退位,可朱棣在

  • 河朔节度使有多强?汉武帝时的推恩令可以解决问题?唐王朝很无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河朔节度使,汉武帝夺取了河朔吗,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解决诸侯王割据问题,最重要的武器。发明这个武器的主父偃,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才。推恩令的推行,有效地解决了诸侯王割据的问题,王国越分越小,那么就越有利于汉武帝的统治。唐王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其实不是一样的情况。因为安史之乱过后,节度使们一个个拥兵自重,尤其是河朔地区的节度使,完全不把唐

  • 被演义小说抹黑的六大名将:北宋一人,三国两人,唐朝三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宋十大名将排行榜,唐朝历史上被抹黑严重的名臣,正史与三国演义反差最大的将军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有不少出名的将领,但是它们被后人的许多文艺作品歪曲和诋毁,所以就让那些对历史认识不足的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今天要说的是几位将军,他们被历史上的传奇故事所玷污:一位在北宋,两位在三国,唐代有三个人。周瑜和曹真根本不是被气死的,李道宗和张士贵也没有陷害薛仁贵。北宋:潘美《杨家将》中,主

  • 玄武门之变有多残酷?胜利者拥有一切,杀侄占嫂还能名垂千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玄武门之变真实历史,玄武门之变视频完整版,玄武门纪录片

    在我们国家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国家的人民就早就意识到权利能够带给他们多大的好处和力量。为了争夺那些本不属于自己的权利,他们甚至会残害自己的亲人。从古代一些皇帝登上皇位,我们就可以看出皇帝们,他们都是最无情的,为了得到权力,他们不惜杀害自己的兄弟们。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有关于政权改变的事情,

  • 五胡十六国其实有二十几个?究竟哪些可以做代表?鲜卑族最强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鲜卑三大部落,五胡十六国哪个国家最强,五胡十六国实力怎么样

    盘踞在北方的少数民族集团,忽然发现中原地区一片混乱,司马家的八王之乱过后,西晋王朝残破不堪,还不如三国那时候。胡人们发现了这个缺口,陆续南下,在中国的北方和西南地区建立了五胡十六国。所谓五胡,指的主要是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以及羌族。这些在汉末三国都不敢嘚瑟的胡人们,到了西晋末年,却一个个张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