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用“九品芝麻官”来形容一个人权力极小,在古代其实真的就是这样,有品级的官员中九品最小,如果九品还不到那就不入流的官员了。而官员的品级制度由来已久,每个朝代也都不完全相同,但是大体上差异不是特别大。唐朝的时候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
唐代的管院的额最高等级是正一品,正一品设官员七种,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它们都属于荣誉官衔,没有实权,但是天策上将却不一样,因为有唐一朝,一共就只有一位天策上将。
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天策上将又是谁呢?
我们先来说一下天策上将这个职位。天策上将在那时的唐朝可以说是除了皇帝、太子的高官员了,就连我们通常说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也在他之下。天策上将为正一品,位在王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太师、太傅、太保”(那时候这三个位置都没人),有自己开始府衙的权力,可以自行招募文武官员,是武将的最高品级了。
那这样一个高级官员为什么这个唐朝只出现了一位呢?是因为权力太大引起皇帝的忌惮了吗?
还真不是。我们看看那个做过天策上将的人是谁吧。这个人,叫李世民,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了。而且这个天策上将是专门给李世民设置的,这养一个官位怎么可能再给别人做呢?
那李世民又为何能成为天策上将呢?这可不是因为李世民是皇帝的儿子,实在是因为他的功劳太大了。
李世民是大唐开国的第一功臣,一个人为唐朝打下了半壁江山。武德四年的时候,李世民一举击破窦建德、王世充,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亲王之首)、太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所以特设天策上将,开天策府,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
看来李世民没做皇帝之前的官职还不少呢!但是你以为这是李世民全部的官职了吗?不不不,还有更多。
在上述之外,他还是: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中书令等等……
而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成为皇太子,也就不需要天策上将这个臣子的职位了,于是废除了天策府,同时也就没了天策上将。
不过,真想问问李世民,当这么多官,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