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鸿章把女儿许配给年老大臣,不料两人后代成家喻户晓的女作家

李鸿章把女儿许配给年老大臣,不料两人后代成家喻户晓的女作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55 更新时间:2024/1/20 20:53:11

作为封建权的拥趸者,后世对于李鸿章的作为褒贬不一,却无法否定他的才能心志。

其思虑和识才之能不仅体现在国事,也体现在家事。他为女儿挑选年长二十余岁的大臣做丈夫,最终夫妻琴瑟和谐,子孙扬名成才。

有女菊藕待字闺中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李鸿章作为身处高位的权臣,一直忙于处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和其他繁杂的政事之中,他的小女儿李菊耦也在这二十余年间成人,长相清丽,气质亭亭。

对年过四十而得的小女儿,李鸿章十分疼爱,从李菊耦小时便悉心教养,将她养育地知书达理,不负大家闺秀之名。

尽管当时社会中,女子普遍在十五岁及笄后便开始相看婚事,嫁人做了新妇,李鸿章却多留了女儿在家中几年,让她能够多享受在家中做姑娘无忧无虑,免于出嫁后操持家事辛苦的日子。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菊耦二十岁过后,李鸿章开始为女儿考虑出嫁人选,她二十二岁时,李鸿章决定将她许配年长她近二十岁的大臣张佩伦。

有理有据择为佳婿

彼时张佩伦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且经历了两段婚姻,与前任妻子育有子女。

这两人的结合,以世俗眼光来看是极不相衬的。仔细思索,却能发现李鸿章择婿也是有理有据。

其一,出于政治考量。当时的清朝正面临着来自帝国主义侵略的巨大冲击,朝内局势也受到影响。

恭亲王奕和李鸿章等人为首的洋务派在朝中占主要地位,想要夺权的慈禧太后拉拢军机大臣李鸿章引领清流派,反对学习西方技术和现代化等主张,导致了党派相争的局面。

外患来势汹汹,何以让内忧扰乱?为此李鸿章将女儿嫁给在清流派中颇有声望的大臣张佩伦,以姻亲关系拉拢,使其能够尽心周旋,平衡两派矛盾,毕竟两方核心诉求都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利益而非无法调和。

其二,出于情感因素。李鸿章与张佩伦张印塘的父亲在地方做官时相识。两人一起操练士兵,结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

李鸿章与张佩伦本人也颇有交情,张佩伦考中进士进京后拜见了李鸿章,称其为老师。两人言谈甚欢,不在一地时书信来往也未曾断过,亦师亦友,交往真挚。

其三,出于对人才的赏识。张佩伦23岁便考中了进士,足见其满腹才华。

才华之外,更见人品,张佩伦刚正不阿,大义凛然。他在福州负责海疆事务时,面临法军来袭,交好的官员好友劝他勿涉险,留后路,他却并不退缩,上前线亲率军队与法军对峙,表现了莫大勇气。

夫妻相谐和如琴瑟

李鸿章在经过重重考量后将疼爱的女儿嫁给外人眼中并不相配的张佩伦,婚后两人和谐的夫妻关系也证明了他这个决定的正确性。

对外表现强硬刚正,在婚姻关系中,张佩伦却并不吝于表达呵护柔情。他不理所当然地认为家中事务全是女主人的责任,对于家事和儿女教育十分关心,即使在外也以致书信问候,并且温言宽慰,十分熨帖。

同是才华横溢,雅致内秀的人,张佩伦与李菊耦婚后也常常对自己看的古籍书典进行讨论,意见不同时也不红脸。

两人亦会结伴观赏字画展览,品茗品酒览景听乐,遇到雅事趣事乐事便记录下来,共同感受幸福的生活情趣。红袖添香,夫妻相谐,好不惬意!

才女扬名写尽悲欢

晚清正处于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激荡时期,涌现了无数引领一时风潮的人物,而时代的变迁和影响力,也深深体现在了张佩伦和李菊耦的子孙身上。

张佩伦离世后,孀居的李菊耦对儿子张志沂和女儿张茂渊管教严格。19岁时,经家中挑选,张志沂迎娶了门当户对的黄逸梵,婚后两人生下了一子一女,长女正是大名鼎鼎的女作家张爱玲

父亲张志沂是个不事生产,享受豪奢生活的封建少爷,李菊耦去世之后没有了管束的人,甚至染上了抽大烟的恶习,为了维持大额支出不断变卖家产。

母亲黄逸梵却深受新思潮的影响,追求进步和自由,自然不屑张志沂的种种行为,两人矛盾颇深。

幼时的张爱玲目睹家境因为父亲的行为而渐渐败落,渴望着来自母亲的关爱与呵护。而黄逸梵追求的自由是完全自我的自由,她去到国外追求自由天地,交往更换了多任男友。

她没有充足的耐心和责任感,疏于照料子女,面对他们甚至会恶语相向,吝于展现母爱。

姑姑张茂渊同样是解放思想的新潮女性,却真正在新时代中找寻到了独立人格。

家境破败。豪门生活不再,她便自力更生,尝试各类职业谋生;尝试投资却赔得血本无归,她也不怨天尤人,而是淡然处之;对父母离异的张爱玲,她接来同住照顾,鼓励她继续创作,大胆投稿。

以上几位都是与张爱玲的人生关系密切的长辈,他们的作为对张爱玲的性格塑造有着很深的影响。

渐渐落幕的朝代,自立自强的女性,矛盾扭曲的男女关系等,这些形象都交错着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出现。

譬如《金锁记》中原本善良对生活存美好期许的曹七巧却被封建扭曲的家庭和社会变得恶毒自私,《倾城之恋》中看似对白流苏和范柳原两人波折博弈终成爱侣,达成美好结局的描写,实则却讽刺了当女性全身心依附在他人上,自己也被看作可以衡量价值的物品,毫无自尊。

张爱玲是近代有名的女作家,她的笔下,华丽的遣词无法掩盖悲凉的基调,不歌颂美好,也不因为人性的阴暗而悲伤,与那个时代一起,永远伴随着必然退幕的释然,其作品有着一代又一代忠实的读者受众。

人与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都是无法挣脱的,也必然会留下印记。这一点,无论从李鸿章、张佩伦还是张爱玲,抑或是更多人身上都深有体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灭亡后,在清朝监狱中的犯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灭亡后在监狱的犯人,清朝灭亡后犯人都去哪了,清朝监狱体系

    清朝存在了268年的时间,从努尔哈赤一统女真部落开始,就一直想要入关,后来皇太极在沈阳建立了皇宫。通过长时间的征战,最终的满清得以入关,此后清军长驱直入,成为了一统中原的霸主。从清军入关之后,清朝就不断的征战,最终一统天下。可问题是,清朝虽然一统天下,但是清朝的管理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历史上任何一个朝

  • 和珅为何没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有苦难言,他没料到乾隆还藏了一手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对和珅一生的评价,和珅为什么能得到皇帝的重用

    和珅自入仕以来就凭借出众的才华,谨慎小心的做事风格,擅长体察皇帝心思的能力,深得乾隆赏识。如此做事谨慎的人,为何会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呢?和珅得乾隆赏识和珅在乾隆三十四年的时候参加科考,但却不幸落榜,后入宫做了侍卫,也有机会见到乾隆,并且获得了乾隆赏识,公元1773年正式成为了乾隆仪仗队里面的侍从。自

  • 为什么康熙选定雍正作为皇位接班人,而不是皇三子或皇十四子?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是清朝最为优秀的皇帝之一,他一手创造了康乾盛世的前部分,不过康熙皇帝驾崩后,雍正帝对康乾盛世起到了一个中继的作用。雍正帝在位期间,完全可以说是清朝最为勤政的皇帝,即使是放到古代史上,雍正帝也是非常勤政的。能够媲美雍正帝的勤政的皇帝,即使是历史上也没有几人。雍正帝的勤政让清朝的国库变得富裕,到

  • 北洋军阀里的奇葩,他当官后,全家都当官了,为敛财发明各种税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洋军阀十大人物,北洋政府最清廉的官员,凤凰大视野北洋十大军阀

    在这众多的军阀里面,有一个很是奇葩的军阀叫做汤玉麟,此人贫苦出身,后落草为寇称霸辽西,在称霸辽西的时候,曾救过张作霖一命,所以二人后来结为生死之交,在张作霖势力扩大后,他就投奔了张作霖,号称张作霖手下三大干将之一,张作霖想的是,此人救过自己一命,所以很多时候都很放纵他,只要不是极其过分的事情,基本都

  • 传教士汤若望,备受恩宠,为何在康熙年间被判处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汤若望为什么要当皇帝,中国历史上的汤若望,满族人对汤若望的评价

    明朝时期,就出现了人们熟悉的传教士。这些人来明朝的目的就是传播宗教,其次就是外交。汤若望本名亚当·约翰,来到明朝之后,他将名字改为了汤若望。这就属于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汤若望是一位德国人,在明朝末年进入我国。汤若望在明朝崇祯帝时期和清朝时期生活,在我国古代生活了大约四十余年的时间。汤若望1623年来

  • 他是清朝大贪官,可他也是一名好官,死后一女子心甘情愿为其殉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清朝最大的贪官是谁,清朝史上第一大贪官,清朝四大贪官是哪几位

    我们先来说说和珅的发家史,和珅虽然是满人,但他却是个落魄的满人,最初他想的是凭借自己的满腹经纶,考个一官半职还不跟玩似的,但造化弄人,他始终考不上,最后只能世袭一个官职,等皇宫选侍卫的时候,他凭借着长相不错,才被选进仪仗队,在一起偶然事件中,他获得了乾隆的认可,并且迅速开启了他的彪悍一生,据史书记载

  • 乾隆在位六十年,只称刘统勋一人为真宰相,死后乾隆伤心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对刘统勋的看法,乾隆和刘统勋是什么关系,乾隆刘统勋完整视频

    清朝三百余年得到这个谥号的不过八人,可刚去世就定下谥号不是后来追谥的,只有刘统勋一人。在他去世的时候乾隆甚至亲自前去吊唁,哭着对众大臣说,刘统勋才是真宰相,纵观他的一生功绩斐然当得起这句话。书香门第,家风清正刘统勋祖父刘必显,考中进士以此踏进官场,官场水浊刘必显身怀读书人特有的清高不愿同流合污。为了

  • 历经四朝的元老,曾是雍正政敌,却成了清朝最大的政坛常青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最富有的皇子为何会败给雍正,雍正十大重臣,雍正如何对待政敌

    大学士马齐是满族富察氏的重要成员,整个家族十分显赫,男子均占据朝中权贵,女子多被选入后宫,值得一提的是,此后其侄女富察氏孝贤皇后和乾隆首席军机大臣傅桓均出自这一豪门。其祖父哈什屯曾任宫中侍卫,多次随同皇太极出征立功,顺治时期跃升为内大臣,列议政大臣,晋一等男爵,加太子少保衔。马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

  • 当年“和珅”一榔头砸掉1亿,当事人怎么样了?结局令人大跌眼镜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和珅打碎了2亿古董,和珅砸明朝2亿古董最后结果是,和珅砸碎两亿文物后续

    最近苹果公司要发布苹果12了,但是以前的苹果一代价格却高达38888元,因为它是古董。一说起古董,就想到了当年的“和珅”王刚,他主持了一档古董鉴定的节目,叫做《天下收藏》。这档节目引人入胜,一旦被鉴定是赝品假货,就会被“和珅”的扮演者王刚老师一榔头KO掉,可万一鉴定错了怎么办?真别说,“误伤友军”的

  • 清朝的八旗旗主有多大权力?他们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八旗旗主排名,清朝八旗旗主有多厉害,八旗旗主算旗人吗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根本制度,八旗旗主和八旗子弟更是八旗制度的核心,不过八旗子弟的官职即使超过了本旗的旗主,在见到本旗旗主时还是要磕头行礼,那么八旗旗主官职究竟有多大?地位又有多高呢?一、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八旗制度于明万历二十九年由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创立,最初只有黄、白、红和蓝四旗。后来随着努尔哈赤统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