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曹操在读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人时,为何读一次,流一次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304 更新时间:2024/2/26 16:55:42

曹操这里说读两个人,其实是三个人。一是孔子在《论语》里讲的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意思是周文王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是他仍然能够以臣子的礼节尊奉殷王。二是说乐毅。乐毅在燕国受迫害,逃到赵国后,赵王让他带兵打燕国,可是他不愿意,说自己曾经是燕王的臣子,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三是蒙恬。蒙恬在自杀前说,他手握重兵三十万,带着这些兵力,足以推翻秦朝。但是,他们父子三人,三代忠烈,绝对不会做反叛朝廷的事情,于是毅然拔剑自杀。

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在读到这三个人的事迹的时候,会“怆然流涕”呢?他想表达什么呢?

曹操写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又称作《述志令》)的时候,当时他打败了袁术,又打败了袁绍,再平定了刘表。本来势头很好,大有一举平定天下之势。但曹操在南下平定南方的时候,遇到了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中战败了。

曹操在被打败以后,遭遇到了三重危机:

一是战败危机。损兵折将不说,尤其是丢了荆州那一大块地盘,使得曹操在南方没有了立足点。再要通过荆州往南方进攻,就没有了依凭。所以,曹操只能把目标转向汉中。但就算能把汉中拿下来,最多只能打进四川,不能打江南。所以,曹操当时的战略方向,真正出现了危机。

二是名誉危机。在赤壁大战中,曹操不仅仅战争失败,同时也是名誉受损。曹魏集团内部可能不会怎么说,但是,刘备孙权却大做文章,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说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说曹操“欲废汉自立”。总之一句话,就是说曹操要篡夺皇位,他们因此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倒曹的舆论大战。

三是信任危机。由于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失败,曹操在曹魏内部,也遭到了信任危机。大家不怎么相信他了,同时,集团内的敌对势力,也拿这件事大做文章。包括汉献帝以及他的后宫,也都在试图掌握政权。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曹操写了这一篇《让县自明本志令》。在这篇文章里,曹操提出把自己受封的三万户,让出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交回给朝廷。但同时他也非常强硬地指出,他不会让出丞相之位。原先不接受给他的儿子曹丕等人封侯,现在要接受。他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层考虑。

一是因为国家不能没有他,他不能不当宰相。为什么呢?“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为了早日平定天下,他必须做这件事。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他说,当年袁术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就等着登基当皇帝了。可是,他一直不敢,因为袁术自己就说:“曹公尚在,未可也。”所以,他曹操必须挺立起来,绝不能倒下。

二是出于子孙安全的需要。如果让他的儿子们不接受封侯,那么他的子孙们的安全就得不到保障。毕竟他曾经为了统一天下,杀掉过不少人。这些人都会找他的子孙寻仇,他不能不考虑这一点。

但是曹操又表示,就算自己不辞去宰相的职位,就算自己接受儿子们被封侯,就算那些敌人骂自己是“汉贼”,是为了“欲废汉自立”,但是自己依然不改忠义之心。会一直对汉朝忠心耿耿,绝对不会篡夺汉朝的江山。

也正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忠义之心,曹操才特别选择周文王、乐毅、蒙恬三个人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曹操选择的这三个人是非常有意思的。周文王作为诸侯的时候,他会尊奉天子。就算后来周武王夺了商朝的天下,周武王也会尊奉商朝的天子。周武王把宋国封给商朝的后代,就是证明。(当然了,曹操在这里,也是有一种他的儿子可能夺权的暗示的)。

举蒙恬做例子,是因为蒙田手握30万大兵,这种情况和曹操是差不多的。曹操也拥有大军,既然蒙恬不会造反,他曹操也不会造反。

举乐毅为例子,则是说明,他曹操在任何时候,都不会伤害汉天子。

由此可见,曹操这段文字不但有理有据,感人至深,而且确实是大有深意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让县自明本志令》)

更多文章

  • 姜太公用直钩钓到周文王,此人钓鱼,钓到了一个生僻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语故事姜太公钓鱼,姜子牙钓鱼四字成语,姜太公钓鱼是个什么成语

    从小到大,小珏相信有个歇后语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从生活常识上来说,打死我也不相信用直钩可以钓上鱼。这个故事,大概也说明了姜子牙自信、豁达、淡定的心态,同时也说明了周文王慧眼识珠,这才有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天下。姜子牙的行为艺术,不仅为他赢得了功名利禄,钓上了周文王这条大鱼,而且还成

  • 上海博物馆进门第一件文物,霸气十足,专家说它来自夏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上海博物馆国宝级文物,上海博物馆里的古代文物,上海博物馆最珍贵的馆藏文物

    许多人通常会认为,博物馆中琳琅满目的文物,一定被专家研究透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当多的文物,还有着或多或少的未解之谜,等待后人去探究。比如说上海博物馆的镶嵌十字纹方钺,就是如此,对于它的认识,一直在进行,一直在突破,也一直没有结束。上博虽然没有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的规模,但青铜器馆藏非常有特点,它

  • 姜子牙为何要对不投降的人,赶尽杀绝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王活着的时候,姜子牙还有一丝忌惮,有什么事情都会咨询一下文王的意见。但文王死后,姜子牙无人压制,彻底成了西岐的无冕之王!那么姜子牙为何对不投降的人要赶尽杀绝呢?小刘分析,有几点原因。一,姜子牙本来就是心狠手辣之人!一句流传了很久的名言,叫慈不掌兵!战场厮杀是很残酷的,心软的人,根本就活不下来,到最

  • 女娲娘娘被纣王题诗羞辱,为什么她不直接杀死纣王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纣王为何敢对女娲下手,纣王写给女娲的诗原文,女娲娘娘讨伐纣王原因

    女娲圣像的绝世之姿,让纣王忍不住在女娲宫内的粉壁上题诗一首。当女娲娘娘回宫之后看到纣王题诗,十分恼怒,当时就要杀死纣王,但因为她来到朝歌之后,被冲天而起的两道红光阻住了云路,所以,无奈的回到行宫用招妖幡招来了天下群妖,之后派出轩辕坟三妖去迷惑纣王。那么女娲娘娘真的是被红光阻住了云路才放过了纣王吗?她

  • 见到孝庄的复原图后,才明白为何皇太极不爱,可多尔衮却痴迷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皇太极与孝庄的真实关系,孝庄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关系,孝庄和皇太极有什么关系

    都说古时候的人是没有真正的爱情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像一些大户人家,尤其是皇室他们的婚姻基本上都是政治上的联姻,所以他们彼此之间几乎是没有任何感情的。但是还是会有一些例外,比如说一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可以放弃一切,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苦苦的等待一生,而多尔衮就是这样的男人。他对孝庄皇后一见钟情

  • 《独步天下》努尔哈赤死前让东哥殉葬皇太极为东哥违抗父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独步天下努尔哈赤哪一集死,皇太极死后让谁殉葬,皇太极殉葬

    没想到东哥在刚刚嫁到蒙古之后,便是传出东哥身亡的消息,这个消息不仅令努尔哈赤特别吃惊,而且他的几个儿子对东哥也特别看中,表示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当时东哥和代善已经分手了,而她和皇太极的关系最为密切,最后被皇太极找到了。对东哥并没有死去,让皇太极喜出望外,不过他却不敢将这件事情告诉努尔哈赤。之后便是比较

  • 《康熙王朝》中为什么只字不提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是怎么评价雍正的,康熙王朝雍正厉害吗,康熙和雍正谁的能力大

    这么一说,就立马明白了《康熙王朝》中只字不提雍正的原因。《康熙王朝》主要说四个部分,分别是擒鳌拜、平三藩、收宝岛、征葛尔丹,目的是表现“开创”。在剧中,有意弱化九子夺嫡,更能表现主题,更能体现康熙。另外,这还能给观众一个留白。大结局时,康熙坐在龙椅上,下任国君究竟是谁?细心的人会发现,康熙在龙椅上驾

  • “鸟尽弓藏”,太平天国灭亡,慈禧为何不剥夺曾国藩实权?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慈禧为啥不敢杀曾国藩,慈禧打曾国藩全过程,曾国藩死后慈禧怎么对待

    清朝对功臣也一样,用过就甩一边,年羹尧就是典型。雍正继位之初,反对势力强大,皇权根基不稳;十四阿哥手握30万兵马屯驻西北,随时可能东征京师“靖难”,但年羹尧掌握粮饷,十四爷只能服软。不久,年羹尧率军平定罗卜藏丹津之乱,快速解决青海问题,巩固了雍正地位。但是,两年不到,年羹尧就被雍正爷“一撸到底”,勒

  • 大将年羹尧威风八面,到底犯了什么过错,雍正皇帝必须痛下杀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对年羹尧的评价,年羹尧在雍正上位起了什么作用,年羹尧与雍正关系怎样

    年羹尧对于雍正有有拥立之功,亦有平外乱之事。君臣二人一开始也是如鱼得水,相得益彰。但年羹尧最终却赐死。应该说他的结局却是自找的,和雍正的关系真不大。首先就是年羹尧在平定叛乱之后,利欲熏心,僭越无礼。(贪污受贿这应该算小事)尤其是过于居功自傲。因此引发雍正强烈不满,年羹尧之所以如此,一是恃宠而骄,再就

  • 鳌拜权力极大,甚至威胁到了康熙,为何康熙却没有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康熙怎么杀掉鳌拜的,鳌拜真的是被康熙杀了吗,康熙为什么后悔诛杀鳌拜

    他作为皇太极的忠实心腹,不仅战功累累,同时在帮助皇太极对抗多尔衮的事宜上也立下了重大的功劳,因此他的地位极其的崇高!到了顺治皇帝上位之后,他自然是受到了尊敬和爱戴,等到康熙上位时,已经年迈的鳌拜开始玩弄起权术。由于康熙上位的时候尚且年幼,而顺治帝立下遗诏,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