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谁是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有人抢答。“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辅佐武王消灭商纣,建立周朝。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建立成康之治。”——书上、网页上也许这么写。
实际上,从《诗经·大雅·大明》里的“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到《武王伐纣平话》卷下的“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历史上的姜太公,曾经历过多次“改写”。
但我们记忆中的姜太公,似乎仍有些模糊。如今,一部动画电影在“国庆档”强势入驻,关于姜子牙的故事,又有了新的版本。
该片讲述了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他从此踏上旅途寻回自我的故事。
近期来到《今日影评》演播室的嘉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意娜,她将和大家聊聊动画电影《姜子牙》。
“和印象中的姜子牙,会有一些冲突。”
“他看起来很年轻,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比较老年、老成的形象。”
“是一个比较慢吞吞的、有洁癖的人,我觉得非常可爱。”
“更加有人情味了,不是特别脸谱化。”
“还挺好的,因为比较新奇,比较欣喜。”
还有更年轻的观众表示,自己对《封神演义》《封神榜》及历史上的姜子牙虽然不太了解,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选择来到影院观影。
“没有太接触过原著,就直接去看的。”
“我对这个《封神榜》和姜子牙都是不太了解的,我不在意这些。”
从剧照可以看出,电影中的姜子牙形象,像胡歌、张鲁一、陈坤、张震,也像外国的卷福、基努·里维斯,“光说这一串名字,大家就知道,他帅、正、亲切,大家看见他眼睛会冒星星的那种”。
那么,为什么《哪吒之魔童降世》曾遭受的人物形象设计质疑没有出现在《姜子牙》之上呢?
对此,意娜表示,姜子牙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是在关羽之前更早的“武圣”形象,“过去关羽在太公庙里是个小配神,各方面其实比不上姜子牙,但他的忠诚是明朝特别看重的,就逐渐把太公庙换成了关公庙”。
后来,姜子牙变成了世人眼中的文臣,和最早被所有人崇拜的战神完全不一样,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是具有开放性的,因为从古至今他的形象一直在变化”,意娜说。由此,观众普遍接受姜子牙从白胡子老头变成中年帅大叔,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传统文化影视改编,意娜划出了几条底线。
第一条线,不能突破历史真实的底线,“重要历史事件的结局不能乱改”,意娜说。
第二条线,意娜“把它划在共识上”,对于一些“官方盖戳”和“民间约定俗成”的人物形象进行颠覆性的改造,也是观众很难以接受的。
第三条线,是不管情节怎么发挥,这一情节、环境中的常识性细节都是应该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