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之洞可以与左宗棠比吗?为何他们都谥号文襄?李鸿章的文忠合适

张之洞可以与左宗棠比吗?为何他们都谥号文襄?李鸿章的文忠合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619 更新时间:2024/1/3 16:52:43

清承明制,所以也喜欢在大臣去世后,给群臣搞一个谥号。因此基本上也是按照明朝的规格来搞的。

大臣里,文正这个谥号是最高级别,退而求其次就是文忠,再次便是文襄。这三种谥号一般都是大臣们特别想要得到的。

历史上著名的文正公有范文正公范仲淹,还有曾文正公曾国藩。可见想要得到文正这个谥号,一般人做不到。那么文忠和文襄呢?

一、左宗棠的文襄公,绝对实至名归。

文襄这个谥号,一般都授予担任过翰林学士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必须要立下过军功,也就是出将入相这个级别的人。

很多人不服气,认为左宗棠配不上一个文字,因为左宗棠这辈子没有考上过进士,一直都是举人身份。

即使后来慈禧赐了他一个进士出身,其实也只是荣誉称号。那些考上进士的人,一辈子都瞧不起左宗棠,因此当然更反对给左宗棠文襄的谥号。

可是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军、西北叛乱、收复新疆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这样的人怎能不给一个好的谥号呢?

因此给左宗棠文襄这个谥号,那是慈禧太后拍板的,谁也改变不了。有了慈禧的认可,那些没什么功劳的进士们,也只能闭嘴了。

毕竟左宗棠的文采也很高,虽然没考上进士,但是比那些进士的脑子要好用很多。而且人家的军功摆在这里,就算是文正公曾国藩也不得不叹服。

对我们后人来说,左宗棠那就更值得纪念了,因为他收复了新疆,保证了我们大中华的领土完整,值得后人永远纪念。

二、张之洞的文襄公,水分比较大。

张之洞也是洋务运动中的名臣,而且他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而且是探花出身,进入了翰林院,符合了文襄这个谥号的文字,那么他后来的经历符合襄字吗?

很不好意思,张之洞能够拿得出手的军功,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他曾经平定了湖北天门、荆州的义和团运动,剿灭了自立军。可惜这些军功跟左宗棠比起来,基本可以忽略。

当然了,张之洞有张之洞的长处,他是个非常喜欢建学校和工厂的人。先后搞了武汉大学的前身自强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工艺学堂等等。

除了学堂他还搞工厂,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我们常常在电视里看到有人用汉阳造这种枪,其实就是张之洞的工厂里造出来的。

既然没有过于突出的军功,张之洞为啥还能得到文襄这个谥号呢?很简单,明面上不行,那就走后门呗!

要知道当时慈禧太后已经不在了,清王朝当家做主的是摄政王载沣。这哥们能力不行,所以必须要依靠身边的大臣们扶持。

当时主政的大臣,以孙家鼐为首,此外还有那桐、鹿传霖等人辅佐。其中鹿传霖是张之洞的姐夫,现在我们就能搞明白,为啥张之洞能搞来一个文襄的谥号了。

虽然武功上没有出色表现,可是文化水平比较高,而且也有一定功劳,再加上姐夫神助攻,张之洞得到文襄这个谥号,一点问题都没有。

三十四年二月,以乡举重逢,赏太子太傅。历蒙赐“寿”,颁赏御书及诸珍品,赐紫缰,紫禁城内坐二人暖轮,恩遇优渥。宣统元年,再疏乞病,温诏慰留。寻卒,年八十有二,赠太傅,谥文正。---《清史稿》

而且当时的老大孙家鼐也得到了文正的谥号,所以完全有可能是他们这一小撮人商量好了,各自捞个不错的谥号。毕竟孙家鼐和曾国藩比起来,那简直不值一提。

三、李鸿章谥号文忠,还算勉强合适。

虽说文忠排名在文襄前面,但是文襄获得的难度比文忠要高得多。文忠只需要表现出忠心就行了,可是文襄是必须要立下巨大军功才能得到的。

因此相比较之下,文襄的含金量,比文忠要高,仅次于文正。那么李鸿章获得文忠这个谥号,是否合适呢?

我认为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李鸿章是进士出身,也在翰林院工作过,因此迈过了文这道坎。至于忠心,我认为他只有对慈禧太后忠心。

正是因为他对慈禧的忠心,慈禧才会将文忠的谥号给李鸿章。但是也仅限于此,因为李鸿章只对慈禧有忠心,却未必对整个清朝有忠心。

他在慈禧和光绪之间,选择了慈禧,成为了慈禧的铁杆粉丝。结果导致光绪始终没有权力,从而造成了清朝一直在慈禧手里衰败下去。

光绪未必可以把清朝带起飞,但是慈禧肯定是把清朝带入深渊了。所以说李鸿章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最终为葬送清王朝添砖加瓦,因此算不上是清朝的忠臣。

总结:同样的谥号,含金量是不一样的。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管你获得了怎样的谥号,在你死后,群众们会从你生前的所作所为,给你合理公道的定论。

可能当时的人不敢评论,这是咱们传统习惯。但是后人一定会给出相应的答案,所以别以为张之洞和左宗棠都谥号文襄,就能够真正站在同一个高度。

就好像孙家鼐和曾国藩都谥号文正,孙家鼐就能达到曾国藩那个高度一样,简直就是自欺欺人。

参考资料:《清史稿》

更多文章

  • 谭嗣同为何建议出卖新疆?光绪果断否决,因为对不起左宗棠的努力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出让国土的罪名他们是必须要担起来的。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他本来是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儿子,可以说是官二代,小日子完全可以逍遥自在地过着。但是他偏偏要参加戊戌变法,寻求救国之道。变法失败后,他没有忙着逃跑,而是选择以鲜血换取国人的猛醒。由此可见,他出卖新疆一定也有自己的主张,不可

  • 甲午战争中,陆军为何败得那么惨?这才是清廷答应赔款的重要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因为海陆两军都不是日军的对手,辽东半岛全线落入日军口袋,清朝才答应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赔偿日本2.3亿两白银。陆地上的清军一败涂地,更是其中的关键。第一战,平壤战役。1894年7月份,日军连续两次偷袭清军,而朝鲜这边两手一摊,表示:谁打赢了支持谁。实际上他们已经被日军操控了,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孔融临终哀求曹操放过子孙,9岁儿子冷冷说了9字,曹操:一并处决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为何处死孔融,孔融跟曹操的关系,孔融怎么被曹操杀害

    孔融的先祖是孔子,按着辈分,孔融是孔子的第19世孙,家中祖辈多是朝堂的重要官员,为此,也让孔融从小就接触到了不少的优秀之才。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孔融也向来不需要人担心,自身的勤奋好学,加上身边人的引导,自然是相当之优秀,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尤其是在诗文上,更是简洁而锋利,语言极为有力。 不过,孔

  • 姜维死后83年,一份23字的密档在成都被发现,三国谜团终于被解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是三国后期争议很大的人,他是继任在诸葛亮之后一直北伐的人,可以说是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但是姜维北伐多次,却被人评价为“穷兵黩武”,消耗蜀汉的国力,所以对于他多次北伐的行为,很多人都评价不高,就算是和他同阵营、同时期的陈寿就说他:“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

  • 荀彧为何反对曹操称王?当初不是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吗?自相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荀彧为何与曹操反目,曹操荀彧对话完整版,荀彧在曹操心中地位

    可是在《魏氏春秋》里,荀彧生病了,曹操贴心地让人送了个礼盒给荀彧。荀彧打开一看,什么情况?这盒子居然是空的!于是乎荀彧就开始胡思乱想了,把曹老板的人打出去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曹老板为啥要送一个空盒子给自己呢?难道说。。。一想到曹老板当初加九锡时,荀彧说错了一句话,他立刻就汗流浃背了!虽说已经过了一段日

  • 赵飞燕是否真的被冤枉了?长得好看也有错?颜值即正义不奏效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飞燕颜值巅峰,客观评价赵飞燕,赵飞燕真正的样子

    赵飞燕表示:如果长得好看也是一种罪,那就请上帝赶快惩罚我吧!很多人把汉成帝绝后的罪责怪罪到赵飞燕身上,这可真的是无语了。我们要了解这件事的真相,早在赵飞燕入宫之前,汉成帝已经34岁了,当皇帝也已经15年之久了。可是我们会发现,汉成帝的后宫妃嫔给他生了4个儿子,全部夭折!好家伙,直到34岁,做了15年

  • 秦始皇是嬴姓赵氏?称秦始皇为赵政是否合理?为何后世更接受嬴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秦始皇为什么叫赵政,秦始皇是称赵政还是嬴政,嬴政是秦氏还是赵氏

    先秦时期,上古八大姓分别是姬、姚、妫、姒、姜、嬴、姞。当然还有其他姓的存在,这里的上古八大姓指的是上古时期,母系社会传承下来的姓,我们可以发现这八大姓每一个姓都带有一个“女”字在里面。那么氏又是咋回事呢?过去一个妈妈生的,都是同一个姓。可是过渡到父系社会以后,同母异父的情况越来越多,为了区分同一个妈

  • 苏武在贝加尔湖畔牧羊19年,是否在匈奴娶妻生子?这孩子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苏武在匈奴娶妻吗,苏武和匈奴有什么关系,苏武与匈奴人关系

    杀千刀的匈奴人啊,公羊怎么生小羊羔?于是苏武就在这儿呆了19年。这19年里,苏武丝毫没有变节的迹象,就算匈奴人让他的昔日好友李陵前来劝降,他也是无动于衷。因此苏武回来汉朝以后,成为了大汉朝气节的典范。可以说汉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由此而树立了起来。但是苏武做了一件事,连他自己都难以启齿。那就是他在放羊

  • 诸葛亮杀了一个旷世奇才,提拔一个文盲大将,16年后挽回蜀汉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一生的真实战绩,诸葛亮杀了哪些名将,诸葛亮五次北伐都斩杀了哪些名将

    在别人看来,张飞和关羽可能就是一个有钱的屠户和一个逃难的好汉,而他却能洞察到二人的非凡战斗力与忠义的性情,可与他共图大业,换个角度来讲,正是刘备拉高了二人的格局,改变了他们的一生。而刘备对于徐庶所引荐的“卧龙先生”诸葛亮,更是不顾关张二人的反对,自贬身价“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事实证明,刘备的投资回报

  • 汉武帝给过李广6次封侯的机会,他是如何完美错过的?怨不得别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痛失李广,汉武帝与李广的历史,汉武帝为何不封李广

    第一,李广在汉景帝时期能不能封侯?能封,但是没有封。第二,李广在汉武帝时期能不能封侯?不能封,所以没封。第三,李广在后世能不能追封为侯?宋徽宗给出了答案,追封他为怀柔伯。由此可见,李广真正封侯的时间,其实不在汉武帝时期,而是在汉景帝时期。所以我们不能责怪汉武帝没给他封侯,司马迁在这件事上,的确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