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最大的圣人,也是最大的罪人”,这句话对吗?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最大的圣人,也是最大的罪人”,这句话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94 更新时间:2024/1/20 1:13:07

孔子被拜为至圣先师之后,其一直以“圣人”面孔出现在世人面前。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期间,有“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称,并作为封建礼教代表的孔子却成为知识分子口诛笔伐的对象。而那些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更是竖起了“打倒孔子”、“打倒孔家店”的思想旗帜。

[var1]

然而新世纪之初,孔子热潮又突然席卷全球。自2004年开始,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国遍地开花之后,其影响力似乎已经遍及全球。国人开始以此自豪,并重新将孔子捧上五千年来最大的“圣人”之位。

此后,人们重新开始审视孔子“圣”与“不圣”的问题,由此而来,便有一句话流传了开来:“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圣人,也是最大的罪人。”那么,这句话说得到底对不对呢?

其实从某种方面来说,笔者是赞同这句话的,但要论其“圣”和“罪”,却是要分开来讲的。

一、孔子的“圣”

德国哲学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奠基人卡尔·雅斯贝斯曾经提出过一个中西方文化可比较的概念,叫做“轴心时代”。在他的认知中,公元前五百年左右的那个时期是人类历史上精神历程蜕变的重要时期,可以被称之为“历史的轴心”。

之所以他有这样的认知,那是因为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四位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影响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苏格拉底、耶稣、佛陀以及孔子。细细深究便会发现,雅斯贝斯如此推崇四人并非毫无道理的。因为这四人所创立的思想学说范式,在历史角度对人类影响极为深远,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var1]

举个简单的例子,孔子的儒家学说思想,其影响力持续了数千年时间,这个思想学说的持久性是其他思想家所不具备的。由此而知,孔子为“圣”其实一点都是没问题的。

因为总的来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就是儒、道、释相互融合并相互影响的发展结果。儒家思想学说源自孔子,道家文化发源于老子,佛学文化传自于两汉之际。而其中,儒家思想学说却是封建礼教的主流学说,历代朝统治者莫不以儒家思想为治国之本。

因此,称呼孔子为“圣”的说法是非常合乎常理、非常中肯的。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圣”,主要指的是孔子的思想境界,指的是其思想学说对后世历史的影响,而并非是“闻而知之谓之圣”中的“圣”,并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那种“圣”。这一点,大家一定要区分开来。

那么,中国传充文化发展历程中,或者说中国思想史上,还有其他思想学说能够如同儒家思想一般具有普世价值,并且传承两千五百余年依旧被世人所接受的吗?很明显,除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学说之外,并无其他这般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想学说了。

因此,将孔子冠上中国五千年来“最大的圣人”之说,并无不妥之处。既然如此,那么问题来了,在孔子被称为“最大的圣人”之时,他又缘何被称为“最大的罪人”呢?

[var1]

事实上,这里所说的“罪”,并非指的是孔子本身。就如同新文化运动时期,一批倡导“打倒孔子”的有志之士一样,他们打倒的是守旧派的“思想”而并非是孔子本人。

二、孔子的“罪”

细细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打倒孔子”的那一股潮流,其后便可以发现,其实那些有志之士并非是反对孔子本人。像吴胡适等人都是如此。在他们的观念中,认为孔子本人是一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这是毋庸置疑的。

对此,可能有些人疑惑,那为何吴虞还称孔子是“盗丘之遗祸及万世”?其实,他们针对的并非是孔子本人,而是那些毫无根据便盲目膜拜孔子的一些守旧派知识分子。

换句话说,他们觉得孔子的学术思想其价值非同一般,其本人的思想境界也足以称得上为“圣”。但后世之人却是将孔子的思想学说高阁束缚起来,将其孔子作为一个“傀儡”,垄断了天下的思想,让后人失去了思想上的自由。如此,扼杀了国人思想进步的空间。

而利用孔子统治天下人的人,大家想必也知道,那就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因为统治者以“独尊儒术”的方式来治理国家,所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对天下的官方解释垄断地位。

[var1]

不得不说,统治者虽然利用儒家思想学说能够有效规范天下百姓的行为,能够从意识形态方面监视百姓的心智生活。但毫无疑问,过于“偶像化”的孔子,被赋予了太多的“象征意义”。

正是这种象征意义,使得几千年来的文人士子都将儒家思想学说当成心中的“最高标杆”,从而不敢有丝毫的异议。如此一来,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那些“尊孔”的守旧派顽固分子便成了打倒的对象。而孔子,也成了中国最大的“罪人”。

当然,笔者这里所说的“罪人”,并非是孔子本身之“罪”,而是被过于“尊孔”之人强加在孔子身上的“罪”。

另外,有人认为孔子本人就是中国最大的罪人,因为正是他的儒家学说思想,让国人变得“软弱”起来,以至于历朝历代多被外族侵略,发生了无数惨案。老实说,这一点实在是怪不到孔子本人身上,毕竟,孔子的“仁义”之说,俱是导人向善的。

至于国人变得“软弱”,那是统治者扭曲了孔子的意思,以方便对天下统治的结果。毕竟,孔子还有“以直报怨”的主张,然而此主张却被后人扭曲成了“以德报怨”。如此来看,孔子之“罪”其实并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后人。

[var1]

那么,“孔子是中国五千年最大的圣人,也是最大的罪人”之说对不对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论述这句话对不对的主要关键还在于对“圣”的定义,和对“罪”的角度刨析。

三、对或不对

从笔者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话的对与错,那么便可以认为这句话是正确的。但倘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就可以认为这句话是错误的。

比如说,孔子本身只是一个心存善念、浩然坦荡的“人”,他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教人如何做人。他是思想家,同样也是普通人,因而他并非是圣人。而孔子的罪,则更加谈不上了,因为孔子从头到尾都没有教人为恶,也没有教人犯罪。只不过他的学说思想被人利用,压迫了后人思想自由和思想进步的空间罢了。

也就是说,从这种角度来解释的话,那么也可以勉强说孔子“是最大圣人亦是最大罪人”的说法是错误的。至于孔子本人是否真的是圣人,亦或者就是真正的罪人,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var1]

结语:

总的来说,对于孔子是圣人还是罪人的判断,实乃是一个人性的判断,而并非是一个事实判断。因为“圣人”和“罪人”本身的定义都是后人自己决定的,而并非是像“男人”或“女人”那样可以判断自明的存在。

换句话来说,判断孔子是圣人还是罪人,主要取决于个人的价值取向。但很明显,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不可能只有一种单一的价值取向。那么对于孔子是罪人还是圣人的判断,自然有“是圣人”和“非圣人”以及“是罪人”和“非罪人”的判断结论。

参考资料:《《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白起和李牧究竟谁强?从战术运用来看,李牧更胜一筹,但国力悬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白起跟李牧打过吗,李牧对战白起结果如何,李牧白起简介

    李牧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没有称号,不过他是赵国末期最优秀的军事统帅,曾经组织过两次对匈奴的围歼,两次对秦国的打击,都取得了巨大成果。可惜白起和李牧之间是有时间差的,白起死了以后,李牧才逐渐出名,所以这两位名将在历史上是没有真正交过手的。如果非要比一下,他们俩做个比较还是比关公战秦琼好比得多。虽然不

  • 吴起夺取了秦国河西之地后,如果再接再厉,是否可以灭了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起为什么不灭秦国,吴起为啥去秦国,吴起灭秦国的真相

    因此这个时候的魏国,完全可以称之为是战国时期最强诸侯国。吴起变法,给魏国训练了5万魏武卒。他利用这些人马,将秦国摁在地上摩擦了很多年。尤其是河西之战时,吴起带着5万魏武卒,将秦国河西500里的土地都给拿下了。将秦国这一票马仔都给赶进了函谷关,几十年不敢探出头看看。[var1]一、吴起的离开,成为了魏

  • 齐国最优秀的三名公主,下场一个比一个惨,她们的不幸是谁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齐国三个公主谁最好,齐国公主一览表,齐国三大绝世公主

    春秋时期齐国有三位公主,齐文姜、齐宣姜和齐庄姜。文姜和宣姜是一对姐妹花,庄姜是她们二人的侄女。这三位公主个个貌美,才情兼备,但结局却不尽如人意,每一个都遭受了命运无情的安排。出身高贵,明艳动人,她们各有各的悲剧。[var1]齐宣姜是三人中命途最坎坷、最悲惨的一位。她和齐文姜是齐国国君齐僖公的女儿,在

  • 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的文姜,和齐襄公啥关系?她为何要害自己的丈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文姜与齐襄公有孩子么,春秋战国的四大美女,文姜齐襄公什么关系

    不过文姜的出身要比西施强得多,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千金小姐,她老爹是齐国国君齐僖公,异母哥哥是著名的齐襄公和齐桓公。可以说这姑娘从小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让文姜闻名天下的,可不是她的出身,也不是他的美貌,而是她和哥哥齐襄公之间的一段虐恋。好家伙,感觉捧了一个春秋大瓜有没有?我们切开来看看这个瓜香不香。[v

  • 刘先银经典点说《三国演义》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哪三把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新官上任三把火,汉语成语,拼音xīn guān shàng rèn sān bǎ huǒ,比喻新上任的官总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新官员上任后,常常做出几件事以表现自己的才干和革除时弊的决心,过后也就一切如旧。说白一点,就是给人下马威,让众将军心服口服。这里的"三把火"是比喻,

  • 诸葛亮病逝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不是不灭,时候未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还没攻打蜀国吗,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什么不灭蜀汉,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身不伐蜀

    这看起来似乎有点奇怪,失去诸葛亮的蜀汉,实力大不如前,如果司马懿此时强攻蜀汉,肯定会取得极大的战果,蜀汉也许提前灭国。哪怕一时不能在军事上打垮蜀汉,也能引起其内部动荡,从政治上加速它的灭亡。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司马懿终身不攻蜀汉?原因并不复杂。从主观来说,司马懿的第一目标在曹魏而不在蜀汉;从客观来说

  •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辅佐刘备,而不是实力更强的曹操或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曹操孙权谁最厉害,诸葛亮为何辅佐刘备,怎样评价曹操孙权刘备

    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数千年来,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一个让人们万世景仰的楷模人物。但是,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辈出。刘备虽说是汉皇后裔,但是此时早已没落。而纵观诸葛亮的家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

  • 他一招让项羽起疑,与其说他是谋士,不如说他是阴谋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手底下谋士排行榜,谁是项羽的得力谋士,项羽对武将和谋士态度

    陈平这个人说来也有趣,比起其他人他不算有什么大本事的人,但他仍然是刘邦身边不可缺少的人物。比起其他人陈平并不擅长什么谋略,他擅长的就是一些阴招,比如时不时阴对方一把,让对方怎么死都不知道,陈平就有这样的本事。要说到此人的阴险就要说到一件事,他小小的一招就让项羽起了疑心,赶走了身边最有利的助手,并未损

  • 楚汉战争中的消耗战,刘邦以自己作为“诱饵”,牵制项羽楚军主力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战,楚汉战争中刘邦跟项羽的人物分析,楚汉战争刘邦能打败项羽吗

    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四年时间,刘邦的汉军在面对项羽的楚军时,几乎“与敌既溃,逢战既败”。所以,很多人都记得,刘邦为了逃命险些抛弃了自己一子一女,自己的父亲和妻子也被项羽俘获。到了荥阳之战时,如果不是纪信舍死忘生,估计刘邦就会成为项羽的阶下之囚。所以,很多人对于楚汉战争的总结是,汉军屡战屡败,最终在垓

  • 专业敛财户王莽的第一次货币改革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莽第三次币制改革,王莽四次货币改革图片,王莽的十大改革

    在王莽摄政时,为了削弱汉朝的旧族势力,在居摄二年也就是公元7年开始的第一次货币改革,《汉书食货志》曰,在五铢钱之外,另铸了三种大钱与五铢钱并行,分别是大泉五十,重十二铢,每枚值50枚五铢钱,契刀五百,每枚值500枚五铢钱,一刀平五千俗称金错刀,每枚值5000枚五铢钱。契刀与错刀主要的目的是搜刮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