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孔子共有三千弟子,但成才的只有72人,史称“七十二贤人”。在这些弟子中,最令孔子头疼的便是宰予。宰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据《大成通志》记载,宰予比孔子小29岁,最初因能言善辩,颇得孔子喜爱。他曾随孔子周游列国,还被孔子派遣出使齐国和楚国,可以说是很受孔子器重。
那后来宰予为何又让孔子失望透顶呢?主要是因为他勤学好问,常常敢当面向孔子提出质疑。如孔子强调克己复礼,宰予便追问孔子:“一个人父母死了,守孝三年,你不觉得时间太长了么?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仪便会崩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即会败坏。一年时间,陈谷吃完,新谷成熟,钻木取火的木材也够换一遍。所以我认为守丧一年足够了?”孔子问:“就守一年,你心安么?”宰予说:“我心安。”孔子被气得说:“宰予这家伙不算仁人君子啊!”
[var1]
如果光是观念上的不同,那孔子或许还不会对宰予失望。但宰予在学习上的习惯,就很让孔子抓狂了。有一天,孔子正准备讲课,突然发现宰予正在课堂上打瞌睡。孔子生气地说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我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之前,我听了别人的话就会相信他。现在我听了别人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才能相信他。这都是宰予让我产生的变化。”
[var1]
后来宰予在齐国当了临淄大夫,因与权臣田常争权被杀,孔子听闻后大感丢脸。而事实上宰予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不仅位列“孔门十三贤”之一,而且还是“孔门十哲”中言语科之首。到了唐朝时被追封为“齐侯”,宋朝加封“临淄公”,明朝则改称“先贤宰予”。所以说,孔子也是看走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