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却为何依然没有一统天下,问题到底出在哪?

孙权几乎耗死了所有劲敌,却为何依然没有一统天下,问题到底出在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785 更新时间:2024/1/19 19:58:22

一、寿命虽长,然劲敌层出不穷

俗话说“李牧对白起,彼此没奈何”,说的是当对阵双方都没有破绽,那么哪怕双方水平再高,也只能僵持在那儿。

这位吴大帝九岁丧父,十九岁丧兄,少时曾被汉朝使臣刘琬指出是孙家唯一的长寿命相,结果言中了,孙权的父亲兄弟基本都是短命,只有孙权自己长命到老了,似乎全家的寿数都被他一人所占。

吴大帝孙权

孙权的寿命确实很长,尤其是政治生命较长:

从182年到252年,

19岁继承父兄遗志,掌管东吴基业53年;

48岁登基称帝,在位24年,终年71岁。

39岁,熬死曹操;

42岁,熬死刘备;

45岁,熬死曹丕;

53岁,熬死诸葛亮;

58岁,熬死曹睿

65岁,熬死蒋琬

70岁,熬死司马懿;

魏武帝曹操

魏明帝曹睿

以上这些蜀汉或曹魏的帝王重臣,都是孙权熬死的劲敌,成绩蔚为壮观,但是否能“剩者为王”呢?

并不能,因为蜀汉和曹魏当时都后继有人,蒋琬、董允去世后,蜀汉还有费祎支撑,司马懿去世后,曹魏由司马师司马昭兄弟掌权,二人皆是精明强干之人。

所以,孙权哪怕熬死了那么多劲敌,但对手那边总有硬核的替补队员跟上,没有露出太大的破绽。

二、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孙权是典型的守成之君,其兄孙策在临终前对他的评价就很是中肯:

“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孙策弥留之际

孙权的能力突出于政治能力、组织能力和用人上,军事能力是他的短板。虽说他自小随孙策四处转战,但可能是没有天赋,并没有培养出过人的军事能力。

所以我们看到孙权依靠水军和长江天险,守着自己的地盘还是没问题的,但一涉及到进攻,他的水平就露馅了。

孙权在逍遥津之战以前,还没有自知之明

最典型的逍遥津之战,他亲自指挥十万吴军结果败在张辽的八百将士手中。张辽固然是猛将,但孙权的指挥弱爆了,没眼看,破绽百出,这才让张辽准确地抓住要害,大破吴军,甚至差点抓住了孙权。

这就不禁让我想起北宋太宗赵光义,也是打仗比哥哥宋太祖赵匡胤差了十八条街,结果亲自指挥北伐,输得稀里哗啦,徒惹人笑话,最后再也不敢提北伐之事。

孙权也是一样,有了逍遥津的惨痛经历,他也自知不是打仗的材料,所以再也没有亲自上阵指挥过,而是派吕蒙陆逊这些善于作战的大都督来指挥军队。

我们看不管是曹操、孙坚、刘备,在创业扩土期间那必须是亲自跨马领军的,一方面各军士气和凝聚力能到达峰值,另一方面君主自领大军,才能放心不是。

而不善于军事的孙权,使得东吴失去了孙坚、孙策时期凌厉的进攻锋芒,只能守成江东,以待对手之变。

三、地缘制约,无力北上

如果说益州以山川之险为牢笼,那么江东就是以长江之险为桎梏。蜀汉和东吴各自偏安一隅,避免了曹魏的铁蹄冲击碾压,但是想跳出来进攻,就有点儿作茧自缚的意味了。

划江而治,可以对来犯敌人以逸待劳、半渡击之。但是反过来,等东吴向曹魏进攻时,被以逸待劳、半渡击之的就变成东吴自己了。

比如逍遥津之战,孙权就是为了夺取北上重镇合肥,结果被张辽不讲武德地抱头痛打。

合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申、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虽然在荆州方向上,东吴还可以选择从襄阳突破,但是陆战本来就是曹魏有优势,再加上魏军重兵把守要害坚城,大将坐镇,吴军很难得手。

当年关羽北伐,势如破竹,然而面对城坚墙高的襄阳,依然只能绕过,去进攻隔江相对的樊城。攻城效率低下,迁延日久,给了曹魏调兵增援的时间。

所以说,从地缘形势来看,东吴想要向北寻求突破,面对曹魏的严防死守也是机会渺茫的。

至于蜀汉更不用多说,抛开吴蜀需要联合求活不说,就算想打蜀汉,两国只有一条长江峡道相连,长江三峡,艰难险途,入蜀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整不好蜀汉就能还东吴一个“夷陵之败”。

结语

综上不难看出,孙权虽然耗死了不少劲敌,然而对手后继有人、进取能力不足、地缘条件制约这三大因素,使得孙权难以击败魏蜀,统一天下。因而他就只能坐守基业,并向南方开荒,以此也算有建树,但却是无奈之举。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很多人认为三国后期就没有意思了,从街亭之战我们可以看得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三国时的街亭到底在哪里,三国正史街亭之战,真实的三国街亭

    三国后期除了赵云对战韩德军的战斗比较过瘾,在其它战斗中很多人都觉得很郁闷,像文鸯和诸葛诞一样,三国后期没有能打的武将,其实不是没有不能打的武将,而是出现了英勇骁战的武将很快就没有了。在街亭之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不打仗才是三国后期的发展之道。在三国时期的哪一个节点开始是这样的状态了呢?大概就是诸葛亮火

  • 揭秘为何选择关羽镇守荆州,而不是让赵云、张飞来镇守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关羽如何才能守住荆州,关羽张飞赵云谁更厉害,关羽为什么要镇守荆州

    当时的袁绍兵强马壮,占据北方很多城池,而刘备则落魄不堪,兵马更是少得可怜,却被曹操认为是真正的英雄,可见其人格魅力是非常大的。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机占领了荆州,这不仅使他立足了脚跟,还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那个时候的荆州,跟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并不是一回事。天下共分为十三个州,荆州的面积很大,包括现在的湖

  • 若司马氏没有篡位成功,司马懿的历史地位能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吗?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司马懿篡位对后世的影响,司马懿篡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有篡位成功吗

    事实上,司马懿此生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他只不过是在晚年时做了两件出格的事情,一件是在洛阳立庙,另一件则是圈禁了曹魏主公,此外,司马懿并没有超出曹操的先例,他始终都是权臣,他的官职一直是太傅,朝廷给的丞相、九锡、相国与郡公一概不受。正因如此,司马师和司马昭才需要自己去政权封公、相国、

  • 关羽全军覆没,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地盘,为何马超迟迟未出手相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地盘,关羽败走麦城为什么马超不救他,关羽败走麦城马超为何不去支援他

    就在千里马当时传过来荆州要失守的时候,关羽更加的想要去把荆州给收回来,所以就把樊城的军队先撤了然后去赶往荆州,可是就在一半的时候,士兵早就都疲惫不堪,这个时候,关羽才突然反应过来,原来是自己上当了,被吕蒙给算计了,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战术,所以就想着这个时候把荆州拿回来好像不妥,还是先回去吧,让士兵先养

  • 刘禅64岁去世,晋武帝司马炎送三件陪葬品,最后一件体现帝王心术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对于刘阿斗的事迹,读过《三国》的朋友,基本都是知道的。在刘备死后,他于公元223年16岁时,继位为帝,在位四十年,公元263年投降魏国,虽然被封为封为安乐公,但遭受了种种屈辱,著名的“乐不思蜀”就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这可以理解,一个亡国之君,没有被杀,已经相当幸运了。还被封为安乐公,吃喝不用愁,还有

  • 山河月明:朱标下线后,重八老泪纵横!恰逢元人侵袭?朱棣怒而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棣评价朱标,山河月明朱标死的片段,朱标与朱棣关系如何

    太子遗体下榻之馆,仪表被整饬得干净俊致,仿佛仍然想生前活着那样温文尔雅、只是此刻的他生机全无,俨然是一副只有逝去之人才有的死寂!注视着自己亲手培养、用来接替自己治理江山社稷的太子良久的年迈皇帝朱重八,此刻已是恢复了平静,只是表面的平静无法掩盖住他内心的沉重。将饰物一个一个塞到太子对应的口鼻耳手等处的

  • 山河月明:朱允炆被立储君,却刚毅不足!藩地朱棣大杀四方,两难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与朱允炆对话,明朝怎么评价朱允炆,山河月明朱允炆逃跑片段

    伴随着那一道象征着决定命运的皇帝诏书,身着红色龙翔云服的年轻朱允炆就那样伫立在朱重八的面前,嘴角噙着笑、眼里有神采的望着面前听完圣旨宣告之后不断下跪的朝中众臣们,然而在他的内心里:最不能忽视掉的人就是他的四皇叔燕王朱棣......!眼下京城大局已定,再留下来也无法改变任何的形势,索性朱棣就前往了自己

  • 山河月明:一次武演,让朱棣出尽风头!而旁落细微之处,妙云周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点在朱棣与她完婚之前就早有耳闻,当初的那次登门退婚之举也是存了几分害怕婚后应付不来这等心机复杂女性的畏惧之情,可当这一切都转化为以他为核心本质的助力时——那可真是太香了!(身边有了这样一个女人参谋诸事儿,心性生来纯粹的朱棣倒是省却了许多心神。)得知陛下要所有的皇子齐聚凤阳进行武试,且秦王、晋王早已

  • 朱棣打进南京就当皇帝,难道剩下的几十个藩王都不反对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为什么朱棣篡位其他藩王不反对,朱棣是唯一造反成功的皇帝吗,朱棣为什么这么容易被藩王们阻拦

    在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不过就是其中一个藩王。可为什么朱棣打败朱允炆的军队,攻占南京后,就可以登基当皇帝。难道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意见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朱棣是实际上的老大。朱棣在排行上是老四。可是,老大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也

  • 宋仁宗贴身侍卫竟喜欢曹皇后,暗藏曹皇后木雕,最后结局是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仁宗最爱的女人,宋仁宗死后曹皇后的下场,宋仁宗和侍卫的故事

    “帝后夫妇”纵然虐心,但是最让人惋惜的就是张茂则了,作为皇上最信任的侍从,虽然出身低微,但是却满腹经纶,特别有文采。在张茂则的心中,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从看见曹皇后的第一眼时,就对曹皇后一见钟情心生情愫,碍于自己的身份,就演变成心中的秘密。曹皇后的第一任丈夫,是爷爷从小给她定的娃娃亲。为了不让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