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除了赵云对战韩德军的战斗比较过瘾,在其它战斗中很多人都觉得很郁闷,像文鸯和诸葛诞一样,三国后期没有能打的武将,其实不是没有不能打的武将,而是出现了英勇骁战的武将很快就没有了。在街亭之战中我们就可以发现,不打仗才是三国后期的发展之道。在三国时期的哪一个节点开始是这样的状态了呢?大概就是诸葛亮火烧藤甲兵的时候。诸葛亮在对孟获的交战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都是在愁眉苦脸中度过的,也可以说,越到后期,诸葛亮是越愁,为什么呢?而在诸葛亮从火烧新野和火烧藤甲兵后的不同我们也可以看得出,在三国前期,英勇作战是一种光荣,杀敌越多越好。而在诸葛亮火烧藤甲兵后我们可以发现的规矩是,谁杀得敌将越多,或者说杀的敌人越多,自己也很快就不行了,这就像一个定律,是从诸葛亮的态度开始转变的。
三国后期的武将大都开始学习诸葛亮,从马谡的街亭之战中,马谡先把自己处在了不利的位置,张合军看到了马谡军在山上,就开始切断马谡军的水源,张合想把马谡困在山上然后慢慢收拾马谡,但是,马谡的高明在于把军士带到了山上以后,马谡军几乎都在休息,而张合军为了困住马谡军在不停的部署兵力。其实真么算下来,马谡军一路把军士开拔到山上休息了几天,张合军却在山下忙了几天而已。就在张合刚快要部署好所有军士的时候,马谡却像是找张合军拼命似得冲了下来,我们以为马谡军是要找张合军打仗的,其实马谡军只是在张合军刚刚把工事完成后还没来得及休息时开始了对张合军进行攻击,这么算下来,其实就是马谡军虽然渴了几天,张合军也累了几天,都是比较疲惫的状态下,张合还以为马谡要来找他拼命的,却没想到马谡军是直接开溜的,那又是为什么张合军追不上马谡军呢?
可以想得到,张合军其实比马谡军状态还不好,马谡军的士兵顶多是几天没怎么喝水,张合军的状态是为了建筑工事确实是人困马乏,所以,在三国后期这样的战斗很多,归其原因还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三国前期的精彩无非就是我们看到的曹操刘备还有孙坚在路上行军,突然据探马来报,前面不远处有一支人马,然后所有剧中的人物都紧张了起来。在三国前期,不论哪方势力,我们看到他们最怕的就是忽然有探马来报,因为接下来遇到的人,不是朋友就是敌人,遇到敌人就要开始打仗,遇到朋友照样也是紧张,大多时候朋友都是打败了仗,如果是朋友打败了仗,估计这个心里更是胆寒,或许这个敌人就开始到自己这里来了。所以,在三国前期,赵云关羽等武将是很光荣的,打仗英勇就是为了自己的团队和朋友的团队。但是在三国后期,就不是这样的状态了,三国前期作战英勇是为了自己的团队和自己的朋友,所以打仗是为了保命为主的。三国后期就不一样了,不打仗就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朋友,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三国后期就没有什么意思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