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题:鬼谷子生存在什么时代?
这是道送分题,是周代,确切的说是东周,比如明朝冯梦龙写的小说《东周列国志》里就出现过鬼谷子。
那么,东周是什么制度的社会呢?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
于是,你大笔一挥写上,奴隶社会。如果你的历史老师看见了,肯定是要给分的。毕竟,根据常识,周朝无疑是奴隶制社会。
毕竟书本上就是这么写的,你觉得没错,我也觉得没错。所以如果让你接受一个说法,诸如周代可能是封建制度,会被反对吗?反正历史老师是会无情的画个叉,然后告诉你,周代就是奴隶制社会。
一
可是,当我们稍微了解周代的情况就会发现,周代的社会制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也就是《鬼谷子》里出现的“结以采邑”的“采邑”。
这是封建社会里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什么是采邑?其实就是封地。在农业社会里,最值钱的莫过于土地,所以“战国七雄”们打来打去,其实就是为了多占点土地。即便在现代的农村,也还有大量的农民会因为争地而打的头破血流,老死不相往来。
你可以说这是小农思想,其实也是“采邑”思想的影响。
鬼谷子是很爱“采邑”的,比如,他在《内楗》中说“结以采邑”,在《飞钳》中说“积采邑以事之”。这明显是投其所好的思维,由此可见,古人无比热爱土地。
张仪是爱采邑的,他承诺秦国给600里地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随即又抵赖说“臣有奉邑6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意思是说我有封地6里,愿意送给楚王。张仪爱土地,楚怀王也爱土地,于是被忽悠了。
苏秦也是爱土地的,苏秦成功后说“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正因为苏秦没土地,他才不得不努力,争取获得封地。
经过他们的奋斗,张仪被封武信君,苏秦被封武安君。或许你会好奇这些“君”有什么用呢?答:可以得到很多土地。
如果说现代形容一个人如何成功的话,往往是钱多。苏秦,张仪就现实多了,一切都是虚的,我就要土地。这是典型的封建思想。
这个很费解吗?如果你家有10000套房子,你每天会不会为收租头疼呢?
说到封建,那什么是封建?我们恐怕还是要从张仪的“武信君”,苏秦的“武安君”说起了。
“君”,是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这其实也是“君子”一词的由来,所以我们可以说张仪,苏秦是君子,因为他们有爵位。
至于正敲打着键盘准备狂喷阿信,以“君子”自称的朋友,实在是不够格啊。当然了,如果你家里有10000套房,就另当别论了。
通过《礼记·王制》记载先秦的官僚制度:“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通过这段话的描述,在先秦,衡量官僚高低的标准,并不是奴隶,而是土地。即便是天子,俨然就是个大地主,土地即地位,土地越多,位置越重。
这不就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吗?封建,即分封土地的政治制度。
二
那么周代以后的社会制度是封建社会吗?
这里其实也有争议,短命的秦朝过后,刘邦大肆排挤外姓诸侯王,结果自家人发生了“七王之乱”,再加上晋代的“八王之乱”。使得皇帝不再轻易的分配给贵族土地。没有了足够多的封地,也就使得诸侯们的军事实力,政治能力大幅下降。
你能想象古代的诸侯们其实有自己的政治,军事系统吗?在封地里,他们就是说一不二的最高领导人。
其实,战国七雄们就是。张仪,苏秦这些“君”们,就是小几号的诸侯。
三
通过如上一番论证,并不意味就是正确的,但也不失为是一种说法。需要注意的是,“封建”的定义存在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封建”就是指类似西欧分封制的社会制度。哲学家将这一概念更加广泛地定义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制度,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但使得史学家在具体使用时常常混淆,需要注意。为了符合一般规律,于是学术界又把封建分为广义和狭义。
我们其实还可以换个角度,从社会矛盾上看社会制度问题,东周末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奴隶跟奴隶主的矛盾吗?如果是,请列举出历史事件。即便是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也是秦末才发生的,你会发现依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奴隶起义。《史记》记载: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虽然屯长很小,但明显不是奴隶。于是,一些史学家认为中国不曾有过狭义上的所谓封建制度,
从狭义上看,很显然周代是不完全符合奴隶制社会的定义的,当然了,广义上讲,
周代就是奴隶制社会。
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团创始人鬼谷信原创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