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然而我们的太子胤礽仿佛陷入了魔障一样,他是知错认错但绝不改错。
康熙帝最后一次南巡,文武百官,夹道目送。胤礽却衣冠不整,跪拜之时竟连帽子也掉了。这说明什么呢?
这个情节饱含深意,一是说明太子全无礼数。古人的帽子代表人的礼仪法度,太子在康熙面前连帽子都没戴好,说明其对父皇康熙全无敬仰之心,胤礽心里想的恐怕只有皇位,什么父子之情,胤礽压根没放在心上。
二是说明胤礽全无悔改之心。康熙希望太子能奉公守法,仁德信义著于四海。可惜太子并无半分悔改之心,就算曾经被废黜过。那又怎样?我胤礽现在还是太子,你们都必须战战兢兢,而我就可以我行我素,目空一切。这或许就是胤礽的内心。康熙走后,太子的行动连八爷党都看不下去。这也说明,大家已经看透胤礽,他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恬不知耻的作风,你现在确实拿他没办法。
最后,这也预示着太子即将走向穷途末路。他的王冠都掉了,也就什么也不是了。果不其然,胤礽竟然想通过《百官行述》控制文武官员。但人算不如天算,四阿哥胤禛和老十三联合,挫败了太子的阴谋。在四爷的主导下,太子写给任伯安的信成为了压倒胤礽的最后一根稻草。胤礽败在了老四的手里,在这一惊心动魄较量过程中,老八也只不过是胤禛扳倒太子的棋子而已。四爷的手段还是高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