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乱
1.民反
自崇祯元年始,我国北方连续多年大旱,尤其陕北,旱情更重。千里赤地,庄稼几乎年年绝收,再加上沉重的赋税,把人们逼到绝望的境地。当时米脂县小吏李自成,顺从民意,率众起义,扯族旗造反,转战陕西,河南等地十几年,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锋芒直指京城,成为朝廷最致命的一柄利剑。
2.党争
明末党争十分激烈,可谓是你死我,不可开交。
天启年间,以魏忠贤为首阉党横行,政治黑暗,东林党人向朝廷告发其罪行。魏忠贤获悉,视东林党人为心腹大患,置其死地而后快。杨连,左光斗等人惨造杀害。随后,魏忠贤及其党羽虽被铲除,但东林党人代表的是江浙一带地主豪强,商人资本家的利益,并非完全是拯救朝廷。当清入关,不少东林党人降清叛明。
二.外患
当时,东北境内女真人(后改称满族)崛起,1616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金国。1636,皇太极将金改称为清。皇太极养精蓄锐,招募扩建操练军队。此时,满清的军队已是训练有素,兵强马壮,已超越了明军。皇太极野心澎涨,萌发了夺取大明江山的野心。不断派军队窜扰明朝边境,用离间计让崇祯杀掉了抗清大将袁崇焕,扫除了进关灭清的一大障碍。
由于内忧外患双向夹击,大明江山千疮百孔,岌岌可危。崇祯皇帝虽尽心挽救,但已无力回天,最后不得自缢于煤山,大明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