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康熙称赞的海外孤臣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没扶持明宗室为帝?

被康熙称赞的海外孤臣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何没扶持明宗室为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4/3/27 0:54:56

在南明史之中,除却四帝一监国,当时有两大擎天之柱也是值得大书特书。一是大家熟悉的,收复了台湾的郑成功。二是李定国,可谓是纯臣矣,真正的为南明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说起也是讽刺,王朝末世之中,明朝养士276年,却没有出一个力挽狂澜之人。反而是海商出身的郑成功,一度兵锋直抵南京,差点恢复东南半壁江山。收复台湾以后,郑氏在台湾统治22年,一定程度上也算延续了南明的统治,被称之为明郑时期。

正因为如此,所以康熙帝对于郑成功的评价也很高:“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还有出身大西政权的张献忠养子李定国,在南明晚期力挽狂澜,一度使得南明有复兴机会,是“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自万历戊午以来所未有也”

那么今天宋安之来说说,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为何没有拥立明朝宗室为皇帝,继续扛起南明大旗,反而是郑氏在当地公开化统治呢?

一、郑成功一贯保持独立性,甚至不配合李定国的合兵广东,使得南明错失最后复兴机会,来台之后,郑氏不拥立明宗室为帝也属正常。

郑成功是南明第二个政权隆武政权的坚定支持者,还曾被隆武帝赐姓为朱。

但隆武政权之后,郑成功对于南明的认可度其实并不高,一贯的作风是“东南之事我为政”之所以不奉距离很近的鲁王监国政权,而是遥奉西南一带的永历政权,虽然有着鲁王监国政权曾与隆武政权有摩擦,还有永历政权在血统上最近于皇室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天高皇帝远”,一方面可以以永历政权牵制清军,另一方面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自主性,以此不接受永历政权的统领。

在这种思想下,郑成功与支持永历政权的李定国的合作也不是那么融洽。像李定国曾计划自己在西南,郑成功在东南,合兵一处先收复广东再图复兴之大业。

但郑成功却一直拖延出兵,一方面是因为父亲等亲人被清廷扣押,要与其议和。一方面,更是不想与李定国合兵一处,若是合兵一处,郑成功的实力略逊于李定国,又奉的是永历政权,肯定会失去独立自主性,最终导致李定国功败垂成,实力也大损,南明错失最后的复兴机会。

当然也不能全怪郑成功有此私心,在明朝乃至南明的历史之中,力挽狂澜忠心为国的大臣多是下场凄凉。诸如土木堡之变以后,力挽狂澜的于谦之死,还有明末名将卢象升之死,都是血淋淋的前车之鉴。

更何况南明内部属于是大家都知道大敌当前,内斗要亡国,可是即使亡国也要斗争。朝堂之上,派系错综复杂,斗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这种功劳赫赫的武将其实也很危险,如果稍有复兴之势,内斗更会激烈,郑成功很可能会被卷入复杂的政治漩涡之中,乃至被吞噬。

所以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南明是大势已去,起不到扛起抵抗清军的大旗,最多拉拢到一定的人心。收复台湾以后,郑成功及其后人为了保持一贯的独立性,自然不会再选一位明朝宗室为帝,坐在自己头上指手画脚。

而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后来面对清廷多次招抚,也是延续了父亲郑成功保持独立性的思想,不想受制于人,想要相对的独立性,要求是“比于高丽”,想要只是名义上归降,双方自然是谈不拢。

二、郑成功未必没有拥戴明朝宗室为帝之心,不过永历帝当时刚死,郑成功又死得太突然,这种极小可能也随之而去。

郑成功于1661年收复台湾,战事持续了一年的时间,期间忙得焦头烂额不说,还发生了镇守厦门的世子郑经同四弟之乳母陈氏通奸生下一个儿子之事,使得郑成功是大怒,非要杀了郑经不可。

最后郑经得到金、厦二地将领支持,拒不接受郑成功的命令,本就患病的郑成功更是被气得病情加重,于1662年五月初八日病死,享年38岁。

而永历帝朱由榔和太子朱慈煊于1662年初在缅甸被缅王献于吴三桂,在同年6月父子二人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昆明。援救永历帝不成的李定国,得到消息以后悲愤成疾,不久也忧愤而死。

随着永历帝、继承人太子朱慈煊、郑成功、李定国的死去,南明复兴的最后一线渺茫机会彻底覆灭。

以此来看的话,郑成功和永历帝是同一时期死去,他当时又忙于战事和家事,未必没有再拥立一位明朝宗室为帝的想法,只是没有时间实施。

虽然这种可能性很小,但是有一定的可行性,毕竟郑氏政权当时名不正言不顺,再立新帝,扛起南明大旗,也是有着一定好处,只不过随着郑成功的英年早逝,这种很小的可能性也复存在了。

到了郑经时代,更不用说了,如果说郑成功对于前明还有感情,哪怕有私心夹杂其中。那么郑经则是对于前明,并没有什么感情了,只有自己的利益罢了。

三、即使想要选一位明朝宗室,也没有合适人选。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虽然也有部分明朝宗室藩王跟随前往,但基本上都是没有威望的明朝宗室,即使立为新帝,也没有什么影响力,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且再立一位新帝,搞不好会伸手要权,容易造成两个权力中心,甚至酿成流血政变,那样反而适得其反。

不过倒是有一个合适人选,那便是鲁王朱以海,曾是南明监国,拥有过自己的政权,还有张煌言等大臣支持。

不过因为鲁王与隆武政权的旧怨,所以郑成功与鲁王也一直有矛盾,甚至不允许鲁王前往台湾,只能在金门居住,自然不可能拥立他为帝。

到了郑经时代,鲁王别说继位为帝了,就是生活都难以为继,因为郑经干脆停了鲁王的“宗禄”,连日常生活都保证不了。更悲哀的是,同年十一月,鲁王病死于金门,明朝宗室再也拿不出上得了台面的人选。

如果有一位有威望,又容易控制的宗室藩王人选,想必郑氏政权也会考虑一番,说不定会立其为帝。毕竟永历政权刚刚覆灭,南明影响力还在,在这个时期再拥立一位新帝,扛起南明大旗,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在这里说一下,郑成功与鲁王朱以海的矛盾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是很严重的。

所以清修《明史》之中记载鲁王是被郑成功杀死:“顺治三年六月,大兵克绍兴,以海遁入海。久之,居金门,郑成功礼待颇恭。既而懈,以海不能平,将往南澳。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之所以这样,有可能是信息来源不准确,更有可能是清以郑成功和鲁王的矛盾为切入点,刻意为之罢了。

不过随着1959年真正的鲁王墓在金门被发现,最终确定鲁王是病死,而不是被害死。

四、再拥立一位皇帝,有好处更有弊端。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之时,为何要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呢?

就是因为他不称王称帝,不当出头鸟,元军就不会集中兵力对付他,他要是称王称帝,元军肯定要集中兵力先消灭了他。

在明清革鼎之际,也是如此,清军用兵的重点是永历政权,因为永历帝代表着前明皇室,只要在一天,就是清廷争取人心的巨大竞争对手,统治者也会寝食难安。

同理,郑氏政权在台湾,如果再立一位新帝,自然可以起到拉拢人心的积极影响,但同样也会成为清廷的眼中钉,是欲除之而后快,恐怕连22年的统治都维持不了。

最后总结来说,郑成功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之上,他虽然没有笑到最后,但也收复了台湾,创下一番伟业,虽有些许私心,但人无完人,不能以些许瑕疵否定一个人,于大体来说,郑成功当得起“海外孤臣”的评价。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更多文章

  • 宋仁宗的“宣毅军”:看似美好,却埋下了无法掌握的变数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宣毅军,宋仁宗军队,宋仁宗的实力有多强

    常有人说宋朝懦弱无能,实际上纵观宋朝的前三位皇帝,宋朝的整体基调就已经打下了,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奠定了宋朝文强武弱的基本格局,宋太宗赵光义‘高粱河车神’让宋朝上下对辽国无比恐惧,宋真宗赵恒‘东封西祀’,信任王钦若、丁谓这样的奸臣、馋臣,原理、打压寇准、王曾这样的能臣,给宋朝塑造了一个谗言升

  • 他从瓦剌接回明英宗,又助其成功复位,死后孙子娶了英宗之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明英宗在瓦剌有儿子吗,英宗复位,瓦剌捉走了明英宗

    这个杨善和崇德公主是什么关系?据史料记载,崇德公主的丈夫叫杨伟,而杨善就是杨伟的爷爷。杨善当初从瓦剌接回被俘虏的明英宗,后来又助其成功复位,他去世之后,孙子杨伟娶了英宗之女崇德公主。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因为杨善的功劳,杨伟是娶不到崇德公主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从杨善说起。史料记载杨善这个人“伟风仪,音吐

  • 商纣王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虽然十恶不赦,但也是有建树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纣王真的是一位残忍无道的暴君吗,商纣王历史评价,纣王的建树

    酒池肉林纣王为了和心爱的妃子妲己享乐,就增加税收修建了鹿台,里面设置酒池肉林。炮烙之刑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纣王采取了许多残酷的高压手段,其中最残忍的就属炮烙之刑。比干之心有一次劝谏纣王时,纣王说:“我听说圣人都有七窍玲珑之心,我倒要看看你有没有?”于是就杀了比干挖出心来看。牝鸡司晨牝鸡司晨的意思是母

  • 商纣王的手里是怎样一张好牌,文有太师闻仲,武功有镇国将黄飞鸿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商纣王手下十大猛将,商朝太师闻仲,商纣王武功排名

    漫谈封神第1期商纣王是帝乙的第三个儿子,有一天帝乙在游花园的时候,梦见商纣王托梦给他,帝乙觉得是冥冥中自有暗定,不久就立商纣王为太子。商纣王早早就成为了帝国的后继人。帝乙在位三十年而驾崩,托孤太师闻仲,给商纣王留下一副好牌。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可以安邦,武足以定国。商纣王自己也有后

  • 她与妲己齐名,却没能守得君王一世,勾结他人灭国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妲己灭国,妲己是怎么灭国的,妲己一个女人能灭国吗

    有施氏的部落首领为了部落人民免受战乱,请求夏桀撤兵,送上数千头牛羊和无数珍宝作为贡品。除了这些之外,无数面容姣好的女子也被当做礼物赠送,一个名叫妹喜的女子就在其中。这些女孩都是正当芳华,容貌出众,而妹喜尤为其中的佼佼者。可怜有施氏的部落里,男人们都窝在寨子里,眼看着自己的姊妹、情人如同牛羊一般当作礼

  • 商纣王真的是昏君吗?揭开历史的面纱,纵观最真实的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纣王真的是个昏君吗,商纣王历史评价,历史上真正的商纣王是怎样的

    于是女娲娘娘指示轩辕三妖迷惑纣王,最终致使纣王残杀功臣,杀害皇后,逼走儿子。趁机让西周发展,走出一条强盛的路。并且在《封神演义》中还有着众多神话叙述,令人心生向往。可是真正的历史中会有神话人物吗?历史中的纣王真的有那么的昏庸无道吗?答案自然是不可能的,历史上的神话人物大多是人们编纂出来的一种精神寄托

  • 山东工地挖出古籍,实为姜子牙“天书”,考古家:决不能公布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兵法的奠基人,姜子牙的“天书”出土姜子牙这一生的最主要成就,就是他所著的军事书籍和辅佐周武王灭商。在姜子牙所著的书籍中,有一部名为《六韬》,这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书籍,也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的思想精华,后世的军事书籍均离不开《六韬》的中心思想,《六韬》中最精彩的部分,则是《六韬》中的战略

  • 若不是狄仁杰,史上恐怕又多了一个周朝!细数唐朝4次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狄仁杰在唐朝的地位,狄仁杰在唐朝有什么影响,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狄仁杰

    1.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

  • 商朝时期,妲己为什么被人称为妖妃,她真的是狐狸精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妲己为什么被称妖妃,妲己历史面貌,历史上妲己真的是狐狸精吗

    在中国遥远的奴隶社会时期,曾经有一个名叫做“商”的王朝,它存在了几百个世纪。就在她最日日中天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刚愎自用的男人,这个男人叫做“帝辛”。身为商朝王家的继承人。帝辛继承王位的时候是男人血气方刚的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此时的帝辛一切都不看在眼里,他有满满的野心和膨胀的欲望。帝辛的军队到处征战,商

  • 狐族冒充仙人参加九龙宴,却惨遭祸害后,妲己为何才启用胡喜媚?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朝歌建好鹿台,就会引来天上仙人的光顾,本来就是那么随口一说。“只有栽下梧桐树,才能招来金凤凰嘛!”。身为一国之君的纣王信以为真,不惜动用一切人力和物力,花费2年多的时间,建了一座金碧辉煌的鹿台,供他和妲己享乐用。建造鹿台,是纣王的事情,邀请天上的仙人,就是妲己的事情了!于是,纣王对妲己一半严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