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言不合,朱元璋要废黜孟子的地位,大臣抬棺上朝评理

一言不合,朱元璋要废黜孟子的地位,大臣抬棺上朝评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579 更新时间:2024/1/28 22:13:16

在中国历史上,朱元璋算是非常有个性的皇帝。他出身穷苦,凡事率性而为,杀伐决断让人恐怖。洪武二年时,他就与儒家叫上板。朱元璋认为,孔庙的祭祀活动,就在曲阜一带举行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劳民伤财,大动干戈,弄得全天下都有孔庙,让全天下都膜拜。

自从儒家学说兴起以来,也曾有过波折,但这种话从皇帝口中说出还是第一次。鉴于朱元璋的威权,大多数大臣噤若寒蝉,还是刑部尚书钱唐首先开口。他提出,孔子之所以被全国上下祭祀,那是因为他教导了万世万民,儒家学说成为了社会的普遍道德观,百姓愿意祭祀其实就是报恩之心。

[var1]

钱唐这么一说,刑部侍郎程徐也发声支持:从古至今,得到全国百姓祭祀的,无非是社稷、三皇和孔子而已。百姓没有社稷和三皇不能生存,没有孔子的教导不能规范言行。祭祀孔子,实际上是维护民心的举措。

这些话,朱元璋开始根本不愿意听,后来细细品味,还是觉得非常有道理。说白了,这两位大臣只差对他说,祭祀孔子就是让百姓安守本分,不要有痴心妄想,规规矩矩当你的臣子。所以,朱元璋又恢复了天下通祀孔子的礼仪。然而,没有多久,朱元璋又对“亚圣”孟子大为恼火,这是因为他读到了孟轲的这句话: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

[var1]

这是孟子对齐宣王所说的话,用来形容并不融洽的君臣关系。朱元璋读到此处,大为恼火。他认为儒家学说不是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关系吗,怎么孟轲跳出来说出这样的“相对论”。朱元璋大怒,昭告天下说孟子的话“非臣子所宜言”,并且下令取消孟子配享文庙的地位。

这可是非同小可的决定,让天下百姓特别是儒生们哗然。文庙当然是为了祭祀孔子而立,但就像寺庙中不止供奉释迦牟尼一样,文庙中还有其它的先贤。一般来说,文庙居中的就是孔子,颜渊、曾参、子思、孟轲四人分列左右,被称为四配。朱元璋这次就要将孟子赶出文庙,彻底毁掉这位精神偶像。

[var1]

而且,《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决心很大,放出狠话“有谏者以大不敬论”。说到底,朱元璋认为自己这次办得很对,不愿意再听臣子的意见了,性质比让孔子通祀严重多了。大臣们当然不敢多嘴,然而,又是这位钱唐站了出来。

其实,这位钱唐才是受了朱元璋的知遇之恩。元末时,他躲入深山之中当隐士,既不肯出来做官,也没有替朱元璋出谋划策,打下任何一块地盘,立下一寸功劳。直到明朝建国后,洪武元年他这才应试明经科。因为被朱元璋赏识,直接授予刑部尚书,一位布衣当上了六部部长的高官,也算是人间奇迹。

[var1]

即便接受了这样的高官,钱唐依然向朱元璋直言进谏。有人提醒他皇帝的态度,他却坚定地说:“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也许,他认为这样的方式,才是对朱元璋最好的报答。最终,朱元璋也被他的坚贞说感动,孟子得以重新配享文庙。

这是正史的记载,显得有些波澜不惊,但在野史中就残酷多了。据说当时朱元璋为了避免大臣进谏,还特意说:“有谏者以不敬论,且命金吾射之”。然而,钱唐却抬着棺材上朝,坦然面对手持弓箭的“金吾”。他的左臂、右肩、腿部都中箭,却匍匐前进,哀求朱元璋收回成命。就是这样视死如归的精神,最终感动了朱元璋。

[var1]

野史有戏说的成分,经不起推敲,但明太祖不是唐太宗,进谏确实风险很大。所以,钱唐得到了后世文人的膜拜。据说清初坚持抵抗的南明兵部尚书张苍水被捕后,最后的遗愿就是拜祭钱祠,并且发出了“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的感叹。

更多文章

  • 赵武灵王造就强武赵国,长平之战后依旧将星璀璨硬抗暴秦四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武灵王能灭掉秦国吗,赵武灵王时期赵国军力,赵武灵王对赵国的影响

    魏惠王的胆大行为,果然招致枪打出头鸟,木秀于林而风必摧之的猛烈恶果,魏国没多久就在东西两线先后与强齐、暴秦开战,被齐将孙膑、秦将公孙衍(魏人)凶狠地吊打,致使国力大衰,赵武灵王趁几大强国撕咬,迅速整理国政,强行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火箭般地崛起。[var1]到武灵王三年,赵雍见赵群臣再三请封,天下六国

  • 屈原作《离骚》很大程度上竟是对“忽悠大师”张仪的无限愤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屈原离骚的深度解析,屈原与张仪,屈原和张仪之间的故事

    [var1]张仪是魏国人,和苏秦同为鬼谷子弟子,而权掌六国相印的苏秦曾自认才干不如张仪。张仪学成之后,首先跑到楚国令尹府(相府)做宾客,没多久相府中遗失了一块名贵的玉璧,相府门人都怀疑是张仪偷窃的,并议论说:“张仪贫困必定是他偷取的。”于是就把张仪捆绑了起来,并用铁鞭打了数百鞭,可张仪始终没有承认,

  • 再让此人多活二十年,秦国就算有三个商鞅十个白起也难一统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商鞅白起,白起和商鞅是一个级别的吗,商鞅白起哪个功劳大

    战国时赵肃侯赵语十七年,赵国在北方边境带头修筑长城。十八年,齐、魏两国联合侵犯赵国,赵国精锐兵马大多都在北面防御胡人,赵肃侯为了击退齐、魏联军,将漳河之水引向敌军,于是齐、魏大败而去。[var1]二十四年,让群雄忌惮的赵肃侯去世,天下诸侯各自都派出精锐大军,以吊丧为名立马开向赵国。赵肃侯世子赵雍在这

  • 为何一代“无冕侠王”信陵君非要纵酒荒淫了断残生?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信陵君真实的下场,信陵君之死原因,历史上的信陵君有多厉害

    自从商鞅变法以来,历代秦王都以东进统一作为秦国发展的终极目标,秦军自函谷关一出,孱弱的东周立马丢失了九鼎,魏国也丧失了肥沃的河西之地,首当其冲的韩国迁都新郑,四战之邦赵国的三十万精壮青年居然在长平被全部坑杀,楚国怀王被诳入秦国客死咸阳,地处远东的燕齐两国也被离间而相互撕咬,两败俱伤。天下诸侯几乎没有

  • 煽惑齐王篡位,又怂恿长沙王去讨伐,西晋为何总出“乱国毒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晋为何会有八王之乱,西晋为什么出现八王之乱,齐献王和西晋的关系

    看到枕边那条阳光的颜色,凭借阳光的深浅,他就能知道大概外面是什么时辰。王府之内,初起喧闹。那是府内的杂役们在忙着什么。远处,马蹄声嘚嘚。王府府兵虽然不多,每天早晨都按时操练。他们的呐喊声,有时越过洛阳夏天潮湿凝重的空气,一直传到长沙王的耳膜中,只是略微显得有些喑哑。有时候,当府兵们从树林里面跑到庭园

  • 隋唐第一猛将,此人究竟能有多强,最后又落得怎样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唐真实第一猛将,历史隋唐第一猛将是谁,隋唐时期历史上真实的猛将

    当初与隋唐的第二好汉宇文成都交手,在殿前比试,这宇文成都用尽全身力气都没有撼动李元霸的一只手,而到李元霸时,他只是挥挥手宇文成都就摔得前仰后合。最后两军胶粘的时候,宇文成都更是被李元霸活活撕裂。隋唐第三好汉裴元庆,硬生生接了李元霸三锤,接完三锤之后立刻掉头策马而逃。这李元霸则是哈哈大笑,笑着说这普天

  • 隋炀帝荒唐一世,却生了一个好女儿,南阳公主因一事而赞颂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隋炀帝真实一生,南阳公主,隋朝南阳公主简介

    不过由于《隋书》没有公主传,杨广绝大多数的女儿没有更具体的封号、姓名、生平等记载,人数自然也无法精确。但也出了个烈女南阳公主。南阳公主是杨广所有女儿中唯一有详细记载的公主,而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是因为她凭借自己的气节上了列女传,使她有别于其它那些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姐妹。南阳公主也是杨广最为宠爱的

  • 南北朝时期,北魏、东魏、西魏有什么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北魏是怎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东魏北魏西魏关系

    首先,对于北魏、东魏、西魏来说,关系非常简单,也即东魏和西魏都源自北魏。在北魏灭亡后,其疆域的东部形成了东魏,西部则形成了西魏,东魏和西魏都继续以“魏”作为国号。为了更好地区别,后人才将其称之为东魏和西魏。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三个以“魏”作为国号的朝代。一、北魏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

  • 西汉发行的五铢钱,流通了739年,因何到了唐朝会被弃而不用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五铢钱价值,汉朝五铢钱为什么存世量大,西汉五铢钱的购买力

    唐代以前,钱币的名字都是以铜钱的重量而命名,所以“五铢钱”简单来说就是重五铢的铜钱。虽说五铢钱的铸造始于西汉,但其实在后来的东汉、蜀汉、魏晋和隋都有相关的铸造活动,只是钱的重量、形制、大小都不一样了。至于为甚么唐朝要废除五铢,很大程度是因为私铸钱问题严重。说实话,私铸钱犯罪猖獗是因为早在意识形态的层

  • 诸葛亮七擒孟获留下9字碑文,300年后隋朝大将经过此地,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七擒孟获全过程,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历史真相,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讲述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写过一本《马前课》,据说其中预言了千百年后事情,很多都说对了,有人将它当做一本预言书看待。千百年来诸葛亮的身上都被笼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些东西至今都是谜,比如传说中的诸葛连弩、木牛流马,还有诸葛亮临死前用七星灯续命,再就是史万岁经过缅甸时看到的那块石碑。刘备一意孤行挑起了夷陵大战,